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貧窮不能限制想像
南平確實是個貧困縣,主要南平多丘陵山地,以旱地為主,旱地忙起來很累人,種花生、山芋、麥子、棉花、果樹還有茶葉等,零零碎碎山貨的一年四季不得閑,一家一戶就那麼一點,但是勞作的手續不得少。勞力出的不少,就是沒什麼經濟收入。龍山村在南平縣算富裕一點,畢竟龍山有一片平川,按照人口每人有3分水田口糧。但是南平縣缺水,沒有灌溉水源來源,主要靠天收,遇上大旱年日子就苦了。75年南平縣規劃修建一條幹渠,全縣總動員開山挖渠,水渠把淮水引到南平縣。水渠從西北向東南貫穿南平縣,這就是南平的“紅旗渠”,在當年乃至現在對南平縣來說都是重大意義。
龍山段直接受用就是龍山村,一個村裡總有一兩個有威望的,要不就是年長輩分高德高望重,要不就是村裡身強體壯能服眾的狠人,崔大勇說的張德福是兼而有之,龍山村有張、李、倪三大姓,張姓最多,有在外面做事的,有在鄉里做手藝的。
張德福他們家輩分高,張家同齡人有叫他叔,還有叫他老爺的。他是年輕人長輩,所以自律性很強。年輕時張德福就被老人看好,受人尊重。張德福人高馬大,力氣大性格直,隊裏村裡重要大事都找張德福拿主意。調解矛盾,處理糾紛等。張德福從來不偏不斜,出口讓人心服。
龍山小隊張德福31歲就當隊長,當了20年隊長。5年代大隊支書。(前一任老支書歲數大了,說什麼不願意再做,隊裏其他幾個年輕幹部根本管理不了,一時找不到能服眾的,有人建議就讓這個老隊長張德福代做支書,這樣一代就代五年。好容易幾個年輕的能頂事了。張德福堅決辭職,說啥也不管了。)張德福幹啥事就是一個字“狠”!修乾渠時,其他二拐隊、張土埂幾個隊距離乾渠遠,水路長,這些村水田少,基本上以旱作物為主。盤算收益沒有龍山隊大,修渠積極性不高。雖然公社號召他們也參加修建,但是他們出人不出力,幹活磨洋工。
於是張德福提出根據水路遠近和得利多少進行任務分配,責任到個小隊,不能完成受罰。每天有公社領導監督。在這個狠隊長帶領下,以龍山隊為主,5個隊的300多勞力奮力苦戰,別人用小筐他用大筐,別人輪班,他不輪。張德福曾經三天三夜不睡覺帶領大家干。有這樣的隊長哪個敢偷懶,終於4個月順利完成水渠龍山段工程。因為龍山隊任務最多,貢獻最大。奪得縣裏修渠“紅旗隊”稱號,公社給龍山隊送了一場電影《戰上海》,張德福還到縣裏領了大獎狀。
張德福豪邁地說咱們就是用筐也要把龍山挑進共產主義!張德福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處處做帶頭表率作用。大隊上交公糧從隊裏到公社糧站3里路,一般人一天挑5趟,他就挑8趟,人家挑110斤,他挑130斤。成為公社有名的狠人,有人家媳婦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口頭禪就是,張老頭來了,嚇得小孩子立馬乖了往家裏躲。
有了水渠就要有儲水塘,以前龍山是沒有什麼大的水塘,主要是沒有水來源,旱地多,也不需要大面積水塘,村裡形容就碗口大水凼,主要為旱地澆水,用桶挑水。幾天不下雨水凼就被挑幹了。現在不一樣了,龍山是在水渠腳下第一村,政府說好了,每年兩季淮水河都通過水渠往所過村莊放水,大旱年更可以隨時放水救莊家。這可是為村莊子子孫孫造福的大好事。
剛剛挖4個月水渠,村民已經叫苦連天,現在又挖儲水塘,而且這個工程只有他們龍山隊自己搞,大夥很不情願。許多人想就把以前的小水凼擴大一下,以前沒有水塘咱們幾分水田不是也種了嗎,水也不是油,要那麼多幹嘛。
張德福不是這麼想的,張德福想要干就幹個大工程。他相信有水才有靈性,至於要挖多大水塘,怎麼挖他心裏也沒底。他考慮在哪挖最合適,他在山山窪窪轉了幾圈。猛然靈機一動,利用弧形的山坳地勢,把山坳里高高低低的小土坡挖掉把弧形圍成一圈大壩,形成儲水塘。這樣比單挖一個大水塘省事,這樣就能圍成一個有30畝水塘。一旦這個工程搞好,坡下面的10多畝荒地就可以改成水田。有這麼大水塘,多灌溉這10畝水田一點都沒有問題。龍山能多10多畝水田那大夥日子會好過多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雖然挖坡築壩工程不小,但是太值得的。想到這裏張德福異常興奮,他不放心,又來來回回把這個弧形山坳以及攔壩建塘的地方來來回回用腳步丈量好幾回,仔細核算工程確實可行。才大步流星地走出山丘,走下平坦的荒地,往村莊的土公路方向。他在心裏想明年這裏就是一汪寬闊水面,一片碧綠的稻田。事實上第二年這個想像的畫面真的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