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滬市開商場

第217章 滬市開商場

顧玲花她們找的房子確實很大,滬市的棉紡織業在解放前那是相當發達的,光榮氏兄弟建立的申新紡織廠,生產能力就佔全國紡織業的24%,僅次於他們的郭氏永安紡織公司,也擁有五個紡織廠,還有其它紡織廠,可以說佔據着全國紡織企業的半壁江山。

解放后,滬市生產的紡織品成為時髦貨的代名詞,全國人民都喜歡滬市生產的棉紡織品。

這幾年,中外合資的棉紡織廠多了,但造成的污染特別是對河流的污染也多了。

所以滬市市政府規定內環線範圍內不再建廠,部分企業或搬遷或合併。

今天王家要去看的就是合併后搬遷走的一家棉紡織廠。新廠在郊區,那麼老廠房如何處理呢?

政府決定出租。現在可還沒有拍賣土地這一說呢。

這塊地佔地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也要這麼多。相當於是一百七十多畝地。

這在滬市寸土寸金的城市來說,是相當大的一塊地了。

政府當然希望哪家一次全部租下來,但這顯然不可能的。

因為一直找不到租客,這房子就一直這麼擱在那裏。

小美倒是挺想買下來的,她家錢不一定夠,但可以貸款啊。

她不止一次聽周惠芳和向玲玲說起買房貸款的事,說現在沒有人買房不貸款的了,貸到就是自己的。

她還從周惠芳那裏知道,滬市的房價有多貴,周阿姨每年掙不少,也是最近幾年才為兒子在滬市買了一套房子,還是與親家合起來買的。

如果現在能買下來,不要太合算。

當然這隻能想想罷了,現在還沒到房子可以買賣的時候呢。

那就租唄,等以後時機合適了,可以買賣了,再買下來。

雙方的談判還是很緊張的,廠方希望王家全部租下來,王家只想租倉庫。

倉庫兩層,加起來建築面積二十三畝左右,非常適合開一家大型商場。

幾個輪迴下來,還是沒有結果,王奶奶問王艷琴有沒有人認識廠里的人,或者區裏的人。

王艷琴也算是在滬市生活兩三年的人了,確實七拐八拐地認識區裏的人,於是託人去打招呼,最後王家租下了倉庫。

租房協議王家提出去區房管局簽,這樣比較正規。

陳愛國介紹了一個律師朋友給王家,這律師根據王家的要求,起草了租房協議。

這協議上不僅規定了時間,還有對方以後如果要出售的話,王家有優先購買權;如果在租期內賣掉或另作他用,對方要負擔巨大的賠償費等等。

當時的人,怎麼會想得到,不消幾年,這黃金地段是可以拍賣的,當即都同意了,當然,這也跟王家託人打招呼有關。仟韆仦哾

租下來的倉庫一共有兩層,王家把第二層改成了一家百貨商店,一樓統一裝修后,隔成了一個一個小店面,對外出租。

這樣搞了半年,到元旦前,全部準備工作完成,王家決定在元旦那天開業。

這回小美堅持開業之前要廣而告之。

其實在1979年,我國就有報紙、電視上的廣告了,王奶奶也知道這事,這次答應孫女的要求了。

按小美的設想,這廣告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大的,就是海陸空齊上陣。

所謂海陸空齊上陣,就是電視、報紙、公交車、火車站一起投放廣告。

王家請人算了一下費用,嚇一大跳,實在太貴了,當下就給否定了。

最後王奶奶拍板,現在看報紙的人還是挺多的,就在報紙上登廣告,同時在錫城、龍城、潤州、金陵、杭城等大市的報紙上登廣告。

廣告上除了開業時間、地點外,還專門印了入場券,說明憑一張入場券可以到店裏領十張抵用券,每張抵用券可以抵兩元錢,在結賬時抵扣。

使用日期是開業頭三天。

這一系列操作都是蘇東芝等市場部的人員在操作,開業籌備主要是顧玲花和彩娥在準備,包括店員的招聘和培訓,物品的配送、擺放等。

王奶奶在滬市租了房子,和員工們住在一起,六十多歲的老太太,每天忙進忙出,很辛苦。

可是沒有辦法,家裏三個在學校的,一個是畢業班老師、班主任,兩個是畢業班學生,都在關鍵時期。

小美是對家裏生意躍躍欲試的,在奶奶滬市床鋪的枕頭下,放了月季花枝的,隨時可以過去。但王培根輕易不允許,因為,小美的成績自從進入初三,直線下降。

所以,他把向玲玲曾經說的“唯讀書是務”這句話寫在紙上,貼在牆上,鼓勵兩個孩子。

小美沒辦法,只能跟家人講好,每周日下午,學生放假半天,她去一趟滬市看看裝修進度。

王家商場一樓除了招租的店面外,還留了倉庫的,這裏佈置得和現代的倉庫差不多,給王家留了一小間,裏面一個辦公桌,牆上一幅畫,畫裏一棵月季花枯枝。

大部分的貨物是小美倒騰過來的,還有一些是王家為了掩護小美操作,特意從蘇城運過來的。

這時候,田水官負責的運輸部就發揮作用了,先走水路,走蘇州河,到了滬市的輪船碼頭,就租了貨車,運到商場那裏。

萬事具備,1984年的元旦,王家在滬市的百貨商場——佳美滬市百貨商場正式開業了。

小美覺得奇了怪了,這個時代的人購買力根本不是她所想的那樣低啊,不僅不能說低,簡直可以說搶購啊。

佳美滬市百貨商場還是沒有做成大型超市的模式,還是老樣子:這個時代人人可以接受的百貨商場,還是要顧客跟營業員溝通后才買貨。

這是王奶奶的意見,現在還沒有探頭監控,滬市人綜合素質肯定是全國領先的,但不可能人人都不貪便宜,滬市1201萬人,哪怕百分之一,也要十二萬人,千分之一的話,也有一萬多人,如果這一萬多人中來商場十分之一,那也要一千多人。

這一千多人夾帶店裏的東西,不僅是店裏損失的事情,還要花費多少人力、精力處理這些事情。

所以思慮再三,還是老方法,就是傳統的賣貨模式,這種模式可能速度慢,但保險啊。

王奶奶的主張,就是王家人的主張,小美的建議市場部的人聽得很激動,但當王家定下銷售方式后,大家就幾個字:堅決執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家的後院通現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家的後院通現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7章 滬市開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