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事業上軌站穩腳,配置人手謀大業
原材料的供應的保障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必然是一個企業賴以長久經營下去的法寶,容不得一絲馬虎,讓別的廠家控制了原材料的供給,就等於是讓別人掐住了自己的脖子。
所以,石墨原料的供應權無論如何都要抓在手上。
早在鉛筆成功地投放到市場之前,天良就從一些渠道打聽到在離開封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產量很高的石墨礦,但由於古代人不識貨,以為這個礦藏沒有什麼用,天良才可以用相當優惠的價格收購了這一個礦場。
既然有了這個石墨礦在手,首先當然是要找到合適的礦區負責人。
這倒是把吳天良難倒了。
作為一名穿越者,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吳天良的眼界不可謂不開闊,但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雖然他擁有後世的知識和技術,但也不可能涉及到開採礦石這方面,因此對於怎樣開礦也是兩眼一抹黑。
沒有辦法,只能找一些專業性強的人代為處理,經過打聽得知不遠處住着一位曾經負責過鐵礦開採多年的老礦主。
天良本來想花錢把他招到麾下,但一看到這位老礦主的身體狀況就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他長年累在礦場裏生活,吸入了太多有害的粉塵,導致現在咳嗽得很厲害,根本就沒有辦法負責礦場的開採業務。
這也沒有關係,雖說他本人沒有辦法負責,但天良可以讓其他人過來向他學習。
最好還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還真的有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徐方達。
天良回憶起當初在惠州,那個該死的胖子黃方給了索命門一筆訂金,想讓春喜謀害自己,幸好徐方達事先向自己預警,自己才能有所準備,躲過了這次兇險,順便把春喜招了進來。
由於徐方達他天資聰惠且悟性極高,在習藝所很快就學到了很多東西,因此也在來開封的名單之中,於是天良就讓他過來向這位老礦主拜師學藝。
在惠州的時候,徐方達就是孤兒們的老大,小時候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但幸福的日子沒過多久,就在他剛剛懂事的時候,他的雙親就遭到不幸,因此被迫流落街頭。
幸好,上蒼有好心之德,徐方達被一位好心的徐大娘收養,他很懂事,一心要回報老大娘的收養之情,因而主動地幫其分擔家務和其它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徐方達的身體長得很快,沒過幾年就比同齡人大上不少,整個人顯得很是壯碩,力氣更是沒話說,一般同齡人抬不起的重物他都能輕鬆應付。
徐大娘夫家早年做生意賺了一點錢,死後留給徐大娘,因此徐大娘的家在當地也算是小康人家,衣食無憂,但是當徐方達長到十二歲后,徐家就出現問題,徐大娘的親生兒子因為好賭,欠了不少其他人的賭債,居然瞞着他母親把房子變賣了以用作還債。
不但如此,那個不肖子居然還偷了他母親最後剩下一點點的錢,然後消失不知所蹤,留下她孤零零的一個老婦人無家可歸。
就這樣,徐大娘被他的兒子遺棄街頭,徐方達由於身子長得比一般人更加身強力壯,想得到溫飽沒有什麼大礙,但是他感激徐大娘的恩德,不離不棄,帶着徐大娘居住在惠州的破屋中。
因為徐方達及時告知吳天良有人想傷害自己一事,因此吳天良覺得徐方達有情有義還對恩人不棄不離。於是天良就讓他進入了習藝所,並讓先生教他讀書寫字,鍛煉身體,還對其教習武術,總之進行重點培養。
由於好吃好住,再加上身體的鍛煉也沒有落下,徐方達的身體比以前又高大了不少,比吳天良還要高出一個頭,更加上他學習很努力,很快就成為了習藝所裏面進步最快的人,因此經過習藝所先生的推薦,天良就讓他渡船北上,協助自己在開封城開展業務。
經過那位老礦主的提點,再加上徐方達的學習效率很高,他很快就熟悉了開礦要注意的所有細節,於是天良就將徐方達任命為那座石墨礦的總監。
開礦第二件事當然是要招更多的人進來工作。
這也完全不是問題。當一個礦工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和經驗,只要是青年男性都可以招進來,天良還給這些壯丁支付比一般種田所得更多的工錢。
果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招聘廣告發出去后很快就應者如雲,不用幾天就招到了合適的人數。
既然萬事已經俱備,那樣還等什麼呢?於是,隨着吳天良一聲令下,屬於他的石墨礦場順利開工。
身為礦場的總管,徐方達很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立志要做出成績,因此他早出晚歸,工作認真負責,再加上他身材高大,發起威來虎虎生風,把在礦藏打工的普通人唬得不敢做次乖乖挖礦,為天良的工場供應源源不絕的材料。
連續幾天,徐方達無論是吃飯和休息都是在礦場上,其對工作的態度讓天良很是放心,但為了讓其沒有後顧之憂,天良還讓人將徐大娘從惠州接來開封,還在離礦區不遠處為兩人蓋了一間雅緻的小屋,讓徐大娘住在裏面安享晚年。
徐大娘自然是再高興不過,自己終於在年屆花甲的時候有了着落,徐方達這個養子比她的那個不孝的親生兒子要強了不知多少倍,徐大娘從此逢人便說徐方達是自己的親兒子,把自己被親生兒子拋棄的痛苦之事忘得一乾二淨。
因為這件事,徐方達對天良越發敬重,恨不得將整顆心都掏了出來。
天良此舉很快就收到了實效,很快,鉛筆開始在整個大宋流行了起來,在湖心居一帶,經常都聚集了一大群人,要訂購多一些像鉛筆那樣方便的書寫工具。
鉛筆真可謂是書寫神器,使用者也越來越多,不但蘇轍喜歡使用,就連皇帝宋哲宗,也用過這鉛筆。
宋哲宗用起來就覺得這鉛筆相當便利,不久就連批閱奏章也使用到了鉛筆。
經過一些大人物的親自試用,沒過多久鉛筆就通行了全國。
一年之後,聽說就連大遼書寫都用到了此物,大遼官員還親自帶人過來這裏採購了一大批的鉛筆。不過,這些都已經是屬於后話了。
工廠的一切都走上正軌,得益於姜麗水的談判技術,售賣鉛筆的商家也多也起來,一個月的時間不到,天良就憑藉著鉛筆銷售和為富人繪畫所得的收入順利地賺到了幾千兩。
有這麼多的錢,自然會想到有人可能會對自己不利,自身安全問題不能不重視,不然很有可能還會再發生一次買兇刺殺事件,惠州那裏發生一次就夠了。
但問題哪裏都缺人手,隨着訂單的不斷流入,產量也提高得很快,人員又開始短缺起來。
天良還從惠州的習藝所中挑選了幾乎所有學有所成的兒童加入到生產的大軍中去,頭腦精明的進入工場的管理和經營層,至於那些身強力壯,有點力氣的,則進入護衛層,負責拱衛吳府和工場的安全。
但問題是此銷彼長,此時還呆在惠州習藝所里的孤兒,現在也已經沒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