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言順

第三百三十六章 言順

某人的笑容的確很淡,可言下之意,不僅是陸秀夫,就是陳宜中和鄧光薦也都聽出來了。他們頓時面面相覷。

真的是一個野心勃勃、好大喜功之主。朝廷就在打仗,你竟然現在仍想着在其它地方動兵,說你窮兵黷武還真沒冤枉了你。

陳宜中閉口不言,但鄧光薦已經拱手說道:“官家,安南雖為漢、唐故地,但地處化外。臣認為,此時朝廷還是應以懷柔為主,使之恭順。至於這次入寇,朝廷可派出使節前去責問。”

鄧光薦是真的覺得在這時候向安南動兵有點不可理喻,因此他忍不住就諫了言。

但聽了他話,某人微微搖了搖頭:“安南的使節就不用派了。朕倒是認為,此時禮部可以籌劃一下,向占城、緬地派出朝廷使節,使他們不至於和安南同流合污。”

陳宜中這才開口:“官家所見極是。據臣所知,如今的占城與安南仍為世仇,彼此沒少攻伐,只是近年安南更為強勢。若是朝廷能引占城為助,對安南自是一種遏制。”

“至於緬地西南夷,雖因大理的隔絕,過去鮮有來朝。此時若能善加安撫,亦可讓朝廷雲南之地少憂。”

老陳曾經駐占城的經歷,終於在此時派上用場了啊。

某人立刻頷首:“陳相之言,的確老成謀國。”

在略微想了想之後,他接著說道:“安南過去是大宋轄地,眼下其形跡,就等同於叛逆。所以,朝廷自此以後,不必再與其虛禮。”

“占城和緬地則與安南不同,他們原本屬於域外,並非大宋之地。故此朕以為,朝廷應對他們區別對待。”

“老師,陳相,鄧愛卿,朕覺得,在對占城、緬地的處理上,朝廷可以嘗試取消過去的朝貢制度,採用一個新的使節關係。”

陸秀夫、陳宜中和鄧光薦立刻全神貫注,因為某人不僅已經將事情定性,而且又要藉此來事了。

“這個新的使節關係,就是在確認雙方劃界的基礎上,然後立約,我大宋今後會與他們平等相處。且雙方之後可以互派使節在對方的京都常駐。”

“使節之責,在於互商兩國的事務,他們不會介入對方的國事。”

……

陸秀夫、陳宜中和鄧光薦已經瞪大了眼睛。

在朝廷的各部之中,禮部過去除了大宋邸報,似乎就沒有多少事,但現在終於有事做了,而且事情還不小。

可聽了某人所言,陳宜中還是忍不住說道:“官家,哪些地方不過就是蠻夷。”

某人立刻擺了擺手。

老陳言下的意思他明白,按時代的觀念,他所提的有些做法,實在是太抬舉那些蠻夷了。

“陳相,我大宋作為天朝,自當有天朝的相應氣度,但這絕不是說可以任由別人來算計。”

“過去的朝貢顯然有弊端,陳相您是朝廷的元老,對此最為清楚。所以朕認為,與其朝廷接收貢物后,不得不大加頒賞,還不如取消。”

“立約的好處,就是能於事先,把彼此之間的有些事白字黑字地定下來,這樣一旦以後有事,也就能有明確的說法。”

“嗯,這個約書,朕覺得,或可稱之為國書。”

……

“這件事的許多細節還請禮部的諸位愛卿通盤考量,細緻籌劃。”

東其實早就想改變朝廷過去的朝貢制度了,因為在他看來,這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原王朝是不利的。

就拿安南來說,自黎桓篡奪了安南國主之位開始,大宋和安南之間實際上就始終是一種奇怪的關係。

一方面每一個安南國主都定期派人來朝貢,求得朝廷的封賞和對其統治的認可,甚至有時候連他們的國王大印也是大宋賜予。但另一方面,它又時不時地侵掠大宋的廣南西路。

(大宋還是太富裕了,即便在這時代已經算是蠻荒之地的廣西,仍然讓別人眼紅。)

而朝廷因為路途遙遠和蠻荒,也不願為某些“小事”就出兵;拒絕朝貢又覺得不妥,其它有力的反制措施還拿不出來,結果整個事情就弄成了一種既令人厭煩、又甩不掉的尷尬局面。

所以,這裏面的問題首先就是,歷來朝廷付出的有很多,得到的卻很少。否則歷朝歷代何至於“貢使不絕”。

其次則是,它並沒有切實地明確雙方之間的關係。

稱臣納貢就算是你的了?你可以這樣認為,但別人並不見得認同。

若是在後世,這件事其實非常簡單:你要麼屬於我的領土範圍,要麼就是其它國家,哪裏還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

東並不反對和周邊地區、乃至更遙遠的地方進行交往,甚至在他的觀點中,文化、經濟上的交往同樣是一個社會進步所必須,但他希望這些交往建立在更規範的基礎上。

說白了,這傢伙也不過就是打算借鑒後世國與國之間的做法,使得大宋和周邊地區的關係更明確而已。

只不過在他原先的計劃中,這件事理當是在天下平定之後再進行。但安南入寇一事既迫使他提前端出了自己的想法,也給了他一個嘗試的機會。

東其實對安南的有些事情還是了解一點的。當年忽必烈攻下大理之後,就領軍北返,留下了兀良合台鎮守。是兀良合台之後攻打了安南,讓安南不得不向蒙古人臣服,並接受了所謂的達魯花赤坐鎮當地監督。

忽必烈上位后更進一步,要求安南編戶籍、出兵役、交賦稅,這一系列的做法,最終導致雙方在至元二十一年因占城一事爆發激烈的衝突。歷史上元初的南方重臣唆都和李恆,都是在這一役中戰死。

忽必烈得知元軍失利后大怒,為此放棄了第三次征日行動,在至元二十五年再次發兵征討安南。可元軍和先前一樣,因氣候、水土等因素,先勝后敗。

隨後,安南雖然仍向元朝稱臣、納貢,實際上愈加獨立行事。

在這個時空中,由於東的到來,這兩次衝突已經不會再發生。但安南當初仍處於蒙古人高壓下的這個事實,並沒有改變。

景炎十二年行朝駐蹕廣州后,安南就已經私下裏派人來過。等到了景炎十四年,宋軍拿下雲南后,北元在西南地區的統治瓦解,自此安南算是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控制。於是,他們緊接着就前來進行了所謂的“朝貢”。

可這個“朝貢”來得如此之快,至少在兵部的許多人眼裏,多少也有探聽的意思。宋軍摧枯拉朽般地擊敗元軍,奪取雲南,這也由不得他們不產生疑懼。

但說實話,東原本一點沒有要和安南“翻臉”的意思。因為很明顯,這時候大宋的主要敵人是北元;甚至在對付蒙古人一事上,雙方還有着共同的利益。

而且他所知道的、曾經的歷史上的另一個事實是,由於距離更近,厓山戰後,還是有部分倖存的宋人逃到了安南,並留在了那裏。

所以,他絕對沒有打算節外生枝。

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刺激,無論是在廣南西路、還是雲南,宋軍都沒有到駐紮到所謂的安南邊界上。

只不過連他也沒有想到,別人“翻臉”會翻得那麼快。

*********

可能有很多人覺得這有點難以令人置信,但歷史的事實就是:無論是宋、明兩朝,還是元代的中後期,廣西的憑祥及周邊地區,都經常遭到安南的侵掠,因為那裏是廣西各部族的重要居住地之一。所以後來明代整修了那裏的關隘,設立了著名的鎮南關。

欽州由於海路很近,又有點偏荒,整個宋代在哪裏的守衛力量始終不是很強,因此也曾遭到過安南好幾次洗掠。

*********

東認為朝廷對此事不能太軟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還認為,如果這件事處理不好,有可能會危及到雲南的局勢。

因為安南與雲南也接壤,而雲南是朝廷新占之地,假如朝廷這次顯得過於軟弱,不僅是安南,很難說今後不會讓雲南周邊的占城和緬甸也生出覬覦之心。甚至還有可能讓某些雲南當地的部族產生非分之想。那時候,麻煩就真的大了。

所以,在陳宜中和鄧光薦離開后,當陸秀夫也慎重地言道:“官家,眼下朝廷東南、荊襄的戰事正急,川中仍沒有平定,實不宜另起戰端。”

陸夫子當然知道他的好學生對這樣的事絕對不會容忍。

東卻搖了搖頭。

“老師,朕並不想於此時節外生枝,可文相先前的奏報您看了吧?”

陸秀夫點了點頭,隨即皺着眉頭問道:“官家是否已經認定,安南的此次入寇,就是受到北朝的蠱惑?”

“趁着朝廷無暇他顧,藉機入寇,這是他們一貫的做法了。此次也定然是覺得我大宋不會於此時多事。”東淡淡地說道。

“但老師您想過沒有,如若朝廷對此不聞不問,過於軟弱,其後就有可能會危及大宋對雲南的掌控,須知安南與雲南也接壤。而朝廷一旦失去了雲南,文相在川中勢必危矣。”

陸秀夫一怔,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言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