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章 立志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17歲的***在離開家鄉之際寫給父親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於辛亥革命前夜,少年***目睹國力衰敗、民不聊生的慘況,憂國憂民,壯懷激烈,立志走出家鄉去實現更大的理想,充分體現了作者不創造一番事業誓不還鄉的抱負與志向。一個立志於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的人沒有敏捷的文思是不行的,趙鐵鎚決心以***為榜樣做一個文思敏捷思想清澈的有作為的人。他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適合時代發展的真正敏捷的文思,要學會和掌握把自己清純的思想通過簡練實用的文字完美表達出來這項技能。
為社會做大貢獻就需要有大智慧,而大智慧是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獲得的,有些是書本上的知識,有些是實踐中的知識。那種坐而論道獲取知識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那種一味橫衝直撞摒棄書本知識的做法也是可笑的。***說的好:“不但要理論聯繫實際,而且還要做到有的放矢”,“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學習的目的就是將理論知識同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歷史的必然發展規律。但凡有志向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做出一番事業的人,必須提前認知並曉得這個規律,否則的話你的所謂的志向也不過是水中撈月一場空。
少年時代、青年時代是向書本學習的黃金時節,一個人在自己的這兩個時代記憶力好、領悟力強,頭腦中能夠儲存大量的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也有弊端,如果只靠自己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而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引導,那學習效果也不會太好,更為嚴重的是由於自己的社會經驗少、分辨能力差會導致棄學厭學的跡象,趙鐵鎚現在的學習狀態就是在朝着這個方向發展着。其實向書本學習,也就是在間接地向社會實踐學習,畢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也是對前人成功經驗的總結。一個有志於在社會有所作為的人,可以通過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從中領悟到社會實踐的基本特點,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根基,打下社會實踐也不都是“陽春三月,也有狂風暴雨”的心理烙印。所謂社會實踐,就是形形色色的人互相之間打交道的公共場所,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在本能的演繹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每一個人都是演技出眾的演員,他們沉醉其中盡情演繹着風格迥異的處世技巧,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完美表演從社會索取更豐厚的報酬、更幸福的生活。但是殘酷的社會現實擊碎了大多數人嚮往幸福的美夢,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通過社會實踐獲得幸福的,在通往人生幸福的道路上競爭也是激烈殘酷的。競爭成功的人獲得幸福,競爭失敗的人獲得眼淚,這就是每一個人都迴避不了的殘酷的社會現實。
人生就是一張考試卷,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上面用七彩的筆回答着自己所理解的問題答案,當你走向生命終點的那一刻就是考試結束鈴響交卷的時刻。最終成績如何,命運之神在你生命的盡頭會給出你的考試成績的。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我們都要努力打好這份人生的考試卷。單調、平凡、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過,豐富、偉大、雋永、精彩的生活也是過,我們為什麼不去爭取過上更好的生活呢?既然確定了目標就要立志實施,這是最終獲得成功的前提。記得戰國時期楚國的李斯在不得志的時候,他曾羨慕過糧倉里的老鼠。他為了也能像糧倉里的老鼠一樣兒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孤注一擲地來到了秦國,為了他這個有點兒可笑的志向開啟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社會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努力李斯最終成為了秦國的丞相,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當初那個“要做一隻糧倉中最肥大、最壯碩的老鼠”的志向;韓國的韓非因口痴經常受到國人的譏笑,他立志要“獨坐書房,苦讀萬卷書”,終於成為法家的代表人物。其實世間沒有辦不到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你能否真心去做。如果一個人總把自己閉鎖在書房裏,皺眉閉目苦讀聖賢書,即使你原本是一塊很好的璞玉,也會讀成一個酸氣十足毫無用處的書獃子的。一輩子不出匣的寶玉,誰又能看到它那光彩奪目、攝人心魄的神韻呢?生活中值得學習的東西不只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有許許多多實實在在更有價值的實踐知識,這才是學習的真諦。
也應該到了和往事乾杯的時候了,珍惜自己的黃金歲月吧!珍惜自己的青春吧!珍惜一切屬於你應該得到的機緣吧!大膽!大膽!再大膽!把你自己想要獲得的美好的願景全部實現,即使不能完全如願,你也要自豪地對天空朗聲長嘯:“我,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