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攝政王
殿中眾人向著李承勇躬身拜倒,乾帝坐在龍椅上,目光流轉。
他自然知道底下這些自己的臣子心思各異,不免心藏鬼胎之輩。
但他不是神,沒辦法幫自己的子孫把所有的隱患都排除乾淨。
如今的大乾內外皆安,百姓歸心,就算有那麼幾個包藏禍心的小丑,只要是敢跳出來,也不過是自取滅亡而已。
況且,還有那老六在呢。
從這些年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看,自己那六子又豈是願意吃虧的主。
“朕二十四歲登基,治理國事,如今已經二十一年。
夙興夜寐,總算沒有辜負先帝的期望。
然而這二十多年裏,朕便從未好好看看朕治理下的這煌煌大乾。
如今朕既然冊立了皇太孫,我大乾也算是後繼有人,朕也算是了了一樁心事。
朝廷有賢相,有諸位臣工,邊關有忠勇將士,朕可以放下心來,去大乾走走看看了。”
乾帝臉上露出一絲如釋重負又夾雜着一絲遺憾的表情緩緩開口道。
“陛下,此言何意?”
底下朝臣不明所以,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王全,宣旨吧。”
乾帝對王全開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將南巡,體察民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孫李承勇持璽升延和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
然慮皇太孫年幼,又安王李肅數挽國之將傾,護國有功,理政有方。
名在當世,功在千秋,今順應天意,封安王為當朝攝政王,輔佐皇太孫,共理朝政。
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之,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孫決之。
佈告天下,咸使聞知。”
王全拿出一道聖旨,高聲念道。
嘩!
這次整個大殿內眾人的驚訝一點不比冊封皇太孫時少。
攝政王!
竟然封李肅為攝政王。
本朝從開國以來就沒有冊封過攝政王的先例。
原本廢太子黨還以為冊立了李承勇為皇太孫,那麼他們作為李岩的班底,將來會是天然的太孫黨,必然被李承勇所重用。
必然捲土重來,在朝堂上呼風喚雨。
如今竟然冒出來一個攝政王出來,這豈不是相當於從他們的嘴裏搶奪朝堂的權力!
而且誰人不知道李肅和李岩一直不和,李岩之所以被廢,和李肅還脫不開關係。
如今李肅成了攝政王輔政,自己這些廢太子黨的人豈不是要被他清算?
那太孫年幼,又豈是那李肅奸賊的對手!
自己這些人看樣要找機會籠絡住太孫,否則一旦李肅在朝堂站穩了腳跟,又豈能有他們這些人的立足之地。
也有些朝中的有識之士,心中喜悅。
他們早就對李肅的手段欽佩不已,更是對嶺南的發展神往已久。
若是李肅當了攝政王,大乾未必不能將嶺南的模式遍地開花。
到時候,大乾將是何等的強盛,他們不敢想像。
“參見攝政王!”
無論眾人怎麼想,但如今既然已成了事實,也只有去面對。
相對於大乾官員的震驚,那些本來坐在觀禮席上的番邦使臣內心則是更加複雜。
與李肅關係好的幾個屬國自然不必說,特別是蒲蘭國的使臣就差跳起來歡呼了。
但像高句麗的使臣崔學桑,如今面如死灰,如喪考妣。
李肅本來就和高句麗不和,如今當上了攝政王,對高句麗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這件事一定要第一時間彙報給國內。
“還有一道旨意,也一塊念了吧。”
乾帝擺擺手,對王全說道。
“還有?”
底下眾人今日受到的震驚實在太多,一連兩份聖旨都信息量極大。
如今竟然還有第三道聖旨?
眾人不免對聖旨的內容充滿了期待。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安王李肅乃朕之六子,封嶺南,貧瘠之地建巍峨大城。
興鐵路,建巨船,治下之地物饒人傑。
至呂宋救我華夏遺民,揚我大乾國威。
敗韃靼,挽我大廈將傾,驅吐蕃,滅蠻夷之凶。
累累碩功,不一而足。
為表安王不世之功,賜嶺南府為永世封地,安王位世襲罔替。
另海外之土,凡插安王旗,皆為安王封地。”
念畢,大殿內一片嘩然。
就連李肅都忍不住抬頭面色複雜的看向乾帝。
這個賞賜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可以說是非常重!
或者說是完全就不符合規矩!
嶺南府的世襲罔替還好說,歷史上不是沒有過。
雖然最後都隨着王朝的滅亡而消失,或者新的君王找機會給削藩了。
但是確實存在過。
最關鍵的是那個海外之土,凡插安王旗,皆為安王封地這句話。
這就意味着,以後,海外的領土,不管是李肅打下來的,還是怎麼得來的,都是他自己的封地了!
乾帝此舉,恐怕是對李承安有虧欠才如此做。
畢竟都是自己喜愛的孫子,一個當了皇太孫,將來要繼承大乾。
另一個,乾帝想盡量一碗水端平也情有可原。
“不過,父皇若是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恐怕會後悔吧?”
李肅想到此,目光帶着審視看向乾帝。
“想不到世界如此之大,朕只有如此,才能讓我大乾子孫佔據更多的土地。
都是自己的孫子,就算是肉爛了,也是爛在自己的鍋里。”
乾帝看到李肅望向自己,想到自己從安王府偷拿的那副世界地圖就心潮澎湃。
若是李肅能夠讀心,肯定驚呼一聲:這一此是自己格局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