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拗相公

第383章 拗相公

田氏的人之所以這麼倒霉,其實就是撞在了槍口上,說白了田氏便是趙尚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通過這半年的商討,王安石、司馬光、蘇洵三人商議的新政終於定下來了。

有八條,這第一條便是關於土地改革的,新政詳細規定了一畝地的基數,超過這個基數的土地都要退回給朝廷,朝廷以土地成本價的兩倍價格來購買。

這一條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傳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大世家、大豪門,這些年隨着商業與捕魚業的不斷發展,像將門以及許多官宦人家都開始慢慢放棄在土地刨食了,他們的目光已經轉向了商業。

這樣一樣田地就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耕種了,於是他們便開始大力發賣田地,一時之間田地的價格大跌,這個時候趙尚又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允許農民在錢莊以低廉利息貸款去買地。

這本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可趙尚萬萬沒想到,這個政策被下面的豪族所利用,官商勾結,那些便宜的田地全部便宜了豪族,百姓們不僅生活沒有得到喘息,反而過得比之前更苦了。

這差點把趙尚給氣瘋了,於是趙尚一怒之下砍了許多腦袋,其中錢莊裏的人佔了大多數,甚至連韓琦在錢莊工作的族侄都沒放過。

為此韓琦還被罰了兩年俸祿呢,韓琦的這兩年俸祿正是他侄子這些年在錢莊裏貪污的錢。

這種現象雖然全國各地都有,但以山東地區為盛,山東是孔孟之鄉,所以那裏的人對土地的熱情遠超其他地方,耕田世家是對山東人最好的一個稱呼,至於商賈之道,在他們眼中充滿了銅臭味,臭不可聞。

而在山東做的最出格的有兩戶人家,一家是孔家,另一家便是田氏了。

以趙尚看來,最難搞的應該是孔家,畢竟人家是聖人的後代,大宋所有的讀書人算起來都是人家的徒子徒孫,為此主推這項新政的王安石已經做好了身敗名裂、殺身成仁的準備。

可是萬萬沒想到,對於新政孔家竟然很配合,拿着多餘的田地給朝廷換了兩個荒島,而釘子戶竟然是田氏。

而且田氏還理直氣壯的宣稱自己家人口多,需要的田地多,而且自己家從來都是準時交稅,從不漏稅、偷稅,堪稱世家大族中的楷模。:

這徹底將趙尚惹怒了,趙尚立刻安排錦衣衛去給田氏安了一個私通敵國的罪名,然後就流放了田氏宗族一半以上的人去了銀夏路,趙尚打定主意了,要是田氏還不服軟,田氏剩下的人也送去玉門關和野人作戰去,像這種包藏禍心的家族不能留。

田氏的人被捕以後,當晚田氏家主便上吊自盡了,田氏連夜選出了一位新家主,第二天新家主便屁顛屁顛的去了濟南府拜見王安石了。

王安石也沒有給田家家主好臉色,直接下達了命令:若七日內田氏還不將多餘的田地賣給朝廷,將以阻撓新政為由治罪,流放西北三千里。

田氏家主大驚失色,連忙向京城求援,這才有了郭允恭替田家向趙尚求情的一幕。

當郭允恭失敗的消息傳回來后,田氏家主心如死灰,帶着地契連夜跑到了王安石那裏,將所有多出來的土地全部退給了朝廷,至此新政取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蘇洵與王安石二人站在濟南府的城牆上遙望遠方的麥田,此時已是洪武二年的農時了,城外滿是忙碌的百姓。

王安石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這才有一點盛世的景象么?」

蘇洵嘆了口氣道:「雖然田家這些大族已經把土地退了回來,但敢來買地的百姓卻少之又少,咱們的新政只成功了一半啊。」

王安石冷聲問道:「明允,你知道這些大族對他們的佃農收多少租金么?」

蘇洵搖了搖頭表示不知。

王安石一拳砸在城牆上恨恨的說道:「八成啊,天呢,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后,老夫簡直不敢相信,這還是聖人之鄉么?有些佃農欠主人家的租金多年才能還清年啊,這幫黑心的傢伙是連百姓們的子子孫孫都不放過啊。」

蘇洵聽罷搖了搖頭嘆道:「興,百姓苦;亡,百姓亦苦啊。」

王安石點了點頭道:「明允,這次的機會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所以老夫準備趁熱打鐵推出新政第二條,免稅制。」

「啊,這是不是有點太着急了?要不再等等。」蘇洵憂心忡忡的建議道。

王安石指着城外那荒野嘆道:「農時不等人啊。」

所謂免稅制度便是對百姓們新開墾的土地進行三年免稅,這件事只限於沒有功名、沒有爵位的普通百姓,而且還必須是一家一戶,一戶人數也有上限,那就是不能超過十人,這也是變相的逼迫那些大家族們進行分家,因為只有你分家了才能享受到這個政策。

不想分也攔不住了,畢竟像田氏、孔氏這種上千人規模的大族,家族內部也不可能做到一視同仁,在這種家族中,真正富裕的只是主家的人,那些旁支族人,跟普通百姓差不多,甚至還要受主家的欺壓。

一旦這個政策落地后,那些在大家族中受壓榨的旁支族人絕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一定會鬧着分家的,這樣下去,就徹底消除了世家大族對朝廷的威脅,而且也方便了朝廷的管理。

就像漢朝時期的推恩令一般,諸侯王明明知道這是一個裹着糖的毒藥,但還是不由自主的吃了下去。

蘇洵嘆了口氣問道:「介甫兄,你可要想好了,這第二項新政一旦推行下去,可就真的沒有退路了,不說田氏、孔家這種巨無霸,就連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會視你為洪水猛獸。」

王安石豪邁的說道:「無妨,老夫早就說過,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們大宋不可能會是一成不變的,長痛不如短痛,既然早晚要變法,那老夫不妨做這第一人,雖死無憾。」

蘇洵拱了拱手拜道:「介甫兄的胸懷蘇洵佩服,此事蘇洵願與介甫兄共進退。」

王安石深受感動,重重的點了點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卒
上一章下一章

第383章 拗相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