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朝令夕改

第三百章:朝令夕改

燕軍駐紮揚州之時,另一個讓朱棣,朱權不約而同頭疼的消息到來,歷城候盛庸率領麾下大軍趕到了京師應天在長江以北的門戶,浦子口,**一帶。

朱棣深知在建文皇帝朱允的勤王旨意下,各地趕來的朝廷軍隊只會越來越多,當即統領大軍朝前推進。他立意要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擊潰盛庸所部,儘快橫渡長江天塹,兵臨京師城下。

與此同時,南軍統帥,平燕將軍盛庸聞得燕軍大舉而來,心情也絕不輕鬆。在他設想中,朱棣勢必掃清外圍,拿下揚州,高郵兩座重鎮後方才渡江。此兩城縱然難敵勢大的的燕軍,憑城堅守半月當非難事,自己得到足夠糧草輜重,藉助長江水師之助和朱棣在江邊決戰,或許就能一舉將看似氣勢洶洶,實則也毫無退路的燕軍一舉擊潰。豈料人算不如天算,揚州,高郵接連不戰而降,反賊朱棣來得竟是如此之快,令他頗有些措手不及之感。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已降旨魏國公徐輝祖自京師應天率五萬兵馬過江增援,另命長江水師都督陳歸歷城候盛庸節制,務必將反賊朱棣,朱權牢牢遏制於長江北岸,以待各路勤王兵馬合圍,欽此。”黃昏時分,一個馬不停蹄自京師應天趕過江來的中年宦官在南軍大營帥帳中宣旨道。”“

盛庸率領一眾麾下將校跪地接旨,聞得皇帝陛下在這個緊急關頭終於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心中不禁如釋重負。原來昔日平叛大戰皆在北方,盛庸雖奉旨統領各路朝廷大軍,負責鎮守京師應天之前長江天塹的水師卻不在此列。念及決戰在即,盛庸尚未趕到浦子口之前已然遣人回京,除了上折請罪之外,更為要緊的卻是請皇帝陛下自京師應天抽調兵馬過江增援。若是今夜旨意不到軍中的話,他已然決定大軍明日藉助水師之力渡江而過,在南岸憑藉長江天險將大部皆為北方人的燕軍牢牢阻遏於長江北岸,方為萬全之策。

燕軍自兵不血刃拿下揚州后,軍心大振,朱棣趁着兵鋒正銳的士氣和南軍在浦子口,**一帶激戰兩日,雙方互有傷亡下可謂旗鼓相當。

五萬來自應天的大軍在魏國公徐輝祖的統領下尚未來到長江南岸,便即被快馬加鞭趕來的宣旨特使召回。徐輝祖心知肚明,皇帝陛下因自己的姐姐嫁於反賊朱權之故心中難免猜忌,心中縱然心不甘情不願,也不敢公然抗旨,徒呼奈何下只得率軍怏怏折返。

浩瀚的江面上,數百艘大小不一,懸挂長江水師軍旗的戰船趁着風向,浩浩蕩蕩的朝着北岸而去。

一個年約四十許間,身材高壯,頷下虯髯的大將手按劍柄,矗立戰船船頭,遙望寬闊無垠的江面上滾滾白lang,心中也是七上八下,難以決斷。正是負責統領朝廷水師,在南岸空待兩日,卻見不到援軍到來的都督陳。

眼見南岸山丘映入眼帘,陳終於下定了決心,當即命坐船升起旗號,命江面上的一眾大小戰船泊岸,悄然下令手下心腹親兵攜帶自己的書信悄悄前往燕軍大營,表明自己願意率軍歸順燕王殿下,追隨奉天靖難之意。假若當日護送慶成郡主過江談和的舉動,尚只使得他暗自腹誹朝中腐儒誤國,那麼魏國公徐輝祖這數萬援軍半途而返則使得他徹底下定了決心去做一個從龍功臣。

是夜,朝廷都指揮平安降敵,援軍折返京師,水師在陳的率領下叛降燕王朱棣的消息終於還是在南軍大營中不脛而走,無數的將校士卒登時軍心大亂。

盛庸獨坐帥帳之中,耳中聞得軍營中隱約可聞的紛亂吵嚷,忍不住痛心疾首的悲嘆道:“朝令夕改,焉能不敗?”

第二日,燕軍在朱棣號令之下猛攻而來。南軍十餘萬人馬後有大江堵路,兼之軍心大亂,嘩變叛降者不計其數,終於被氣勢洶洶的燕軍一舉擊潰。歷城候盛庸無奈之下只得率領麾下依舊忠於朝廷的兵馬敗逃而去。

數日之後,收攏潰卒的朱棣率軍登上水師戰船,朝着南岸橫渡而去。

陳的戰船之上,朱棣回望身後煙波浩渺的江面上一字排開的戰船,劈波斬lang下鼓帆而進的壯闊場面,胸中不禁豪情萬丈,側頭對一旁朱權笑道:“老十七,我等久居北方,見慣了千軍萬馬的陸戰,這般千帆破lang的景象一生怕也僅此一遭而已。”他昔年雖也曾數次渡江,無奈只得幾艘官船相隨,遠遠無法和今日這般千帆競渡的場面相提並論。

“惜乎我華夏雖有漢時博望侯張騫,定遠侯班超遠訪西域萬里之外,卻從無一支水師能自海路揚威異域。”一側觀看水師橫渡的鄭和眼見江面上一艘艘艨艟巨艦橫渡的場面,忍不住嘆息道。他雖非是漢人,然則昔日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奉--》中曾言道: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此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口稱我華夏。

朱棣念及昔日鄭和在北平城外擊退南軍統帥,曹國公李景隆的不世之功,當即呵呵大笑道:“想我大明人傑地靈,何物不可造之?若是有朝一日能有一支水師航行大洋之上,便由你鄭和做那威風八面的統帥之人吧。”

朱權迎着撲面而來的江風,聞聽朱棣口說什麼有朝一日大明水師自海上揚威異域的話,胸中也不禁甚是激蕩,突然笑道:“四哥,那到時候咱們得造更大的船方能顯出咱們大明國威。”言罷走到船邊,打量這艘長江水師中最為龐大,都督陳的旗艦,興緻勃勃的說道:“海上風疾lang高,這般江船隻怕經受不住呢。”

朱棣矗立船頭,腦海中陡然回想起了昔日大哥朱標病逝后,父皇曾密旨召自己還京,自己滿懷憧憬的踏足南岸之時,不料錦衣衛指揮使蔣賢奉旨而來,使得自己不得不失落北返那一幕幕往事,心中暗自忖道:長江天塹不戰而過,本王發誓,這次絕不會再空手而回。

十餘日後,盡數渡過長江的燕軍兵臨鎮江城下,守將率軍歸降。兩日後,朱棣,朱權率軍進駐距離應天僅六十餘裡外的龍潭。

深夜之中,連綿的燕軍大營中一片寂靜。朱權緩步而來,眼見平日裏率領親軍駐守朱棣帥帳四周的紀綱等人不知所蹤,邁步入帳之時不禁有些納悶。

寬大的帥帳內一片空寂,唯有燕王朱棣獨坐帥案之後,面色在燭火的掩映下頗顯兩分陰晴不定之色。眼見朱權孤身而來,他當即手指身側展顏笑道:“賢弟且坐。”

朱權落座之際耳邊傳來朱棣一聲長嘆,忍不住問道:“四哥,大軍不日便能兵臨城下,何故這般嗟嘆?”

朱棣皺眉說道:“想京師應天乃父皇經營數十年之久,城池堅固異常,人窮其謀、地盡其險、天造地設,尚有十萬城防大軍駐守,我軍若是強攻硬打,只怕損兵折將也難以輕取。”

朱權聞言不禁頷首,他昔日在帖木兒國使者前來應天之時曾陪同觀看應天城牆以及各處城門,深知這座大明帝都乃是昔日洪武皇帝朱元璋採納朱升“高築牆”的策略,耗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花了足足二十一年方始建成。築城所用方磚皆鐫刻匠戶,監督官員名字,其固若金湯之堅實處可見一斑。只須城內守軍有足夠堅韌的意志,燕軍兵力縱然再多兩三倍,倉促之間也未必能奈何得了這座當今大明頭號堅城。

“想我兄弟奉天靖難乃是情非得已,若能兵不血刃拿下京師,於城內城外軍民豈非好事?”朱棣目注朱權娓娓言道。

所謂奉天靖難清君側之言,純屬自欺欺人的扯淡,朱權心中自然明了,聽得朱棣這般說,還是忍不住輕嘆道:“四哥所言甚是,若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法子,自為上策。若是你如朝中一干腐儒污衊一般早有謀反之心,父皇龍殯歸天之時軍權在握,早已反之,豈能等到當今皇帝陛下削奪軍權后再行倉促起兵?”回想白日裏朝中再次遣使求和之事,突然輕笑道:“四哥的意思,莫非還是自曹國公李景隆,谷王朱這兩個小子身上着手?”原來白日裏建文皇帝朱允遣李景隆,朱為使,再次前來面見燕王朱棣,寧王朱權,許以割地求和。卻被朱棣以割地無名的理由拒絕。

朱棣面露凝重之色的點了點頭,突然站起身來對朱權鄭重一禮,語重心長的說道:“城內城外皆為我大明軍民,想父皇在天有靈,也絕不願看到咱們同室操戈,攻城血戰,故此愚兄有一個不情之請,希望賢弟冒險一行,前往城中勸說李景隆,朱兩個小子棄暗投明。”白日裏跟隨李景隆前來軍營的足足有數十人之多,朱棣幾次欲找機會招降這個曹國公,顧忌人多耳雜下唯恐走漏了風聲,都是不得其便。

朱權皺眉沉吟片刻后緩緩言道:“四哥如此重託,小弟當冒險一行。”嘴裏這般說,心中卻不由自主的暗暗想道:你說得這般冠冕堂皇,連朱老爺子都抬出來名正言順的壓我,當此情形之下,只怕由不得我拒絕。

朱棣聞言大喜下忍不住來回踱步,撫掌大笑道:“據城中斥候所報,咱們那個侄兒以李景隆,朱為將,率領兵馬駐守金川門,若是賢弟勸降成功,當為首功一件。”

首功什麼的朱權當然只做笑談,聞得朱允竟然讓兩次兵敗,葬送朝廷大軍主力的曹國公李景隆和一個親王負責守御金川門,他也唯有對這位建文皇帝陛下的識人之明報以苦笑。

朱棣霍然頓足止步,看了看悠然端坐一側的朱權,猶豫再三后終究面露苦笑的說道:“除此之外,為兄尚有一個天大的難題,尚需賢弟出謀劃策一二。”

“想四哥你足智多謀,豈有如許多的難題?”朱權頗有些幸災樂禍的微笑問道。

朱棣緩緩落座之際輕聲說道:“賢弟可還記得咱們那個刁蠻的堂姐,慶成郡主求和不成,離去時所說的言語?”自己數年以來和朝廷大軍激戰,昭示天下的皆是奉天靖難,誅除迫害皇室宗親的朝中奸佞的旗號,若是大哥朱標的兒子,父皇昭告天下,大明朝目下名正言順的皇帝陛下當真端坐奉天殿上,試問自己又該當如何處置?殺掉?廢除?豈不是自揭謊言,徒惹天下臣民背地裏恥笑?自徹底擊潰盛庸,燕軍渡江以來,這個問題日日纏繞朱棣心頭,猶如夢魘一般揮之不去,只因這個天大的難題對他來說猶如騎虎難下,比之千軍萬馬的沙場決勝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權回想那日慶成郡主惱羞成怒前拂袖而去的言語,也不禁皺眉苦笑忖道:“那以四哥之意,該當如何行事方能兩全其美?”

朱棣緩緩說道:“若是李景隆二人願為內應,城破之日愚兄希望咱們的侄兒能降下罪己詔書,退位讓賢。”這般言語他斷然不會在眾將之前宣之於口,只因朱權不但同為親王,且和自己削藩之下可謂同病相憐,故此在這般屏退左右,兩人獨處之時,他方能一吐胸中所想。

朱權轉頭注視朱棣,輕聲問道:“若是他執意不肯呢?”他也曾手握軍權鎮守一方,深知權力乃是足以改變世上所有男人的魔咒。當初朱老四收買兀良哈三族首領,結果反被自己所制之時,自己的內心之中何嘗不是曾經湧起過一絲和朱允決一死戰,進而問鼎天下的想法么?何況一個已然君臨天下數年之久的皇帝?朱老四設想雖好,這個當今的皇帝陛下縱然面對無力回天的局面,就會遂了他的心愿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逐鹿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逐鹿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章:朝令夕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