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玄甲軍氣象

第三十一章 玄甲軍氣象

泰山郡。萊蕪縣。

陶應這幾天非常高興,當三日前領着顏良進入萊蕪縣,接到消息的萊蕪都尉徐盛,親自領兵一千出城十里相迎。

陶應一路與之交談、考教,對於練兵、帶兵之道,徐盛應答如流,說得頭頭是道,一些獨到見解,聽得陶應暗贊不已。

陶應當即晉陞徐盛為征虜校尉,領萊蕪令。

寒門出身的徐盛,能在泰山郡謀到出路已是非常感激陶應的《招賢令》,如今又被陶應提拔重用,焉能不歸心,當即認陶應為主公。

在這萊蕪三日,陶應每天都觀摩徐盛練兵。

許是知道陶應即將展開對青州黃巾的圍剿,身在牟縣的尹禮,每日督促蒲元這個泰山兵器司司長加緊打造唐刀,一到夜晚,便派遣護衛將白日打造好的兵刃連夜起運至萊蕪,如此三日,徐盛麾下一萬兵馬皆已換裝。

如今唐刀已經配備到萊蕪每一位士卒手中,望着一身黑衣黑甲,黑色旌旗,整齊劃一的一個個士卒方陣,莫說陶應滿意,即便是統兵的徐盛、顏良也是興奮不已。

他們敢肯定,再假以時日訓練,陶應的玄甲軍,戰力定會超出眼下的漢軍。

如今泰山玄甲軍的配置,已與大漢其他地方駐軍大不相同。

一營五千兵馬,其中有五百刀盾兵,一千五百弓弩手,三千長刀兵。

刀盾兵拿的是盾牌和短柄唐刀,負責防禦、近戰。

弓弩手和以往不同,除了弓箭,每個人也都配備了短柄唐刀。

玄甲軍的弓弩手,不再是單一的遠程射手,一旦短兵相接,他們不僅得不到刀盾兵的特別照顧,也要如刀盾兵一般有戰力,不僅僅是自保,還要參戰。

長刀兵手持長柄唐刀,這種長柄唐刀,與長槍兵有些類似,但列成方陣之後,氣勢比長槍兵要強大太多。

長槍的槍頭比較短小,而這種唐刀的刀頭有三尺,當所有的刀頭都朝前舉起,在陽光的映射下,閃閃發光時,自然會讓敵軍膽戰心寒。

甚至是戰馬,若被林立的刀陣藉著陽光晃耀,會短暫失盲。

而且,長刀兵作戰起來,除了刺之外,還可以劈、砍。

為了提升兵士的綜合戰力,練兵的時候,陶應讓徐盛、顏良互相協作。

顏良訓練刀法,徐盛不僅要訓練弓弩手,還要訓練陣法。

沒辦法,陶應手下可用之人太少了,只能一人身兼多職,暫時應付着。

陶應暗嘆:“看來,面向整個大漢的《招賢令》,得加緊實施了,待來年四月,就不再有好機會了!”

本書首發:——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之所以搞協同訓練,陶應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將來練出的兵馬,不能只聽命於他們的將軍一人,否則這都成了個人的私兵。

這些兵,應任何一個將領都能指揮,而且要完全聽命於他陶應。

“這泰山軍事學院也得加緊創辦啊,得加大對中下層軍官的培養,不然,以後的士卒,弄不好就成了手下大將的私兵了!”

如今各地玄甲軍的軍營中,根據陶應的要求,皆任命了軍正,負責記錄每個兵士在戰鬥中的戰功。

同時又設主簿一職,對所有的兵士登記造冊,一仗下來,誰戰死了,誰失蹤了,誰傷殘了,都會明確。

同時頒佈軍令,每個士卒每月的兵餉三百錢,這可是三石糧食的錢;外加上半石糧食,每月初提前發放。

凡是戰死的,給家人一次撫恤五十貫,多分十畝免稅良田,若有子女,同樣每月給予其一貫,直至其成年;若學有所成者,優先錄用、提拔。

凡因傷致殘的,給予一次撫恤三十貫,多分五畝免稅良田,每月再發放一貫錢糧;而傷殘的士卒,根據情況,還可以到地方出任村長、民兵隊長等,也可到工廠做工。

當陶應頒下此軍令時,孫觀等將領還曾勸陶應三思。

“主公,我泰山郡當前沒有收入,未來即便有,也不會太多,如此做的話,根本不足以支撐五萬大軍,更何況還有許多方面需要錢糧啊!”

陶應當時面色很鄭重,堅持己見。

“仲台,你的擔心我知道。可這是亂世,我不能讓我的士卒流血又流淚。接下來我們會大力的發展青州,到時候絕對不會出現養不起十萬大軍這種事。”

“更何況,此次我們收繳魯國卞縣豪強的錢糧,也足以支撐五萬大軍一年之用了。”

面對信心不足,一臉猶疑的孫觀等將領,陶應霸氣十足地給他們不斷打氣。

“待好好發展三年後,我們足以養得起這十萬大軍!”

可想而知,當陶應的這道軍令頒下后,兵士們群情激昂,直呼陶應萬歲,差點沒將陶應嚇死,大漢還沒亡呢!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服兵役,除了吃飯,沒有其它報酬。

戰死了,連收屍的都沒有,多半露骨荒野。

許多父母、妻子只知道兒子、丈夫去服兵役了,卻不知道死活。

而更凄慘的,則是那些受傷致殘的士卒,後半生多半過得生不如死。

現在有了陶應的軍令,他們便沒有了後顧之憂,焉能不高興。

至於戰死,有什麼可怕,當兵吃糧不是隨時都準備着有這一天嗎?

當然,有獎就有懲。

陶應軍令中就有一條,如果不聽號令,臨陣脫逃,當場處斬,其家人將不再享受治下一切福利,剝奪子女免費受教育權利。

但這對於玄甲軍來說,臨陣脫逃?不存在的!

都是一死,傻子才會去做那樣的選擇,反而連累家人,讓家人蒙羞。

給陶應當兵,只有戰死,絕不逃跑!

所以,如今眼下的玄甲軍,除了甲胄尚差一點外,裝備精良,氣勢雄壯,訓練起來非常努力,戰力也提升的非常快。

尤其是陶應的心靈雞湯,已曉諭整個泰山郡的玄甲軍。

“訓練多流汗,戰場少流血!”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

這些通俗易懂,提振士氣的話,被將士們奉為至理名言和座右銘,使得訓練更加刻苦,憋着一股力爭上遊之氣。

在黃巾流寇招撫、流民安置方面,也出現好的勢頭。

由於泰山郡各地展開轟轟烈烈的分田、分糧、分房運動,不僅僅泰山郡內的黃巾流寇、泰山賊已一掃而空,就連徐州、青州等一帶的黃巾流寇紛紛成群結隊進入泰山郡。

幾位陶應任命的縣令,按照陶應的政策,分地區、分片安置流寇、流民。

百姓得到了安置,在泰山郡一帶,陶應的名聲越來越響,幾乎只認陶應這個郡守,而不認洛陽朝廷。

即便在徐州、青州、兗州靠近泰山郡的郡縣,皆流傳着陶應的傳說!

當然,陶應安置流民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名聲,這些人都是勞動力,平時以工代賑修路、做工,來年不僅種自家分到的地,還可以為陶應墾荒、屯田!

尤其是青州,如今遍地都是荒蕪的土地。

青州不僅黃巾禍亂不絕,而且戰亂始終不斷,在以前的歷史中,未來十幾年,青州的土地一直都荒蕪着,那可都是種田的好地方啊!

本文首發站點為:,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泰山鐵礦歸太守府管,如今有蒲元在,各式鐵制農具將會打造很多,若再加上曲轅犁,只要沒有天災,明年春小麥肯定不存在問題,陶應已經讓各縣將種子都準備好了。

看到眼下這些情況,陶應怎麼能不高興呢?

“哈哈,誰還敢說陶應是個廢料,本郡守不是普通人,而是個天才呀!”

陶應美滋滋的在心中想着。

“主公……主公……”

正在這時,徐盛風風火火地跑了進來。

“文向,何事如此慌張?”

“主公,齊國黃巾張饒部出兵了,已過般陽縣,直補萊蕪而來,有五多萬眾。”

陶應目光一凜,瞅了瞅徐盛,望了望顏良。

“立即出兵青州。”

“命令討虜校尉徐盛為主帥,破虜校尉顏良為先鋒,出兵齊國,迎戰張饒!”

“六百里加急,命令茌縣令、平虜校尉紀靈,領兵一萬,出兵濟南,撫剿黃巾徐和部,濟南實行臨時軍管!”

“命令梁甫令吳敦,晉陞為捕虜校尉,立即領兵五千北上,駐防臨朐,防禦北海黃巾!”

“命令南城令、討虜校尉糜芳,留三千人馬駐防南城,率領其餘兵馬立即北上茌縣駐防!”

“命令泰山郡郡丞孫觀,晉陞為威虜校尉,全權代理泰山郡守之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應謀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應謀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玄甲軍氣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