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留州”(上)

第三百一十六章 “留州”(上)

聽了謝枋得所言,東沉默了一下。

在他原來的籌劃中,這個宋版的郵政大計,有“軍郵”來墊底,已經可以算是打好了基礎。可現在聽了老謝的話,他覺得先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畢竟這是中古時代啊。

因此他就看向了邊上的陸秀夫。陸秀夫立刻說道:“臣亦覺得謝尚書所提不失為可行之策。如果僅僅是於廣州和瓊州之間,實施起來應當較為簡便。

在飛快地掃了一眼趙與珞后,他接着又添了一句:“無論此舉將來如何,畢竟是涉及到天下之人的大事,事先有所嘗試,終歸比較穩妥。”

東點了點頭:“嗯,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定計,由民部先在廣州和瓊州之間嘗試一下。”

轉過身來,他對冉安國又叮囑道:“民部一定要細緻地了解整個過程,不求事事圓滿,但求能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尋找到解決之道,這樣,朝廷以後才能加以改進,最終將此舉推向天下。”

冉安國立時回到:“陛下放心,民部定當克盡職守,確保此惠政的實施。”

趙與珞則顯得有些無可奈何地嘀咕了一句:“不能再多了,否則財部真的承受不起。”

陸秀夫頓時略有點歉意地對他笑了笑。

他現在早已明白,戶部被拆分后的趙與珞,其實手中的權柄並沒有被削弱,反而變得更重,但他的這個職位卻絕不好當。因為儘管財部握有朝廷的錢糧,可在所謂的預算制度下,它自身並沒有使用權,實際所能做的,只是把這些錢財,依據需要在朝廷各部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這個職責的確非常重要,然而相應的,也是一件在朝廷中極容易得罪人的事。

在陸秀夫的看法中,經他狡詐的“好學生”這麼一折騰,趙與珞這個宗室,已經或即將成為朝廷里的“孤臣”,根本無需像過去那樣,還要什麼防範或打壓。

狡詐啊狡詐,某人實在是太狡詐了點,竟然這樣的手段也能被他想出。

陸秀夫是真的對老趙有點同情,可朝廷的其他大佬卻不像他那樣同情心泛濫。

陳宜中就在內心裏暗自哼了一聲:“哼哼,年初的時候,你趙與珞不是說財部的錢已經全分出去了嗎?怎麼今日哪個小子和陸秀夫一開口,你就又能掏出錢來了?一句話,你這個守財奴還是在看人。”

聽到老趙的抱怨聲,東也對趙與珞笑了笑。

他知道僅僅才一年多,老趙就在朝廷里得罪了一大批人,但天地良心,他是真的沒有要防範和打壓老趙的意思。有些事其實是後世的制度使然。事實上,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老趙的這個職位不僅重要,而且還不是什麼人就能來擔當。

不過今日身為他“股肱之臣”的趙與珞,很快就在接下來的議題中,率先忤逆了他的“上意”。

因為接下來商議的大事,是東親自擬定的所謂“帝國財賦分配規制草案”。其涉及到的內容,則是天下的賦稅收入,在朝廷和各郡之間的分配問題。

按照這個草案,今後各地的賦稅,在收上來以後,將按一定的比例留給各郡縣自行使用。並且根據某人的說明,暫定的比例為朝廷佔二,各郡為一。也就是朝廷各郡能夠留下來的賦稅,將佔到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實際上,這原本並不是一件什麼新鮮事。就像前面已經提到過的,宋代在財政上已經有了中央和地方的分稅體制,也即所謂的“三分制”。具體地講就是各州收上來的賦稅分為“上供”、“留使”、“留州”三個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證天下的財權集中於中央,削弱地方,防止類似於藩鎮之禍的出現。

但宋代這個政策所造成的弊病是“外州無留財”。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地方上沒錢。沒錢就弱,所以文天祥才會在他當年的那份奏疏中講:“故敵至一州則一州破,至一縣則一縣破。”而且地方財政的不足,還限制了各地的發展。

東既然想要大力推動大宋經濟向什麼工商業之類的發展,那麼他就必然要對這個問題加以解決。

此外,一些客觀的現實也已令這個問題無法迴避。因為當初行朝於瓊州,即便後來分為了四個郡,所擁有的也僅僅是一州之地。“州”即是朝廷,朝廷即是“州”,自然可以忽略什麼“留州”問題。可當行朝登陸沿海,特別是在恢復了整個江南、並且還奪得了雲南之後,這個事情就不能不擺到桌面上來。

想必每個人都不難明白這樣的道理:無論是什麼政權,也無論是什麼組織形式,哪怕只是地方的,就算是在戰時,它仍然需要一定的開支來維持。

雖然宋代“外州無留財”,可在實際上,它還是不得不“留州”。真的一文錢也不留下?各地的衙門立馬就給你關門了。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這不是一個什麼問題。真正的問題其實就一個:朝廷和地方之間的分配比例。

行朝的諸位大佬當然也全明白這裏面的事情,只不過某人的構想又與宋代的祖制不符,這就不能不讓他們有點躊躇。除此之外,他們更認為,與此事直接相關的,首先是財部。因為且不論其它,一旦要將朝廷的賦稅劃分給各郡,無論多少,這都意味着財部掌控的錢財是減少。換句話說也就是,今後的趙與珞在朝廷各部之間劃分錢財時,面臨的難度將更大。故此他們均不願意輕易地表明自己的態度,而是等着、看着趙與珞來說話。

趙與珞同樣知道,和這件事牽扯最大的,其實就是自己的財部。如果他都不開口,也就別指望其他人能再多言。所以他不得不當了這個出頭鳥。

“官家,臣以為此事可以推后,斷不可過於操切。眼下戰事連綿,朝廷的開支越來越大,實在不是着手此事的時機。”東剛一提,趙與珞立刻就開口。

而聽了趙與珞所言,朝廷的其他大佬均暗自頷首。

無論他們是否持有朝廷過去的體制這箇舊觀念,還是抱着一旦如此、朝廷可分配到自己所在衙門錢財將減少的小心思,他們都不能不承認趙與珞說的是實情。

眼下的確不是考慮這件事的時候啊。

東在聽了老趙的話之後,撫了一下自己的臉。他自然也清楚,不僅是其他人,即使是自己的老師陸秀夫,同樣持有趙與珞的觀點。可問題是,不同於其他人,他並不認為此時的朝廷沒有餘力、或者財力來推行這件事情。

“關於此事,朕的看法是這樣,無論怎樣,朝廷都要給各地留下部分錢財以維持。既然如此,朝廷不如現在就把相關的一些條例定下來。即便有什麼不妥,也可以在將來修改。”在斟酌了一下之後,東緩緩地說道。

陳宜中仍然沒有開口說話,因為他相信,趙與珞這個守財奴不會就此罷休。

“官家所言固然是實情,但臣還是覺得,現在就商議此事,為時尚早。況且,臣還認為,官家所定的哪個比例,實在是多了點。”

趙與珞當然知道,各郡一點錢不留,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希望把比例降低,因為真正讓他痛心疾首的,是那個超過三成的比例。

東看了看老趙,又掃了一圈所有的人,臉上忽然露出了笑容:“趙愛卿,朕知道你是在為朝廷考慮,但朕有句話想告訴你,只有各郡發展了、富足了,他們以後才能上繳朝廷的賦稅越來越多。否則,留給各郡的再少,朝廷也不會從中得到更多。”

望着仍然沉默不語的眾人,東接著說道:“朕看此事也可以先予以試行,地點就選擇江南西路。但朝廷要明示江西各郡,試行期間給他們留下來的錢財,必須首先用到兩個地方:一道路,二學校。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隨着官家的話語聲,陸秀夫看了看眾人。此時除了某人之外,也只有他最清楚選擇江西來試行的真正原因。

當初行朝登陸沿海之後,福建、廣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是朝廷最先拿下的三地。其後它們所產的錢糧、器械等等都對保障禁軍隨後的戰事形成了有力的支撐。但當禁軍的戰線已經越過長江時,上述三地就顯得有些遙遠。

廣南東路和福建路靠海,通過海路輸送,情況還好;特別是廣南東路,主要官道基本已得到整修。但江南西路由於多山的環境,原本就交通不便,再加上戰亂、道路失修等原因,這就讓糧食、器械等等,無論從徵集還是到輸送,都變得越來越困難。

陸秀夫就十分清楚,衛王趙昺前些日子回來,就曾當著官家的面說過:“……一路之上,以江西的道路最為不堪,頗為難行,亟需整修。……”

官道,自然可以由朝廷直接來經手,但其它的道路,就只能依賴當地的官員和百姓了。

所以,官家在試行新的“留州”時,特意強調:留給各郡的多餘錢財,首先要用於修路。

此外,各地道路的整修,不僅便於物資的徵集和輸送,而且也是與即將實施的“軍郵”相關的。畢竟在有好的道路情況下,將士們的家書才能更便捷的往來,也才能夠在以後,將這個做法推及天下。

正當陸秀夫飛快地轉動着心思,就聽謝枋得已經對陛下說道:“官家,臣附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六章 “留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