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總裁的宏偉計劃被現實澆滅
2012年時,林承樂所在的這家金融公司已初具集團化規模,短短三年時間,老闆將旗下的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和多家投資公司整合成了金融集團公司。集團內部分業務、財務和行政人事三大板塊各自獨立又互相牽制。
總裁曾晉嚴格意義上就是一個大業務經理,負責集團業務和風控部門管理,財務和行政人事都直屬董事長。
林承樂屬於被多頭領導,上有直屬分管副總裁袁敏敏,還得看總裁曾晉的臉色,最關鍵的是要絕對服從董事長的指揮。幾年的夾縫狀態中,林承樂練就了一副左右逢源、處處低眉順眼的老好人形象。這一點,也是董事長對林承樂最為失望的一點,認為他管理手段太軟弱,有點恨鐵不成鋼。
林承樂這段時間除了在各大招聘網站上大量搜尋簡歷外,還找圈內的HR朋友推薦人選。
應聘業務崗的人員過了初試都要讓副董事長複試,副董事長叫龔北金,胖胖的,長得與世無爭的樣子,和董事長的強勢性格形成對比鮮明。龔北金也是股東之一,早年做貿易發家,進入金融圈子比較早,屬於公司的發起人之一。
龔北金分管法務部,也是集團風控委員會成員之一,有項目評審投票權。
總裁曾晉這兩天經常在副董事長辦公室,林承樂帶人去複試時碰到過兩次,聽到曾晉在遊說副董事長集團業務向互聯網金融轉型。曾晉是在爭取其他股東的支持,準備向老闆攤牌。看似一波平靜的池水,暗地卻波濤洶湧。
龔北金全程微笑着傾聽,沒有表態。
林承樂私下給龔北金取過一個綽號:叫“笑和尚”。
事後多年,林承樂才明白:龔副董事長那滿臉堆笑的背後,是對於權利、金錢、慾望和社會關係極其內斂又嫻熟的掌控和運用,長袖善舞。但也恰恰因了他這種看似隨和、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為其後來在商場上的悲慘結局埋下了重重的伏筆。
性格決定命運。
林承樂十分清楚自己的短板和缺點,這一世,他要改變的就是自己。
兩周后,各業務板塊的新考核方案出台,涉及到業務年度目標計劃、人員配置、提成分配等等。林承樂在徵求各業務老總意見時,才知道他們對公司、對總裁曾晉有很多意見。近兩、三年公司業務有近80%是曾晉的資源,其他業務部門拓展的業務項目要麼是評審過不了,要麼就是項目過了財務賬上又沒資金投放了,錯過了時機。一來二去,幾個業務團隊的存量業務逐年萎縮,業務規模越做越少;反之,總裁名下拓展的業務卻越來越多,在老闆面前的底氣也越來越大。
用業務“綁架”了公司。林承樂也覺得很是納悶:老闆如此英明的人,難道他看不到問題所在?
事實上:曾晉的目的還不單純如此。
一周后的集團辦公會上,先是通過了人力資源部提出的“業務部門計劃目標管理辦法”、“業務提成管理辦法修訂版”兩個文件,從計劃目標到業務考核,優化了之前業務資源集中、分配集中、風險集中的缺陷,除了之前的利益攸關方,絕大部分人都贊同新方案。
第二個議程是曾晉提出的“關於集團傳統金融業務向互聯網金融業務轉型”的議題,從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趨勢講到集團公司轉型后的發展規劃,提出了三年內把集團金融公司打造成為西南地區頭部企業,曾晉洋洋洒洒總共陳述了一個多小時。
參會的絕大部分人都被曾晉所勾畫的美好前景所打動,
只是他們沒有深想過:曾晉提出這一計劃真正的目的所在,不說其他,單是在座的骨幹人員估計屆時都得淘汰50%以上。曾晉屬於金融科班出身,接受了銀行系統20年的熏陶,他骨子裏是有些看不起半路出家的金融從業人員,沒有專業的金融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意識,純粹就是在當下利好的金融大環境裏靠着各式各樣的資源分了一杯羹,賺了快錢。所以,他的理想是能站在時代的前沿打造屬於他的民營金融,以彌補他在銀行體系內所受到的約束和限制。
曾晉講完最後一頁PPT,林承樂把目光看向董事長,他還記得在前一個10年,也是在這個會上董事長的表態。
“曾總這段時間非常辛勞和用功,和龔總一起找我溝通過幾次關於開展P2P業務的問題。今天也把集團金融業務板塊的未來藍圖描繪得更具體、更詳細。關於互聯網金融業務到底開不開展,我的意見還是逐步涉足,我們公司不要去做這隻出頭鳥;我們傳統業務和優質客戶資源堅決不能丟,P2P業務模式在國家相關行業准入政策沒有正式出台之前,集團公司不能大舉轉向P2P業務的開展。”
董事長最後的總結髮言,等於是斷了曾晉想要向互聯網金融轉型的計劃。
林承樂特意看了看曾總,看到他眼神里閃過的一絲落寞。曾晉那天找談他人力需求時,說互聯網金融業務上馬後,公司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人員規模要達到300人以上。
現在,一切計劃都成泡影。
曾晉永遠都不會料想到:幾年後各大P2P平台相繼爆雷,打着“普惠金融”旗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最終被撕下資本趨利黑洞的醜陋面具。董事長的決定不僅是規避了集團公司經營的潛在風險,也促使曾晉想要另立山頭一展抱負的決心。
能在2012年,就把P2P業務看得如此長遠、如此透徹,不得不佩服董事長在公司重大決策上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記憶中的場景又一次呈現,林承樂更加確定了自己被穿越的現實。只是:他該如何利用這一優勢,讓自己未來的人生徹底涅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