第五十章:張凌贈禮
王熙鳳說這話本也沒毛病,但是黛玉卻是微微一笑說:“我已經安排好了,二嫂子帶着姐妹們自去便是,雪雁會領路。”
賈母愣了下,她知道自己這個外孫女不是個好事之人。但是現在看來,黛玉居然是想要留下和她一起見客了。
“玉兒,你?”賈母昏花的老眼看着黛玉,竟然覺得自己有些看不懂了。
“外祖母,我也是沒辦法。剛剛紫鵑說,孝和郡王點了名要親自給我送禮。人家是王爺,一片心意,難不成我還能拒絕嗎?”黛玉嘆了口氣說。
賈母心中一動,她本就納悶,為何天子會讓皇子皇女親身到林家這樣一個臣子家庭給一個臣子的女兒過生辰。這等兒戲的事情不是那位坐在龍椅上的天子會做出來的事,單單以姑爺林如海的位份,也到不了這個地步。
但是聽說四皇子執意見黛玉,賈母忽然想起了當年的一件往事。
那還是她還沒出閣的時候,賈家為先榮國行冠禮。本來一件小事,不值當什麼。沒想到宮中竟有一位公主前來觀禮,當然,同行的還有兩位皇子。這讓當時的她還覺得很是光彩,因為當時,初代榮公已經向她的哥哥提了親事,這個一場冠禮都震動整個金陵的男子便是她將來的夫君了。
後來,賈母才知道,原來竟然是聖祖皇帝看中了先榮國,欲以公主妻之。後來還是榮公親自進宮,把事情前後陳說清楚,言明已經和保齡侯府有了婚約,聖祖皇帝才作罷。
這一次,莫不是天子打算故技重施了。那是看上了玉兒,欲以玉兒為四皇子妃嗎?賈母心中有些狐疑不定。
此時,林如海的車駕已經從德勝門進入神京。五天前他奉皇命去通州,其實是去查一件就藩通州的宗室違法案。按說,這宗室不法,應該是忠順王這個大宗正管,那樣的話行的就是天家的宗族家法。但是若是天子執意要把事情交給都察院,走朝議行國法懲治,也未嘗不可。
林如海知道,天子是要借這件事讓他這個都御史在神京官場亮相。所以林如海一點沒有推脫,接了旨意就出發去了通州。雖然林如海知道這麼做會得罪忠順王府,但是他也並不怎麼擔心。
忠順王府固然權勢非同一般,但是林家也不是好惹的。再說,他林如海娶了賈敏,早就已經成了忠順王的眼中釘了,害怕又有何用。
說起忠順王府和榮府的仇怨,便是因賈敏而來。當年賈敏初長成,美名和才名便傳遍神京。
再加上那時節雖然賈代善已經被罷了兵權,但是在軍中和神京的威望之高為朝中天子以下第一人。
忠順親王便想要求娶賈敏。按說他當年雖然已經二十齣頭,但是也比當初的林如海年輕。沒想到賈代善先一步以年齡差距太大為由拒絕了忠順王,下一步就選了一個比忠順王年齡還大的林如海。
這讓忠順王成了神京宗室笑柄,也讓忠順王從此恨上了賈家和林家。
如今賈代善身死,榮府雖有岳父當年的舊部層層保護,但是畢竟隔了一層。當年既然是自己和敏兒成親惹來的禍事,林如海也不怕自己來承擔。
做為聖祖皇帝第十四子,太上皇的十四弟,天子的十四叔,忠順親王能夠在景化朝執掌宗正寺,自然是和天子關係不差。
但是要說多好,林如海也不信。更何況,坐在龍椅上的那位,要說和宗室的關係,恐怕是中朝歷代天子中最差的。
沒轍,永清四十二年之前,
恐怕就是天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夠登臨帝君之位。那個時候,滿朝文武,宗室皇親唯一認可的儲君就只有正位東宮近三十年,威望自前明懿文太子之後儲君第一人的義忠親王。
那個時候,便是天子自己都在替義忠親王效力。而做為有能力,有做為的宗室,忠順親王親近東宮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唯一不同的,大概也就是忠順親王是少有的在天子受禪登基以後,很直接的就轉換了效忠對象的那一部分人。
要知道,哪怕是如今天子登基踐阼已經快九年,宗室還有不少人在懷念義忠親王。
也是因此,一向在朝中影響力頗大的宗室在景化一朝被壓制的很厲害。若非太上皇還在,天子恐怕會想要把除了兒子之外的所有宗室趕出朝堂。
林如海覺得,這種局面,如果換成是他坐在景化天子的位置,他恐怕也會選擇天子這種做法。
沒轍,誰叫天子有一個威望和能力都太高太強的好二哥呢?
所以,這種局面下,忠順王這個大宗正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若論起對天子的影響和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林如海很自信,自己都應該在他之上。
搖了搖頭,林如海對車夫說:“快些走,進宮交了旨意,咱們就趕回府。今日是玉兒生辰,墨兒一定要大辦一場,我答應了趕回來參加,不好失言。”
說是這麼說著,但是林如海也想到了當初他和天子的那一番談話。希望皇爺是真的聽進去了。
林府,正房,賈母坐在軟塌之上,含笑和座下四位少男少女說著話。
“玉兒生辰,不過是小兒輩,竟然累得四位殿下聯袂駕臨,實在是不敢當啊。”
張凌性子最直接,又和林墨關係最近。再加上論起爵位雖然最低卻是天子親子,所以便先由張凌答話:“太夫人客氣了,本王和林墨一見如故。他要為妹妹操持生辰宴,我這個做朋友的怎麼能不來湊湊熱鬧,添添人氣呢。”
說完,張凌還首先拿出了自己的禮物:“賢妹生辰,本王沒什麼特別的,便以此為禮,還請賢妹收下。”
賈母正打算客氣幾句,但是當看到張凌遞過來的那盒子裏的東西時,一下子愣住了。
她如果還沒有老眼昏花的話,應該就不會記錯,這東西,當年應該是李太后賜給皇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