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貢品
這帽子扣的可真大!
“這是怎麼了,怎麼了……”
不知什麼時候,譚管事從朱大戶的身後擠了進來,一臉堆笑的看着兩邊的人,“這是怎麼了,鬧得這麼不開心。”
他還背着朱大戶給劉瓊使了個眼色。
“你又是誰!”朱大戶脾氣正大,見出來個頂缸的,立馬罵了起來,“沒看見本大爺辦事,你和他們一樣不想活了。”
譚管事笑得點頭哈腰的,對着朱大戶道,“喲,倒是我的不是了,對不起了大爺,是小的錯了。”
這諂媚的模樣倒是取悅了朱大戶,他得意的看着譚管事道,“倒是個懂事的。”
“不敢當不敢當。”譚管事笑呵呵的看着朱大戶道,“這位大爺,我是奉東家之名來收紅玉瓜的,不知這位袁東家和劉東家怎麼惹到您了。”
“收紅玉瓜的?”朱大戶眼睛露出貪婪的神色,“以後這山頭就是我的,你們要收這瓜,直接把銀子送到我府上!”
那貪婪猥瑣的模樣,讓人噁心。
劉瓊冷笑道,“譚管事,這位朱大戶自稱得了縣令大人的命,要強行徵收我們的山頭。可我手裏可有衙門的文書,這山頭是我家的,想來縣令大人也做不出這強搶良民的事情。”
譚管事呵呵笑道,“劉東家,縣令大人自然是英明,怕是這位朱大爺聽岔了吧。”
“放屁!老子才沒有聽岔!”朱大戶忙道。
“那你可有縣令大人的文書?”劉瓊反問道。
“是縣令大人親口所言!”朱大爺拍着胸脯道,“你們也不睜開狗眼看看我是誰,我可是縣令大人的奶兄!我說的話就是縣令大人的意思!”仟仟尛哾
“哦,是嗎?”這時李知北冷笑着從後面走了出來,他臉色難看,但是一身華服,難掩貴氣。
朱大戶有些粗俗,卻不是笨人,意見李知北便知不是凡人,瞬間氣勢就下來了。
他看着朱大戶道,“那可惜了,不論是不是縣令大人的意思,這片山頭你們都不能徵收。”他笑着道,“如今這孤山紅玉瓜已是上了牒契的貢品,誰敢隨意徵收?”
聽到貢品兩個字,朱大戶嚇了個趔趄。
“你……你……是誰?”朱大戶明顯有些氣勢不足。
譚管事殷勤的介紹道,“這位是我東家,蘇州李家少東家。”
朱大戶跟在羅志身旁,自然聽說過蘇州李家的名號,立馬氣勢漸弱。
“原來是蘇州李家少東家,是小的眼拙眼拙……”他換上了一副嘴臉,“今天事情是個誤會,若是知道這紅玉瓜是貢品,小的絕不敢來……”
李知北斂起笑容,散發出攝人的壓迫感,冷言道,“知道就好,還不快走。”
朱大戶連忙帶着一群羅羅下了山。
“今天多虧你們……”劉瓊感激的話還沒說完,李知北已經擺了擺手。
“這不算什麼,得虧我們來的及時,不然羅志這個小人看上的東西,一定會想盡辦法弄到手的。”李知北這會兒臉色也鬆弛了些。“只可惜劉夫人偏愛這個侄兒,不然就憑羅志這貪得無厭的行徑,早就死了幾百回了。”
“李東家,咱們的瓜什麼時候成了貢品?”袁獵戶好奇的問道。
一旁的譚管事帶着幾分激動和喜悅道,“可不是嗎?我們也是剛得知這個消息……聽說是陛下最寵愛的貴人,喜歡吃這紅玉瓜,陛下便一揮手把紅玉瓜列入了貢品。這以後啊,雖然每年都往宮裏送上不少,可咱們這瓜的身份也抬高了不少,賣得比去年還貴一些。”
大家聽了這個消息都備受振奮,可劉瓊卻皺眉道,“李東家,譚管事,你們也知道鶴洲今年的旱情,若是旱情在持續下去,怕是明年,收不了這麼多瓜。”
李知北也擰緊了眉頭道,“我也是擔心這個事情,所以專門來這一趟。劉東家,這紅玉瓜選中貢品,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好處我不說了,我和你說說這個壞處,既然這瓜在陛下面前掛上號,那麼以後每年宮中的數量是不能少的,若是少了,怕是……”
“怕是什麼……”劉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怕是你們所有人都會受到牽連。”李知北鄭重道。
劉瓊微微嘆了口氣,一旁的袁獵戶也沉默不語。與剛才的振奮不同,大家一下子又陷入了沉寂。
“……不會要我們的命吧……”有人小聲問道。
李知北卻不說話,可劉瓊卻能看出來了,心頭一緊。都說君子一怒,伏屍百萬……
山上畢竟簡陋,劉瓊便帶着李知北到劉家二房做客。李知北着實幫忙了大忙,劉瓊便也十分熱情的要為他做飯洗塵。
吃到久違的飯菜香氣,李知北一下子就忘記了一路的風塵。
他這次來桃花村,其實也是路過而已,他這次要去獻州,難纏的溫家人正在等着他。上次的馬匹生意,李家並沒有討到好。這次因為分佈廣闊的旱情,北方缺糧,溫家便又想到了李家,要和李家做糧食生意。
可這生意該怎麼做?
南燕也缺糧,若是把糧運到了北地,即便朝廷沒有意見,他的良心也難安。
若是不和他們做生意,好不容易建立的聯繫就這麼斷了,那日後的馬匹、軍備,又該找哪家?
和溫家的交情,是他李家花了十多年時間,去建立維護聯繫的。溫家在北地能說上話,又有手段,最重要的是他們身後有穆王府!
再也沒有比溫家更合適的合作對象了。
李知北吃着爽口的飯菜,所有的煩躁疲憊像是無形間消除了一般。
“何以解憂,唯有美食。”李知北感慨,“劉東家心靈手巧,總能讓人倍感驚喜。”
劉瓊被他誇得有點不好意思。
譚管事拍拍肚子,和劉老二聊起了家常,左右不過是旱情,賦稅一類的事情。
饒是在鶴州各地來往無數的譚管事,也對如今的旱情感到焦慮。
“別說洛縣了,便是鶴州府城附近,也是旱的不行,收成減半,今年鶴州府難啊。”譚管事感慨道。
“難道朝廷就沒個說法?”劉老二抽了口煙,他是個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這個時候自然指望朝廷指望衙門能出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