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半工半讀的自學時光
在穩定了工作之後,他一直不能忘懷的事——學習深造,也被提上了日程,他那個時候就清楚的告訴自己,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而且要不停地學習,這個習慣他保持至今,知識是要與時俱進,是要不停更新的,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時間久了,也會被親人、朋友所淘汰,別人說的你不懂,慢慢的三觀和認知就不在一個節奏,其結果就是原本無話不說,最後是無話可說,而並常人所講的是時間和空間的原因,產生距離感。
他當年做出選擇的時候,就清楚的知道,高考與他已經無緣,但是他需要大學的文憑,更需要大學的知識來充實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未來,而唯一的途徑就是繼續深造學習,當年有很多夜校,電大、自學、函授等,而其中最難的是自學考試,當年的自學考試很嚴格,含金量也足,且單科考試結業,全部成績合格才予以畢業,使得很多人初期熱情高漲,但是一兩年後就放棄了。而他想要的不僅僅是一張文憑,而是本事和文憑都要,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自學考試,但是只能報專科,專科畢業后才可以報本科,他沒有退路可選,只能一路考下去。
當年整個社會處於轉型期和知識技術爆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開放的領域和幅度越來越大,最大的視覺衝擊就是城鄉面貌的變化,有些街道和村屯或小區,幾個月不去,可能就沒了,街道就改路或延伸了,不知道什麼時間,路邊就會拔地而起一座高樓大廈,真的日新月異、眼花繚亂的一個時代。在專業選擇上,他沒有選擇當年熱門外語、計算機、自動化、經濟管理等專業,而是選擇比較冷門的法律,當年大的社會背景是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完善,很多方面還沒有立法,有些方面雖然立法了,但沒有納入到法律的軌道上面來,社會大的環境對法律無知和蔑視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那年那月那一天,秋風咋起,樹葉泛黃,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他來到了吉林大學法學院填了表格,用他積攢了幾個月的工資,交了學費和報名費,拿着領取的教材和輔導書開始了自學生涯。
自此,他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每天上午從單位出來,不再回家,而是在路邊小超市買一大瓶可樂和大麵包,然後背着包騎着自行車直接去圖書館,在走廊找個座位看書學習,累了,他會去各個閱覽室看些閑書,社科和喜歡的專業書都會涉獵。圖書館的每個角路、每間閱覽室他都熟悉,圖書館人多的時候,他還會圖書館的院裏找個安靜的角落看書。圖書館的一景一物都深深的留在他腦海里,以至於數十年後,他還是保留着空閑時去圖書館坐坐的習慣。
每天晚上五點鐘回自己的工作地區幹活或去夜校學習,夜校那個時候不是每天都有課,上課的地方是法學院在圖書館邊上租的一個小學校的教室,多年以後,他依然清晰的記得那個學校的佈局和樣子,背靠臨街的一個長方形二層小樓,小樓的正面是一個小操場,很方正,不是很大,三面是圍牆,衝著東面的小馬路開的校門,校門是鋼管圍成的有弧度的方形,中間是8號線編成的鐵網,在鐵網上焊着行書字體切割的幾塊鐵板—育光小學,這所學校好像就在等着他的到來,在他完成專科、本科學業后就拆遷了,也許是合併到其他學校了吧!不知所蹤了,若干年後,他再次路過的時候,特意去看了一下,教學樓的位置起了新樓,操場變成了居民活動健身場地,一種滄海桑田之感油然而起。
夜校里的同學,什麼行業都有,什麼年齡的都有,每天上課前大家都會堆在一起八卦,很多未婚的男孩和女孩,課沒上多久,就成了男女朋友,那時候人都比較真誠,聽說後來很多人過得很幸福。他是夜校里唯一全勤上課的學生,班裏很多同學,都拿他的書做筆記,他也樂於助人,在班裏的人緣非常好,由於是夜校,班裏同學流動性非常大,不停地有新人來舊人走,真的堅持到畢業的沒有幾個,那個時候他沒覺得怎麼樣,若干年後,他回首往事的時候,都驚訝自己是怎麼堅持下來的,五年多的寒來暑往、風雨無阻,那些年的自學經歷和知識的儲備,足足支持他順利的走到了中年。
大多數學生對夜校的老師都不是很熟悉,有的上完課就走,有的說幾句就走,但是,他對老師確是異常的尊敬,而且和各科的老師都相處的非常好,由於他從不缺課,這些老師對他也是另眼相看,這些老師都是學院的老師,而且很多還是教授,這對他日後的成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所有的單科考試幾乎都是一次過,有幾科失手,但是第二次也一定會過。從法理、法制史、政經、毛概等理論課到民法、刑法、行政法、三門訴訟法、國際法等專業他都會認真學習,他學習有一個原則,就是“學以致用”,他看過的書,裏面都會有隨筆的記錄,劃線,一本書有時候會變得比原來厚了很多。
夜校的生活中,一位不知名的老人的話,支撐着他走了十幾年,也讓他在學業的迷茫中看到了光,某一天,在等老師來上課的時候,他在學校口漫步目標的踱着步,一位老者問他:“你們這是做什麼,看晚上這個學校經常來很多人。”,“上課,法學院租的這裏教室,給自考的學生上課。”他不假思索的回答着,他們閑聊了好一會,其他的他都忘記了,只記住了老者的一句話“法律應該好好學,別看現在社會是這樣,以後法律對這個國家和社會有大用,是離不開的!”。
此後的十幾年時光里,他和法律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