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女媧補天
太昊,也就是人皇伏羲,也稱為青帝。有不少史書上記載伏羲壽命超過了三千年,是母系社會為數不多的男性部落首領。在位時間超過一百年,被尊為人皇位列三皇之一,還有資料顯示伏羲是燧人氏的兒子!
關於太昊國始終認為最初都城在汶上,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濟寧,大汶口文化就是太昊國民生活過的地方。後來遷都宛丘,也就是河南淮陽,孔子的高徒子貢認定的太昊陵就在河南淮陽!
那麼為什麼孫教授認定“鬼方古城”就是太昊國呢?因為在這裏發現了女媧補天的痕迹!
沒錯就是女媧補天!
說到人皇伏羲太昊就繞不開女媧,那時候還是母系社會,掌權者是女人只有特別優秀的男人才能被認定為部落首領,太昊就是其中之一。這次他們在古城外圍發現了多塊“銀駱駝”!
所謂的“銀駱駝”就是大塊金屬含量較高的隕石。邊疆最大的鐵隕石“銀駱駝”於1898年在邊疆阿勒泰清河縣銀牛溝被發現,長約2.4m,寬1.8m,高1.3m,重28噸。它是中國最大的隕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石。於1965年7月運往烏魯木齊,現收藏於邊疆烏市地質博物館。
在民國時某位軍閥得知這塊銀駱駝的消息派出一個團的兵力想把它拉回去據為己有,但是士兵們想盡各種辦法想都無法撼動。氣的這位軍閥捆一捆炸藥想把它炸碎,可惜耗費了不少炸藥這塊“銀駱駝”紋絲不動,最後不得不放棄。
暑假期間有幾位古隊員在綠洲周邊閑逛,就在小便的時候發現了一塊電視機大小的黑石頭。一泡尿呲上去居然露出了一小片亮閃閃的缺口,經過再三辨認確定是一塊鐵隕石!而且還被人用什麼東西挖去一小塊,露出了光滑的切面!
這一發現一下子驚動了整個考古隊,隊員們連續在周邊接連發現了二十七塊銀駱駝!大的跟行李箱差不多,小的只有碗口大小,散落在周圍上千平方米的區域。
神奇的是把這些銀駱駝帶回古城發現每塊銀駱駝都有斷口,而且斷口依舊閃亮鋒利彷彿剛剛斷開一樣!幾位年輕的隊員把幾塊茬口湊到一起很是接近,能移動的拼湊到一起真還拼出小半塊小桌大小的銀駱駝。
看似稀鬆平常的事情但不敢細琢磨,炸藥都炸不開的銀駱駝居然裂開幾十塊!這是受到了怎樣的力量才能實現?就是拿現代的乙炔燒也得燒幾年之久吧?
另外這麼大塊的鐵隕石對地球會造成怎樣的傷害?通常一塊三間房子大小的宇宙碎塊進入地球軌道穿透大氣層摩擦力會使其燃燒到達地球表面的時候已經只剩雞蛋大小。然而就是這雞蛋大小的隕石依舊會砸出直徑幾公里的大坑,深度更是超過百米!
由此推算幾十噸重的銀駱駝會不會砸穿地殼給地球造成不可估量的災難?
由此你想到了什麼?
沒錯,在沒有現代化攔截武器的時代這麼一大塊銀駱駝墜入地面簡直就是毀滅級的災難!然而這裏只是形成了大片的沙漠現場並沒有發現隕石坑。大家不由得猜測會不會是某位神奇的大能在最關鍵的時候用神力破壞了這些天體碎片,才使地球沒有遭受到破壞碎裂成銀駱駝散落在沙漠表面。
但是依舊給地球帶來了傷害,原本綠草茵茵的大草原成了大片的沙漠,西北風一吹成了最乾旱的地方……
然而說道那位大能你會想到誰?沒錯,就是那位補天的女媧!天降隕石不就是天漏了嗎?打碎從天而降的天體和鍊石補天畫面是不是很像?
神話故事再次照進現,然而考古是嚴謹的科學,考猜測是靠不住的。就在發現銀駱駝的兩周之後,古城中心一棵大樹附近找到了證據,一段神話傳說成了可以信賴的歷史!
事情是這樣的,古城的先民住在樹上的樹屋裏面,在古城的中心正是一顆遮天蔽日的大樹,遺留下來的樹樁化石足有三米粗!就在發掘樹樁的時候在其周圍首先發現了刻有畫面的黑石頭!
起初人們並不在意,從蒙古大草原到歐洲這一片草原走廊上發現的黑石頭岩畫並不在少數。大多以人物畫像為主,有的栩栩如生恬靜淡然,有的只有面部輪廓和一隻手十分原始粗糙。人們都認為是牧民在放牧之餘的塗鴉之作。
這次發現的黑石頭岩畫同樣原始,但是畫面更豐富了一些。一共發掘出土七顆黑石頭,最大的一顆足有三米多高細長細長的橫躺在樹樁旁邊。最驚奇的是上面的畫面正是一位人身蛇尾的女人用巨大的蛇尾掃中從天而降的大石!
對上了!一切都對上了!這裏就是女媧補天的地方!
另外六塊黑石頭有鑽木取火、打制石器、群體狩獵、生火烤肉、處理獸皮以及八卦!
說道八卦就對應上了太昊伏羲,傳說是伏羲發現了洛書從中悟出了八卦。用三段實線代表陽三段虛線代表陰,從陽爻到陰爻的變化代表着萬事萬物。
這塊兒石頭上的八卦圖中間是一塊兒是十字架,上面還有並不均勻的刻度,像數軸一樣不知道代表着什麼意思!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這棵大樹並不是人們的住所而是整個部落聯盟的圖騰,是人們祭祀的對象。這七塊石頭也可以視作七座雕像是紀念部落里最傑出的七位首領,伏羲女媧正是其中之二!
很神奇!
說著孫教授還把這七尊雕像的圖片展示給黃洋看,當黃洋看到那原始的近乎粗糙的畫面的時候感覺靈魂都在顫抖!尤其是那原始的八卦圖,和在山頂大墓發現的河圖洛書是那樣的相像!m.
“小夥子,是不是有些迷茫了?分不清現實與神話了?”孫教授說道。
“啊?是呀!大科學家說過科學的終點是神學,難道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