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第三回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李顯,這位大秦國新登基的武穆王,此時,在給整個大秦國的子民們的形像是一位睿智的,鐵血的,而充滿着霸氣的君王。

因為他的軍威赫赫,因為他的一戰而坑殺晉國數萬將士,因為他的一月數昭而天下驚,因為他敢開歷代之先河而改革官制,因為他敢先天而為之,強征商有司稅,敢廢除歷代先賢所傳的州牧制而定軍政相離的州刺史制。

等等等等,這大秦國只在數個月間,就彷彿一個被人從裏到外,完完全全而改變了一般。然而,此時的這大秦國,你確完全看不到如此。

原來官府的拖沓無力,原本民間的死氣沉沉,可是,只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官府辦事上,因為有着明確的規章制度,原本工作上的重重疊疊,到如今的分工明確,從原來辦事的拖沓無力,到如今的快捷而清明,這自然能使得整個官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像來。

而官場上的欣欣向榮,自然也就能折shè到民間來。

特別是自從李顯在四月初甲申rì里頒發的廢除除人口稅和田畝稅之外的所有苛捐雜稅之後,整個大秦國的民間,那原本被那嚴重的苛捐雜稅而壓得有些喘不過氣兒來的大秦國百姓們,在那麼一瞬間所爆發出來的氣像,那絕對可以用jīng猛如虎來形容。

該頒佈的昭令,李顯自然是毫不吝嗇的一點一點套着曾經的知識而照搬了過來。而至於結果如何,自然不是一時半會而就能看得到的。

所以,此時的李顯,所能剩下的,除了每rì的早朝之外,自然也就是相當的清閑了。

此時確正是chūn夏交接之時,御花園內,正是百花齊放,各sè奇葩爭奇鬥豔之時,慢步走在御花園內那由小碎石而鋪就的走道上,不時撩開那些長伸出來的蔥綠枝頭,李顯一邊漫步向前走着,一邊淡淡地對身後的蕭謹說道:“自孤登基以來,至如今已是四月零八天,借晉國之兵威,我大秦國一應變法,皆賴子離所謀,子離大才,確終rì為孤所困,而拘於左右,不得一展胸中所學,確不知子離是否怨我?”

此時的蕭謹,這等樣一位大才,李顯此時確是把這位蕭謹只放在了黃門侍郎這般個無足輕重的位置上,李顯自然是需要與這位大才好好溝通一下的。

雖然說,黃門侍郎的職責,就是隨時隨地的陪伴在一國帝王的左右,按李顯的本意,把這般一位大才,投放在黃門侍郎這等樣的一個位置上,自然是想着要好好的陪養這位大才一翻。

當然這並不是說蕭謹之才就比不上李顯,相反,若就放在這個時代來說,李顯之才比之蕭謹,那是相差得十萬八千里遠,怎奈,此時的李顯腦子裏確裝有着中華那上下五千年來的所有優秀的,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等等或梟雄或英豪們的智慧結晶,所以,李顯才會想着把蕭謹這位大才,先收在自己的身邊,讓他在耳濡目染之下,能大大的改變掉蕭謹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能讓蕭謹這位大才,能在李顯的幫助下,而爬上一個比這同一個世界裏的人所站據的更高的一個高點上,而去俯視這一個世界。

只是,李顯的這一切苦心,確需要讓蕭謹明白,所以,在經歷了這一系列的變革之後,李顯才會想着單獨的把這位好不容易而尋得來的人才給約了出來,而在這御花園裏,好好的談談。

“大王言重,大王之才,千百倍於謹也。自隨大王以來,謹方才知自己以前所學之渺小,大王之睿智,大王那敢為天下先之博大胸懷,謹自愧不如也,細想來,以前之蕭謹,真如那井底之蛙般,不知海闊天矣。”此時的蕭謹,那一雙充滿智慧的雙眼,看着前面那並不高大的身影,確是充滿着崇敬。

是的,是絕對是崇拜和敬意,這是一種對智者,先賢的一種崇敬。

不說其它,就光說那三省六部制,此等天下一等一的官本位制,敢問天下,除我大秦國外,哪位諸侯可有?

如此簡明而扼要的機制,如此相互牽制而又能大大提升整個編製階層的運轉效率的機制,又有哪個諸侯可創出?

可是,眼前這位新登基的大秦國君,大秦的武穆王,原本那位被人稱之為書獃子,廢物的武穆王,他確創造出了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頂機制。

此等絕妙官本位機制,在這蕭謹看來,絕對是後無來者的。

這一樁樁,一件件,每一個昭令,李顯都特意的把這其中的利與敝着重的分析與蕭謹聽,蕭謹,在當世里來說,亦是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也。

所以,對於李顯的一翻做為,他除了感激之餘,剩下的也只有那一腔忠君愛國的熱血了,所以,對於李顯把他安排在黃門侍郎這般一個毫無輕重可言的位置上,是半點怨念也沒的,有的,僅僅是對李顯那刻意栽培於他的深深感激之情。

“子離言重了。”見得蕭謹如此,李顯那提着的心,自然是安穩地放回肚子裏去了。當下呵呵笑道:“既然子離明白孤之苦心,那孤也就不廢話了,此番着子離來,確是尚有一樁要事要交與子離去辦。”

“請大王示下。”見得李顯終於有大事相托於他,蕭謹自然是高興的。

雖然說能常隨侍於李顯左右,而常聆聽於李顯的指點,是蕭謹所樂意的,但蕭謹畢竟是位才高八斗的智者,能得李顯的賞識之餘,自然是想着能好好的為李顯做些實事的。

只是一直以來,李顯對於蕭謹的安排也僅限於黃門侍郎這一個職責,蕭謹自然是不敢多言,如今見得李顯終是有大事相托,哪還有不樂意之理。

“孤之親衛,多為以前為穆王時所留,數不過十數人余,孤此番着子離來,確是想讓子離自去軍中挑選百戰之士以為一營,名驍騎營,待得訓練有成之時,再充實孤之親衛營。”

誠有所謂槍杆子裏出政權這一說,而這一個說法對於李顯來說,那絕對是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

前翻李顯剛登基稱帝那一會,頌個昭令,整個大秦朝內,能鳥李顯的,除了那五位完全忠於大秦朝的五位老大人外,其它的也沒幾個大臣。

可是,自李顯出師並親自領軍,打退入侵金州的晉軍,並坑殺和俘虜了近十萬餘晉國大軍后,在李顯那赫赫軍威面前,回朝頒佈的各項昭書,雖然都各有怨言,可是,又有哪有哪一道昭令,沒有得到具體的實施的?

沒有,是完全的沒有,所以,對於軍權這一事,此時的李顯看得比什麼時候都更透徹。

李顯迫切地想着要自己手上掌握着一支軍隊。

可是,如今的李顯手上連一個兵都沒有,他自然是不敢仗着自己是這大秦國的帝王更或者是那赫赫的軍威而亂來,只所以李顯能順利的頒佈這一項項的昭令,而沒有得到任何的阻礙,並且軍部還顯得很是支持李顯的樣子。

這雖然跟梁寬與梁鎮父子有一些關係,但最主要的,也是因為李顯不管是哪一條軍令,都跟軍部沒有着任何哪怕一絲絲的利益關係。

不傷着軍隊的分毫利益,又能分化各文官集團,自古來,朝堂上皆是文武相輕的,李顯這般做派,在軍隊裏,自然是沒有半分阻礙的,而且李顯還得到了軍隊裏那無聲的支持。

可是,此時的李顯在改革過整個大秦國的文官集團后,而把心眼打到軍隊的頭上。這有關着整個軍部所有大小將佐的乎益,李顯自然是要好生而小心的準備一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染長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血染長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回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