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長姐如母31
本想着用兔子報答,村裡人的照顧,沒料到鬧出了事端,這是自己做事過於簡單粗暴的後果。
下次做事,一定要考慮清楚仔細,不能一拍腦袋不管不顧做決定。
一直干到天黑,才藉著月光回家。
秋收太累,喝粥根本堅持不下來,所以最近家裏一天三頓,吃的是乾飯。
當然吃不起大米飯,是苞米碴子裏混了少少的大米,就這樣的飯,村子裏沒幾家吃得上。
苞米從地里收回到倉庫,還不算完事,接下來還要扒苞米,然後晾乾后,把苞米粒搓下來。
最後交完公糧,才算結束。
扒苞米不算累人,此時秋收基本結束了,所以扒苞米的人特別多,幾乎全村子的男女老少全來了。
有講究的自帶小凳子,不講究的往地上一坐,拿起一根苞米,用手扒掉外皮。
這活比起收地輕鬆多了,所以大家有精神頭嘮閑嗑,張家長李家短的,聲音大到能把房頂掀開的程度。
蕭紅抻長耳朵,聽得津津有味。沒料到,突然庄大娘當著眾人的面,說起向東上學的事。
“大丫,你咋送小石頭上學了?”庄大娘滿臉的不贊同,“要我說七歲的孩子,能掙工分了,上學沒啥用還費錢,你這孩子不會過日子啊。”
“聽大娘一句勸,快別讓小石頭念了,早點回來掙工分才是正經事。”
周圍人紛紛附和。
上次光顧着打聽,蕭紅是如何掙錢的,把向東要上學的事情忽略了,現在有時間,大家對此紛紛發表意見。
白老三媳婦語重心長的對蕭紅說:“大丫啊,你大娘說的在理,七歲的孩子不幫着家裏掙工分,你家以後咋生活?小石頭不懂事,你要跟他講道理。”
“你們家裏沒了大人,沒人教你們該咋過日子,嫂子跟你說,上學掙不了工分,還需要花錢,不合算。”
說到錢,庄大娘才記起,她最開始提向東念書的目的,狀似不經意的模樣問:“大丫,跟大娘說實話,賣兔子的錢花沒了嗎?”
蕭紅點頭:“沒了。”
眾人一副,你可太敗家的樣子。
蕭紅羞愧的低下頭。
大家看到她如此模樣,不好意思再說什麼,庄大娘撇撇嘴,不屑的白一眼蕭紅,扭身走了。
庄大娘走了,白老三媳婦問:“我聽你家裏有雞叫,你養雞了?”
蕭紅點點頭,“買了幾隻小雞崽,所以錢花光了。”
“你咋這個季節買雞崽啊?”白老三媳婦看傻子的眼神,看着蕭紅,“馬上入冬了,雞吃啥?況且冬天冷,雞還不下蛋,你啊,買之前打聽打聽啊。”
周圍的人紛紛附和,更加覺得蕭紅不會過日子,花錢大手大腳,腦子還不靈光。
蕭紅考慮過雞食的問題,早在買回雞蛋的時候,她弄了很多的蚯蚓試着養殖,沒想到一次性成功。
她現在只需要考慮保暖,讓蚯蚓在冬天可以繁殖就行。
接下來幾天,蕭紅成了村裡人,教育自家孩子的反面例子。
也有人是真心為她着想,安慰她不要着急,只要能把雞養過冬天,來年開春,雞就開張下蛋了。
庄大娘聽說了此事,惦記把雞弄到她家去。這次她學聰明了,沒當著別人的面,提起雞的事,而是黑天後跑到蕭紅家裏,打算軟磨硬泡。
她定了一個目標,今天至少弄走一隻雞。怕蕭紅不讓她進屋,庄大娘鳥悄的走進院子,猛地推門進屋,直奔傳來雞叫聲的地方而去。
當她看到西屋炕上,毛茸茸的小雞崽,訕笑着:“這雞崽子長的真不錯。”可惜太小了,現在拿回家,還需要吃自己家的東西,不合算。
還是等雞長大些,到了年底,她拿回家過年吃。
“你可得好好養着,要不白花錢了。”一定要養得肥肥的,年底殺了吃肉好過年。
“行啦,我來看看你們,沒事我就回了。”說完腳下生風走了。
向東問:“大娘來幹啥呀?”
蕭紅笑笑,“不管她,我去把門栓上。”
扒完苞米,晾曬苞米需要時間,大家利用這段時間,上山弄山貨。
山核桃、圓棗子、板栗,每個人一簍子一簍子的往家背。
蕭紅畢竟年紀小,白天跟着大家一起上山,弄不到啥東西。她就往家背柴火,晚上去深山找了不少好東西。
安排向南在家,一邊照看向北,一邊撈出蚯蚓煮熟后晒乾,留到冬天餵雞。
有時還會去市裡,看看能不能買到棉花之類能保暖的東西。
現在早晚溫度低,正是適合穿毛衣的季節,但是整個村子沒見到有人穿毛衣,蕭紅沒有搞特殊,跟別人一樣,穿的是棉襖。
這時候得東北,棉襖是必需品,至少有半年時間要穿着棉襖。
當然因為窮,買不起那麼多的布和棉花,所以棉襖只有一件。有條件的人家,會根據季節,適當添減裏面的棉花,春秋薄一點,冬天厚一些。
沒條件的,無所謂薄厚,能有棉襖穿就已經不錯了。所以這個季節,能看到很多人,敞着懷穿棉襖。
蕭紅把以前家裏發硬的棉花,用水氣清洗乾淨,又特意請教了趙大娘,給弟弟妹妹做了身薄棉襖。
她一直沒買到棉花,聽趙大娘說,秋收結束后,會有彈棉花得來村子裏,他們也往外賣棉花,“應該快來了,往年差不多就是這個時候過來的。”
可是從彈棉花那裏買棉花,村裡又該有人猜疑,她的錢是怎麼來的,太麻煩了。
按說現在秋收已經結束,集市上應該能買到棉花了。果然,趙大娘說過這話不久,蕭紅就在集市上,看到了賣棉花的。
最讓蕭紅開心的是,她在這批棉花里,發現了棉花籽。有了棉花籽,便沒有必要買太多棉花,只要讓弟弟妹妹看到,她確實往家背棉花就行了。
買了半斤做樣子,把背簍的下面墊高,棉花放在最上面,又蓋上蓋子擋住被人的視線,她樂呵呵回村。
叮囑弟弟妹妹千萬不能往外說,家裏有棉花的事。三個孩子真的很懂事,別看他們還小,卻是能裝住事兒的。
她不讓往外說的事情,他們從來沒說漏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