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過分
這個時候通知還來得及嗎?
“皇——”絨兒高聲行禮,想提醒裏面的娘娘。
皇上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絨兒只好憋着。
其實柯卿聽到了,但是她今天想犯錯。
皇上走進房間,就看到柯卿把酒杯里的酒一飲而盡立馬藏在身後。
看到柯卿這樣,皇上笑了起來:“如今宮中不能飲酒。”
“所以臣妾這是犯錯了。”柯卿很坦蕩的說。
皇上看着柯卿,想到李芳菲犯錯的時候也是這樣理直氣壯,於是坐在柯卿對面,示意柯卿給他滿上。
“皇上也要犯錯?”柯卿看着皇上。
“朕做什麼能讓皇后一個人犯錯,咱們偷偷的,不讓那些老臣知道。”皇上小聲說。
柯卿噗嗤一下笑了出來:“皇上這是掩耳盜自家門鈴。”
皇上想想也是:“朕覺得你從不會犯錯,為何今日想犯錯了。”
“臣妾只是一個凡人,是凡人都會犯錯,只是有些錯無傷大雅,有些錯不可饒恕。”柯卿覺得自己已經醉了。
醉她的不是酒,而是心。
皇上點頭:“之前你提醒過朕,對宋家的事要謹慎為之,朕錯了。”
“皇上找我是說這個的?”柯卿靠近皇上看着他。
皇上第一次距離柯卿這麼近看她,看她明眸皓齒之間也有狡黠調皮,是以前從未見過的。
“也……不完全是。”皇上自己都有些不確定。
他覺得柯卿是一個聰明人,可能猜到他今天為何那麼乾脆決然的處置這件事。
可是看到這樣的柯卿的時候,他又有些不確定了。
“臣妾喜歡皇上。”柯卿看着皇上“在濟陽的時候就喜歡了。”
這是柯卿第一次這麼直接的說出自己的感覺。
“臣妾原本以為,我喜歡的人,是胸懷天下之人,只有那樣的胸襟和氣度,才是真正的君子,可是喜歡好像沒有那麼高尚。”柯卿有些自嘲。
皇上看着柯卿:“你要知道……朕不可能……”他嘗試了幾次,都沒有說出口。
最後兩個人只喝一壺酒,卻都醉了。
洛千舞找到了楊凌,雖然事情很離奇,但是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
“你真要回千泊渡?”李芳菲看着來辭行的楊凌。
“我有子嗣是大事,自然要回去和家人說明。”楊凌臉上的傷疤已經好了不少。
“那你呢?”李芳菲看着一邊的洛千舞。
“我擔心他再跑了。”言下之意,洛千舞要和楊凌一起回千泊渡。
“我都說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你是女子,也不知道我們……”楊凌不知道自己重複多少次了。
洛千舞直接抱着楊凌的胳膊。
“你看。”楊凌無奈的說。
“好事,好事,現在不光有媳婦了,連孩子都有了。”李芳菲玩笑。
除了這樣想,楊凌還能怎麼想。
送走了楊凌,洛千舞的事也徹底結束了,李芳菲清凈下來,開始準備另外一件事。
柯家那邊,原本薛秀君已經送回濟陽了,可是柯越不願意離開朝堂,柯老爺讓柯越自己立府,又把薛秀君給送回來了。
這意思就是分家了。
柯家越是這樣,柯越越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
再說薛秀君如今有身孕,一心想着母憑子貴,倒是安生下來了。
只是她這個人從來不會虧待自己,孩子還沒出生,就找了牙子找乳母,還找了不少綉娘,專門給她沒出生的孩子做衣服,這陣仗比李芳菲都要誇張。
“看柯夫人這樣子,一定是個男孩。”綉樓的綉娘誇讚。
“那是肯定,我家夫君如今已經是禮部侍郎,我早晚會被封為誥命。”薛秀君自信的說。
綉樓的綉娘只是賠笑,心想這京城的權貴過幾年就換一茬,一個不好家破人亡的大把的。
就拿那個李家來說,跟着洛王平步青雲,說被流放,連洛王都護不住。
“好大的口氣,我在外面都聽到的。”李芳菲慢悠悠的走進來。
“你來做什麼。”薛秀君看到李芳菲就一臉厭惡。
“聽說最近綉娘難找,我來看看行情。”李芳菲在一邊坐下“想是不是我家綉樓不行,生意竟然一般。”
薛秀君嗤笑了一下:“你不會以為我還會光顧你家的生意吧?”
“幸好你沒去。”
薛秀君不解的看着李芳菲。
“你去了,我還得差人把你趕出來,多麻煩。”李芳菲嗤笑。
薛秀君氣的臉色瞬間通紅:“你別太過分了。”
“過分?”李芳菲好像聽到了笑話“什麼時候做自己本分的事叫過分,做那些逾越的事就是理所應當了。”
“我不懂你在說什麼?”薛秀君不看李芳菲。
“那我現在應該怎麼稱呼你?柯夫人?還是薛姨娘?”李芳菲笑吟吟的問“好像你根本沒有過柯家的門,那你的孩子是……私生子,還是外室之子?連這個都要看柯越大人承認不承認吧?”
薛秀君咬牙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因為李芳菲說的是事實。
“你說你這樣一個人,一無名,二無份,甚至別人都不知道你這號人,就在這裏大言不慚的說自己肯定會被封誥命。”李芳菲嘲諷。
薛秀君聽的胸口起伏,卻無話可說。
“不要以為你生下柯越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嫡長子了,還想母憑子貴,到時候就是子因母賤。”
“你……”薛秀君氣的全身顫抖。
“我這是為了你好,告訴你這個事實,像你這種沒人知道的人,消失了也沒人知道。”李芳菲說完就走。
綉娘看這陣仗,也偷偷的離開了。
京城貴婦之間的這些事情,真不是她們能摻合的。
薛秀君頹然的坐在那裏,想李芳菲說的對,她難道真會走到那一步?
倒不是謝家沒事了,只是謝家由謝夫人和馬氏看着,倒也沒什麼意外。
朝廷在商議南疆的事。
南疆不光地勢複雜,裏面的百姓也比較複雜,有的是鄰國逃過來安居的,慢慢的和南疆的百姓融合在一起,所以風土人情和京城一帶有很大的差異。
“這次派的人最好能文治武功,畢竟匪患集結,也要打仗。”大臣提議。
“微臣願為皇上效犬馬之勞。”柯越出列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