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馬小龍上學第1周
叮鈴鈴,叮鈴鈴……一陣清脆而略顯急促的鈴聲響起,好像在喊:“該起床啦!該起床啦!”睡夢中的孩子一個個醒來,有的爬起來就往廁所里去,有的已經在拿把缸、臉盆,有的還賴在床上不肯起來,嘴裏嘟嚕着:“怎麼就天亮了呢!”寢室里一下變得熱鬧起來。馬小龍趕緊起床疊被子,拿着洗漱的用品和羅俊往澡堂而去。
等到收拾好來到教室,還有5分鐘做早操,裏面已經坐了很多的同學在大聲讀書了。這聲音是多麼讓人興奮啊!小龍坐在座位上也拿出語文書認真地讀起來,他覺得書本上的每個字都是那麼可愛,都在和他說話。
叮鈴鈴鈴,叮鈴鈴鈴……做早操的鈴聲響了,這鈴聲和起床的鈴聲同樣清脆,但有着輕快的旋律,聽着鈴聲就好像走在和暖的陽光下,吹着微微的風,讓人心情愉悅。小龍和大家一起走到操場,體育老師整好隊后,就跟着音樂做起操來。還是做的第八套廣播體操,小龍鬆了口氣,生怕自己不會做讓人笑話。
早讀是政治,羅主任(教導主任)讓大家背誦第一單元的知識點,給了馬小龍一本教參,讓他自己照着畫重點。小龍畫下重點后,又把第一單元一字不落地看了一遍,把自認為重要的內容標註出來,再記知識點。
早讀後,大家一起去吃早餐,小龍用1元錢買了2個饅頭,喝了一碗稀粥。還有15分鐘左右,就和同學一起到操場打了一會兒籃球。個子高高的他在打籃球上很佔優勢,一會兒時間,他就投進去好幾個球了。和這麼多同學一起奔跑、搶球,真是痛快啊!雖然也是大汗淋漓,但跟上山砍竹子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隻會讓人疲乏,而這卻讓人身心愉悅。
第一節課是語文課,陳老師走上講台放下書本,習慣性地先往最後那個座位看去,一個男孩子,瘦瘦的,有點黑,濃濃的眉毛下一雙大眼睛正望着自己,沒有緊張,很平靜,就如他早已經和其他同學來上學了一樣,看上去比其他的孩子要大一點。
陳老師朝他微微頷首,然後環視教室一圈,心情一下好了很多。她嘴角含笑,說:“上課!”班長一聲“起立”,同學們全站起來問好:“老師早上好!”看着每個座位上站得筆直的孩子們,陳老師心想:終於全到了!她向同學們問好:“同學們早上好!請坐!”她不知道同學們已從她的聲音里聽出了她愉悅的心情。
這節課上得特別輕鬆,孩子們回答問題也很積極。馬小龍很大方地舉手,回答問題時表意清晰,很有條理。
下課了,陳老師走到馬小龍跟前,坐在他前面同學的座位上說:“馬小龍,我是陳老師,教你們語文和英語。”馬小龍有點窘迫地站起來,說:“陳老師好!”
陳老師說:“你缺了這麼久的課,要找時間把沒上的都補上。語文你可以借老師的輔導書自己慢慢看,英語老師帶你過一遍,不會的你再問老師或者同學。”“謝謝老師!”“現在我們先把英語第一單元過一遍。”馬小龍拿出英語書,陳老師邊帶讀,邊講析要點。
上課鈴響起,陳老師說:“小龍,你自己利用課餘時間再把第一單元中要背誦的單詞背下來,不會讀的請教同學,明天我檢查。”
上英語課時,馬小龍仍然很認真,眼神專註,有些聽得不是很清楚的,還會舉手質疑。看着就這麼靜靜地坐在那裏,眼神專註的孩子,陳老師覺得有這樣的學生,是一個老師的幸福。
做完課間操,
同學們都陸陸續續往教室走,陳建斌和馬小龍一起邊走邊聊。陳建斌說:“陳老師對你真好,馬上就給你補課。”馬小龍說:“是啊,這個老師講課好清晰,而且似乎對每個同學都很好。”“怎麼這麼說?”“你看她不僅是點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成績不怎麼好的也點起來回答問題,而且很有耐心聽,答錯了也不挖苦諷刺,還鼓勵他們。”陳建斌點點頭說:“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吃午飯時,陳建斌、羅俊、程嘉華、鄭成幾個約着馬小龍一起去買午飯吃,他們幾個是一個小學畢業的,還是好朋友。飯是在食堂里蒸的,但菜就在幾家賣菜的攤上去買。羅俊如數家珍般介紹這幾家賣菜的,馮姨家的乾淨好吃,稍微貴一點;張姨家的也好吃,但經常會偏咸;李姨家的味道不怎麼好,不過比較便宜;劉姨家的肉會多一點,是最貴的;徐叔家的也不錯,老師們都到他家吃早點。介紹完后,他問:“我們今天去誰家買菜吃?”
陳建斌說:“我們先都去看一下,再說。”於是他們在幾個賣菜的攤子前逛了一遍,最後選定了馮姨家的。羅俊打了一份菜,遞給馮姨2元錢,又指指馬小龍說:“馮姨,另一塊錢給馬小龍出菜錢。”馬小龍說:“馮姨,我要一份包菜,那一塊錢找給羅俊。”說著遞過去5角錢。馮姨看了看馬小龍,把1塊錢遞給羅俊。羅俊說:“小龍,你太計較了啊!”馬小龍說:“我自己來,要不以後不和你一起吃飯了。我沒有時再找你借。”羅俊無奈地接過錢說:“好,好,你自己來。”
時間過得很快,第4周很快就過去了。這期間,陳老師利用3個課間給馬小龍補習英語,借給他一本語文輔導書,就沒有額外管過他了,好像他就是一個不曾缺課的孩子,而馬小龍也確實給她這樣的感覺。不管是上課,還是作業,以及平時的背誦、聽寫,馬小龍總是完成得非常好。他身邊常有好多同學,他們一起玩,一起討論題目。如果不是他缺課這麼久,去了他家一趟,絕對不會覺得這個孩子與其他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或許哪怕你知道他家的窘況,但看到他的表現,你常常會忘記這點。但陳老師知道,這個孩子是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