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踏別故土 跨海留學
公元2008年9月4日,下午三四點。
天氣晴,熾陽當頭,萬里無雲,微微海風略帶咸澀吹過威海衛港口。
今天是我們的主角林風出發去韓國留學的日子,距離林風拿到韓國光州大學校入學通知書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
林風其實是很不想去韓國留學的,不僅僅是因為他不喜歡韓國的自以為大,更是因為就這麼去韓國留學,就好像他林風是個懦夫在逃避高考的失利。
一年前,高考落榜的林風在老爸老媽的“威逼利誘”下,勉強答應了老爸老媽去韓國留學的提議,不情不願的在當地的一家職業學校參加韓語預科班學習。
林風的高考的確是失利落榜了,但這並不能打消他作為一名“熬”過高三“魔鬼訓練營”、“擠”過高考“獨木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中畢業生在職業學校學生中的優越感。
憑藉這份優越感,林風與原預科班職業學校的學生徹底的格格不入了,沒有語言天分的他在這預科班只能拿着韓語課本自學。當然預科班是有韓語老師的,但這個所謂的老師也只是個擺設罷了,除了帶着學生聊天,剩下的就是放放韓國劇、韓國電影。
即便如此,林風依然憑着自學的韓語和毫無畏懼的心理素質,過五關斬六將順利拿到了韓國光州大學校的入學通知書。
光州大學校是韓國較早期成立的私立大學,已有近30年的歷史。學校落於韓國西南部全羅南道腹地的韓國第六大城市,被落崖的盧大統領命名為韓國“文化藝術之都”的光州廣域市。華夏國教育部在第四批公開的承認海外大學學歷的名單中就有光州大學校,是比較受歡迎的韓國大學。
林風拖着上台階時磕壞輪子的笨重行李箱,一步三回頭、依依不捨地沖安檢外的父母揮手告別,跟同學一起踏上了將承載他們跨海遠行的“新金橋2號”。
“新金橋2號”是艘老客貨滾船了,斑駁着銹跡的白色船體上,用藍色的華夏文和韓國文標記着船的名字,船尾上懸挂着的太極旗表明了船的國籍。雖然與發動機艙之間隔着貨艙,但濃濃的燃油氣味依舊瀰漫了客艙,林風預定的就是“新金橋2號”三樓八人室客艙中的一個上鋪。
威海衛港口的通關時間是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那些靠着兩國間“背貨”討生活的“室友”們提前到達客艙已經開始準備晚飯。晚飯無非是從家裏帶來的餅、煮雞蛋、包子或者泡麵之類,一時間混合了燃油氣味的各種味道撲面而至,林風也感覺到餓了。
船上的餐廳在二樓,是一個簡陋的小屋子,提供簡單的韓國料理。林風花了20塊的華夏幣買了一份海帶湯、三塊雞蛋卷、一份米飯,就着免費的泡菜湊合了一頓晚餐。
“難怪“室友”們自帶晚飯,船上的飯又貴又難吃!”林風不滿地嘀咕了一句。
林風溜達着上了后甲板,甲板上除了三三倆倆聚着吃晚飯的“背貨客”外,一個林風的同學都沒有。
“這幾個傢伙肯定是瘋跑累了,不就是個大點兒的船興奮個什麼勁兒,沒見過世面!”林風搖頭笑着自言自語道。
豈不知,林風自己也是第一次坐大船,第一次跨海去異國他鄉,只是他提前在網上搜到了“新金橋2號”的立體結構,船上的分佈牢記在心中而已。
威海衛9月初的白天很長,晚上六七點鐘太陽還沒落山,威海衛港口“新金橋2號”停泊的海面上起了風,海浪不斷拍打着船身,濺起片片的水花,遠處海鷗跟在進出港口的船後面上上下下的覓着食。
海面上不遠處劉公島的身影在晚霞餘暉下,顯得格外莊重,那是華夏國著名的紅色傳統教育基地。劉公島孕育了華夏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的海軍——北洋艦隊,更見證了古華夏海軍奮勇抵抗倭寇入侵的甲午海戰以及古華夏在當時統治者無知懦弱下極速衰落的歷史。
林風在這臨近啟航的時候,心情無比激動的望着劉公島,愛國之情無以言狀。
晚上八點,隨着幾聲洪亮的氣笛聲響起,“新金橋2號”緩緩駛離威海衛港口,調轉船頭朝東方不斷加速進發。林風透過舷窗遠遠的望見了威海衛海邊的萬家燈火,想到了家中爸媽坐在餐桌邊卻少了自己陪伴的長吁短嘆,父母在不遠遊,即將開始遠行的他卻已經開始想家了。
林風趁着手機還有信號,給爸媽打電話報了平安,安慰了擔心他吃不飽睡不香的老媽,跟爸媽約定好到達學校就打國際長途跟家裏聯繫。
通完電話,林風平復了心情,躺在床上嚮往着明天早上抵達韓國仁川港的情景。
“別了威海衛,別了我的故鄉。”林風心裏念着不舍的話,伴着海浪的沉浮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