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十篇論文
如何進入國家視野,很重要。
不能以一個大四學生的身份,根本沒有說服力!
你說你解決了核聚變商用?
還能小型化?
會有人信嗎?不會!
只會認為這是哪來的民科,還講不講科學了!
國家每年花幾十億都沒能解決的問題,你一個大四學生就解決了?
從哪來滾哪去!
再比比,畢業證學位證給你揚了!
所以,一個合適的身份,一個足以震懾所有人的身份便極其重要!
手裏拿着包子,身上披着白大褂,秦永峰眼中有光芒在燃燒!
「既然如此,《自然》,《科學》二十篇論文的作者身份,足夠了吧?」
實際來說,秦永峰接下來要撰寫的論文,發表在物理學頂刊更為合適。
但以國內情況,自然是《自然》與《科學》名氣更大。
寫論文之前,秦永峰先去國際熱核實驗堆iter上了解一些信息。
這是由七個國家組成的組織進行的項目。
分為組織國和參與國。
其地位是不同的,經費投資也是不同的。
各成員國都在這裏面共同研究,取得成果則共享。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際核聚變發展現狀。
iter組織的核聚變裝置主要採用托卡馬克形式的反應堆。
其他還有名為仿星器,激光穿透等類型的核聚變反應堆。
它們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外形與設計思路上。
托卡馬克像個圓環,仿星器像個歪歪扭扭的發箍。
現在國際上普遍認可的還是托卡馬克裝置。
按照他們的進展,在今年六月份,iter已經實現了點火運行一百五十秒的目標。
為了實現一百五十秒的目標,他們花費了超過十億美元!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總共投入了超過百億美元,才能將核聚變的進展推動到如今這個樣子。
秦永峰可以肯定,自己的二十篇論文將給世界帶來地震!
也將讓人類掌握恆星的能量!
話不多說,選擇了一個方向便全力衝刺!
花費兩天時間,完成了這二十篇涉及超導材料和能量約束的論文!
但秦永峰也留了個心眼。
這二十篇論文會將核聚變事業推向一個新高度。
使之iter的反應堆至少可以工作5分鐘。
可以說,這便為iter節約了幾百億美元!
可這對於整個核聚變項目來說,也只是一小段路程。
秦永峰才不會傻到把全部的技術透露出去!
等國家找到自己!
就是自己真正發力的時候!
核聚變技術的實現,將改變現有經濟體系。
將海水蒸餾后,引入大西北,不再是一件花費巨大的事業。
華夏從此以後進入無限能源時代。
燃油可以退出燃料市場,只作為化工原料使用。
這將為華夏每年節省超大數量的金錢!
這些錢,可以用來更好的發展國內各項事業。
把這些論文一篇篇上傳到那兩家期刊的郵箱中,秦永峰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去睡覺。
這兩天他幾乎沒有休息,才把這兩百多頁論文完成。
雖然不用動腦,但體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大洋彼岸的美利堅《科學》期刊編輯部和英吉利《自然》期刊編輯部,各連續收到了十篇論文!
在系統的神秘擾動下,那兩位格式編輯在郵箱中一眼看中了那些論文!
論文格式自然是沒問題的。
但內容卻讓他們頭皮發麻!
《自然》格式編輯斯塔立馬把這十篇論文打印出來交給主編潘迪森先生!
他是英國科學會會長,iter輪值主席之一,是女王親自頒發獎章的潘迪森爵士。
「爵士,我想您應該看看這些東西!」
斯塔面色嚴肅把論文遞到潘迪森爵士手中。
那相當於一本中學物理教材厚度的論文也引起了他的興趣。
「這是什麼,難道是哪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了新發現?」
上一次看見這麼厚的論文,還是2015年。
美利堅計算化學所研究員崔特康博教授的論文!
他構建了基於數學的計算化學新結構!
這幾乎是一種新的化學發展方向!
也因此,他獲得了去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相較於一些大佬正排隊等着拿諾貝爾獎,這傢伙卻插隊拿獎,就知道他的成果有多麼大的影響力!
「不!」
「潘迪森爵士,這是十篇論文!」
「可是,我認為這十篇論文同樣有着不俗的影響力!」
斯坦說道。
潘迪森接過論文,戴上眼鏡。
「一種新型超導材料的製備和實驗」
「磁約束場的a效應及保護作用分析」
「...」
這十篇論文在名字上毫不出奇。
秦永峰也想不出什麼好點子。
就這樣隨便寫了寫,重要的是內容。
潘迪森先翻開那份超導材料的論文。
從材料的製備和穿梭效應實驗中,證明了這種材料絕佳的導熱性和耐熱性!
是核聚變反應堆中最合適的材料!
潘迪森爵士是iter的輪值主席,心裏清楚明白這十篇論文的價值!
但跟那些專業教授來對比,潘迪森爵士的研究方向也不涉及核物理!
所以最主要的事,就是把這十篇論文交給同行審閱!
審閱完成,沒有問題,這些論文就能刊登到雜誌上!
在潘迪森爵士的命令下,斯坦連忙把論文發送給十位相關領域的大牛!
並附上潘迪森爵士的口信。
「親愛的某某某先生」
「核聚變的曙光即將到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隨後,潘迪森爵士更是直接訂機票,前往瑞士與法國邊境的iter總部!
他有預感,黎明已經出現!
他要在最可能實現核聚變的iter見證這一時刻。
也是去組織人手,進行實驗!
當那些論文在同行審閱中沒有出現問題,他們要第一時間進行實驗!
三個小時后,潘迪森爵士到達iter總部。
而那些行業大牛也開始審閱這篇論文。
一聲聲法克在世界各地響起!
他們為核聚變事業奉獻了終身,終於迎來了曙光嗎?
他們不確定!
一切還是要實驗說話!
第一時間收到消息的潘迪森爵士不敢懈怠。
拖着七十歲的身體在iter總部忙前忙后。
之前還消沉於核聚變事業前景的iter立即忙碌起來!
按照論文中的內容進行組建的製作!
實驗日期定在明天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