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真正厲害的人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控心的高手
夫少者,多之所貴也。
《黃帝內經》言:“心為君主之官。”
心為人之主宰,亦為精氣神之主宰。
人本身就有絕對控制事件的能力——心神。
但世人絕大多數都控制不好心神,都被事情本身控制了。
只有真正厲害的人,才懂得做任何事都關注自己的心。
懂得控心的人,做人做事大多心態正,心氣平,心欲少。
萬法唯心,萬道唯心,成人成事須先從煉心開始。
01
心態正
古文《大學》篇講,修身的關鍵在於正心。
正,中也,不斜不歪是正。
作家劉墉講過這麼一件事,他的一個同學跟他抱怨自己公司領導安排的活多,開的工資少,還整天挨領導的批評。
這個公司簡直沒法再繼續呆下去,他滿是抱怨,聽上去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他冤屈心裏也憋屈。
劉墉聽罷,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反而故意跟他同學說:
“這麼壞的領導,你辭職也罷。
不過你怎麼能白乾這麼久呢?你要多學一點東西再跳槽,這樣才不虧。”
同學心想,劉墉說得有道理。
於是,他暫時把辭職的事放在了一邊,自己調整心態把心沉下來。
他的焦點不再放在老闆身上,而是把焦點放在工作提升和自我成長上,份內的工作幹完還搶着干其他的活。
除此之外,他還留心英文商業文書寫法,甚至連怎麼修複印機都留心學習。
他想着要是自己有一天創業了,多一項技能在身就多一份謀生的本事,而且很多技能學在手,還能省一筆維修費。
隔了半年,劉墉問同學跳槽了嗎?
結果,同學笑着對他說:
“我現在升職加薪了,領導對我刮目相看,我幹得開心,不跳槽了。”
相信很多人跟這位同學一樣,沒少吐槽領導,沒少抱怨社會,體驗的全是世界的陰暗面。
殊不知,歸根結底是自己心態的問題——心態沒擺正。
何為正?
《大學》中有言: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憤懥,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如果賺錢太難,就先從擺正心態做起吧。
一個人只有真正的擺正心態,看他人看世界才會中正,不偏不倚,才可能看到他人的長處,看到世界的美好。
你變了,世界就跟着變了。
所謂,觀人先觀己,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
正心正意,方能正行。
成功者皆是秉正而立,事順者皆是持善而行。
把心擺正,命才會好,生活才會舒心。
02
心氣平
老人常說,心氣兒太高就會命比紙薄。
《尹文子·大道上》中說:
“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群,勇欲絕眾。”
現在的人,處處想彰顯自己的能耐,心氣太高,看見別人有一點勝過自己的地方,心裏就不舒服,怎麼能不累呢?
心念跟氣是分不開的,心動氣就動,氣動心就動。
心與氣相依,性與命相接。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
高了也不好,低了也不行。
心氣太低,天天躺平,人生也失了色彩。
人生最好的狀態,應是心平氣和,寵辱不驚,笑看風雲。
宋美齡來自富裕家庭,含着金勺子出生,后又嫁給蔣,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心氣可謂是高的。
然而,天地無私,命運是公平的。
後來,失去權力后,她門庭冷落車馬稀,膝下也無子女。
宋美齡經歷大風大雨,但她並沒有心灰意冷,惶惶不可終日,而是把心態放平,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空閑時,她畫畫、寫字、看報,雜念盡除,神意安穩。
更讓人佩服的是,她在40歲就患上了乳腺癌,卻健康地活到了106歲。
以靜養氣,心態平和,這也是她長壽的秘訣。
當一個人心態平和時,身上會出現一種不一樣的磁場、生物場。
靜和者養氣,養氣得其和。
宋美齡是智慧的,人活着,就得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很多時候,人生並非要執着於某一個結果,而是學會在生命的體驗中收穫快樂。
形欲安,心要平,氣要和,生活過的就是心情,人生活的就是心態。
03
心欲少
《孟子》有言:“養心莫過於寡慾。”
寡言以養氣,寡視以養聰,寡得以養性,寡慾以養精,寡動以養神,無所不寡則無所不清。
陳道明飾演了眾多經典角色,人生可謂功成名就。
有一次他的身邊有人問:“你為什麼生活得很拘謹?”
他回答到: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想花天酒地,你又想要功名利祿,可能嗎?
不可能,我要約束自己,不要什麼事情你都能做。”
與其說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不如說他是一個能夠領悟到人生高層次境界的人。
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
物質的釋放、精神的釋放都很容易,但難的是節制。
大道至簡,繁在人心。
無謂的慾望,眼前的小利,都不是生命中必然的需求,不過是人心中的執著罷了。
少欲,知足,放下貪念,才是養心之法、善身之道。
《易經》中有言:“夫少者,多之所貴也。”
人生看透了就是這樣,凡事以少為貴,少才能得到更多。
我個人非常喜歡漫畫家蔡志忠的一句話: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一代聖人王陽明說:“心外無理,心外無事,心外無物。”
生命,就是一場修心的旅途。
修心,是一種歷練,一種成長,一種自我完善。
人活一世,修心一生。
心態正了,一路皆順;心態平了,一生皆安;心欲少了,萬念皆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