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飛羽弓騎
在太史慈爭取了出兵的權利之後,快速的點齊了一萬飛羽弓騎油他自己帶着飛速的衝出了唐縣中山軍的大營。
而太史慈剛出城就被埋伏在城外的金大升部的斥候發現,並飛快的分出一人去彙報不遠處在順平縣地界埋伏的韓常部的兩萬大軍之處。
太史慈率領的騎兵屬於輕裝騎兵,而且還是少有的弓騎兵。這種騎兵本來是草原異族的專利,但是太史慈早在年輕時在北方邊軍中殺敵的時候把異族的本領學了一個十成十。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飛羽弓啟,並且在黃巾之亂的戰場上大放異彩!
韓常在收到了斥候的彙報之後,主動出擊率軍出現在太史慈的前往北新城的路上。而太史慈見有人居然敢以步兵主動阻攔他,隨機也不客氣,充分的發揮了速度優勢以極小的代價擊潰了韓常部的兩萬大軍。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韓常部的兩萬大軍敗而不亂,都撤退的看似漫天遍野,但實際上卻是有目的性的撤退!
太史慈見第一次與燕軍相遇,一戰就擊潰了其兩萬大軍。隨即有點高興了,於是一邊派人回去報捷,一邊再派人把唐縣內剩下的一萬飛羽弓騎帶出來跟他匯合!
而撤退的韓常看見了太史慈的動作后,嘴角泛起了微笑的弧度。經過他自己的提議,在金大升彙報給元帥袁洪之後,相國劉墉就這條計策上又補充了一些關鍵性的細節。這才有了今天的一些戲劇性的發展,但是處於第一戰勝利的喜悅之中的太史慈並未注意到這一點。
倒也不是說太史慈傻,但是奈何誰讓燕軍統領者是一位狠人呢?連自己人的姓名都可以隨時放棄,是個正常人看着敵軍被自己輕易的擊潰損失近三千餘人,都會麻痹大意的!
就這樣,太史慈連續3次擊潰沿路埋伏的各部兩萬大軍!此時的太史慈自信心爆棚,因為這一路下來勢如破竹,雖然北新城已經被佔領了。但是太史慈還是來到了北新城下!
太史慈因此次前來並未攜帶步兵,所以不便攻城,於是在城下挑釁者城內守軍金大升部的「最後」兩萬大軍!
而被太史慈擊潰的將近7萬(陸續的陣亡了一萬)大軍,此時被韓常率領埋伏在今保定市的地方,此時這個地方還是一片森林。
太史慈手持虎頭湛金槍,身穿連環甲,背上落羽弓,騎着白龍馬來到了北新城下。
「金大升,你已被吾東萊太史慈率軍五萬包圍了,速速投降,否則城破之日便是汝身死之時!」。
此時金大升冷哼一聲,手持落日弓出現在牆垛之上,對着太史慈就是一箭射去。但是若論比箭術,在歷史上三國本土人物之中太史慈可排第三名,前兩名自然是呂布,黃忠了!
太史慈看見有箭矢飛來,徒手接住之後。迅速使用落羽弓,反架箭矢射回了城牆之上。這一箭力道之大,速度之快。只在電光火石之間,金大升見狀也不敢硬接,側身躲過。而箭矢射中了其身後的木製圓柱之內,並且其勢不減沒整個箭頭穩穩的插了進去。
太史慈:「金大升,你不說話別以為我不知道是你做的,有種下來與我大戰三百回合!」
金大升武力雖然不俗,但是他更是一名統帥,而不是衝鋒陷陣的武將。不會像太史慈這種無腦的率軍左衝右突的,於是回復道
「太史慈,你自己被我軍包圍而不自知,我作為一軍統帥才不會像你一樣沒腦子的胡亂衝鋒!」
剛剛擊潰了大約八萬餘的燕軍的太史慈,怎麼會詳細金大升說的實話。
於是:「金大升,你個縮頭烏龜,怕死就直接說!不要找一些借口躲避。」
。。。。。。。。。。。。。。。。。。。。。。。。。
金大升聽后想要下去與太史慈一戰的時候,監察院院長陳萍萍來到了城牆上:「金將軍可是要下城與那太史慈一戰?」
金大升一看是陳萍萍來了,一臉恭敬的說道:「正是,那太史子義太過囂張,本將正要要下去教訓教訓他。」
陳萍萍笑着說道:「將軍可以下去與之一戰,但不可勝之,否則軍法從事,你還可敢下城去?」
金大升一臉不解的看着陳萍萍說道:「陳院長,這是為何?不是說好了,等太史慈率軍來到北新城下後由本將攔下太史慈嗎?」
陳萍萍:「此一時彼一時,我軍雖已準備萬全。但還尚東風,你可以想想,如果太史慈陷入重圍,你猜審配會怎麼辦?」
金大升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關鍵說道:「這太史慈是中山王劉備結義二弟,又是中山國大將軍,身份及其特殊,若我軍圍困太史慈部,那麼遠在唐縣的審配部就不得不全力救援。這樣一來,一旦他們離開了唐縣城,將會是我軍全殲他們的時候?」
陳萍萍一臉的讚許的說道:「然也。如今袁元帥已經率領20萬大軍從唐縣的左右兩側潛行至唐縣周圍了,只待審配迫於壓力支援太史慈部了。」
金大升一身冷汗的看着陳萍萍,隨即答應了下來。心裏想着:這些個文人謀士,可不能隨意得罪,否則以後遇到之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那太史慈怕是要屍骨無存了,我還是老老實實的等待機會吧。
其實這個計策本來是韓常想出來了,但是傳到了陳萍萍和劉墉那邊之後,他們就又將此計深耕優化,變成了計中之計。
這個計策大致的步驟如下:
一:將太史慈引誘出唐縣,不管率領多少軍隊都行。
二:由韓常指揮八萬大軍,分四次攔截太史慈支援北新城。
三:金大升率軍兩萬盡全力的拿下北新城。
四:將太史慈引誘至北新城下后,封死其後路。
五:逼唐縣留下的中山軍全力支援。
七:待援軍出發時,由袁洪率部拿下唐縣。
八:盡量圍困並招降剩下的中山軍,至於太史慈能生擒就生擒,生擒不了就殺了。
這些計策其實就是引君入瓮,分割包圍,攻心之計等結合起來的連環計策,屬於陽謀。除非領軍之人穩重,否則必然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