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燕王十二部(24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

第910章 燕王十二部(24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

朝堂上,對於李世民要讓李恪出鎮安北大都護府這件事,爭吵是非常激烈的,即便這是國師提出來的建議,但不贊同的人依舊很多。

有人甚至直接問李世民道:“陛下難道就不擔心日後,受封漠北的宗王造反?”

李世民早就知道魏徵等人會這麼問,因為他也這麼問過洛蘇。

於是他便直接用洛蘇回答他的話回道:“如果有朝一日漠北宗王能造反,那證明朝廷已經控制不住漠北,就算是沒有宗王,也會有其他人南下。

朕的兒子可靠,還是不知道哪裏來的人可靠?

周朝的諸侯為國藩籬,至少也經過了四代才漸行漸遠,諸位愛卿認為呢?”

洛蘇的回應很巧妙,既然你用未來必然發生的事來議論現在的政策,那我也用未來必然發生的更差的可能回應你的問題。

受封漠北的宗王會不會有朝一日出問題,如果收回權力不及時的話,一定會,所以要搭配流封建,實際上即便是流封建也不能保證安全。

因為幾十年已經足夠鎮守漠北的宗王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讓中央插不進手去。

所以魏徵房玄齡的等人很正確,沒有錯。

但,就算是沒有宗王,大唐就不會有北境的邊患了嗎?

不會的,大唐的北境邊患是註定的,只不過是敵人是誰的問題,就算是草原上的游牧進了中原,照樣要面對北境邊患。

李世民想明白這個問題后,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肉爛在李氏鍋里的想法,就算是有一天大唐要再面對北境邊患,他希望是兩個自己的子孫,而不是一個外姓的人。

當諸位宰相都想明白李世民所想的時候,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

楊淑妃殿,李恪靜靜跪伏,他的視線從頗為素雅的裝飾上一一掃過,這裏樸素的不像是一位位尊四妃的寢殿。

正如楊淑妃一直以來所恪守的,不爭不搶,平安度日,李恪目光落在自己母親身上,一個美麗的女人,嫻靜淑德,靜坐時宛如嬌花照水。

望着跪在自己腳下的兒子,楊妃眼中噙滿了淚水,一滴晶瑩剔透的淚水落下來,泣聲道:“你這孩子,怎麼突然就要去那麼遠,哈拉和林,那是什麼地方,聽說長安北去六千里才能夠到達,日後我們母子還有相見之日嗎?”

李恪膝行上前兩步,再次頭跪在地上,泣聲道:“母親,請原諒兒子不孝。”

他不說別的,楊妃便知道這不是自己所能夠干涉,只能又是一頓哭,然後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為人父母,還能如何?

……

等到詔書下達后,大唐朝廷便開始緊鑼密鼓的為燕王李恪的出鎮做準備。

這是整個朝廷最大的盛事,沒有之一。

一位出鎮如此遠的藩王,上一次還是漢朝時候,無雙武襄侯洛世帶着漢戾帝的兒子,在西域建國,最後漢宣帝封賜王位。

即便現在劉姓後裔也還在西域繁衍,乃是昭武九姓國中的劉國,和趙國同樣都是曾經統治西域的諸夏王族後裔。

這二國也是極少數的,接受天可汗體系,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是諸夏列國。

所以李恪的出鎮事關重大,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在如此強勢的地位下,往草原上派駐一位宗王。

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保證李恪的安全,如果李恪前腳到了哈拉和林,後腳就暴病身亡,那一切就如同笑話一樣了。

而且大唐還只能吃下啞巴虧。

因為在草原上,死個可汗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從中原過去,水土不服死掉,再正常不過。

所以李恪前往哈拉和林,隨行的人就非常重要,在安北府有三千人,但這遠遠不夠,李恪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自己的班底。

當初蜀王府的人,大部分都不適用於草原的環境,所以至少有一半都要重新換。

而且。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從李世民下旨讓李恪前往哈拉和林就藩,而且看態度,基本上此生基本上返回中原沒戲后,原蜀王府的許多人就開始找關係,想要調出蜀王府。

實際上就是不願意跟着去哈拉和林受苦。

去那裏打個仗沒問題,但一輩子乃至於以後的子孫都待在那裏,就一個字,免談。

人家蠻夷還知道南國的花花世界好,矢志不移的南下,我堂堂諸夏貴胄,去放羊養牛,像話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初邦周的那群初代貴族,真是偉大到無以復加,放着王畿的好日子不過,前往那些蠻荒之地去開拓,而且那個時候的開拓可比現在危險多了。

針對這種情況,洛氏自然祭出傳統大法,那就是以流代遷!

嶺南、遼東、西域都是怎麼開發出來的?

不就是流放了一大堆人到那裏,漢朝從劉邦清理造反的諸侯王開始,一直到先漢末期,都一直在流放,前前後後至少流放了超過五十萬戶到邊疆。

至於荊州、江東之類更是流放遷徙了超過一百萬戶,極大的壓迫了那些山中百姓的生存空間,所以漢朝對諸夏開拓的功績,是僅次於邦周諸國的。

而大唐呢?

從武德年間到貞觀年間,這十八年的時間,有多少人家獲罪?

有多少人家被舉家抄沒?

洛蘇建議李世民從裏面精挑細選一些有能力的人,讓他們戴罪前往哈拉和林,如果能立下功勞,就恢復爵位、勛位,以及為父祖輩平反。

這比當初漢朝的條件可好多了,漢朝想要返回長安,真的是看運氣,而大唐可是有一個宗王在那裏,能更快的出功勞成績。

而且李恪回不來,不代表他們這些人回不來啊。

安西大都護府,理藩院以及樞密院,這不都是上升渠道?

李世民的政策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找到曾經的親朋故舊,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前往哈拉和林的名額。

最終被確定下來的有十家。

李世民又為李恪招募數千渴望建功立業的勇士,再加上釋放贖罪的犯人以及犯人家庭,一共有一萬戶漢人跟着李恪往哈拉和林而去,李恪是親王,本就有一萬戶食邑,他一下子成為了大唐唯一一個實封一萬戶的親王。

不僅僅是一萬戶漢人,李世民又封給他兩千戶被安置在河套的突厥人以及各部部眾,這是因為在草原上,沒有騎兵,就只能被動挨打,漢人中會騎馬的不算多,李世民自然不能都給李恪。

而且這些突厥人,可以教會隨着李恪北遷的漢人,關於游牧的知識,到了漠北,那地方不能種地,天王老子去了,也只能放牧,也只能逐水草而居。

這些隨着李恪北遷的人,每千戶分成一個單位,被稱作“燕王十二部”。

讓所有人都有些沒想到的是,在這其中,有一個人非常出乎人意料,竟然主動要跟着李恪去哈拉和林,那就是大儒孔穎達。

孔穎達說,“自古以來,逃亡草原的漢人不可勝數,但最後都泯然於諸胡之間,雖然到了草原上,只能放牧,但聖人之言,也不能被放棄,如果草原上的漢人依舊能記得雅語,能記得之乎者也,縱然千百年後,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出身了。”

人性之複雜,從他就可見一斑,李世民很是複雜的望着自己秦王府中的這個老人,最後沒有勸說,讓他隨着李恪前往哈拉和林。

朝廷對李恪出鎮之事的重視程度,讓無論是朝廷官吏,還是北方草原諸部,都能夠感受到大唐朝廷的決心。

……

貞觀十年元月二十三,李恪在長安城外的十里亭和送別自己的諸王公告別,李承乾拖着腿前來,他和魏王李泰的關係不太好,但是和李恪的關係是不錯的。

他拍了拍李恪的肩膀,溫聲道:“三弟,到了哈拉和林要多往長安寫信,不要讓父皇和我們這些兄弟擔憂,如果有什麼需要的,伱就說,我們在後面給你做後盾,總不至於讓草原上的那些人欺負。

你是大唐的親王,是天子之下最尊貴的人。”

李恪抱拳鄭重道:“皇兄,此次一別,不知何時再相見了,願父皇、母后萬歲萬安,願母妃安康,願皇兄喜樂平安。

弟會在哈拉和林為你們祈福。”

微風拂過他的臉頰,帶着冬季森森的寒意,李恪裹緊了身上的錦裘,與眾人再次告別,他遙遙望着長安的方向,似乎依舊能見到那座巍峨的城池,下次回來是什麼時候呢?

前路會是什麼樣呢?

李恪心中也有些沒底,哈拉和林會是埋葬他的深淵嗎?

————

在貞觀十年的時候,蜀王李恪受封燕王、烈日可汗、安北大都護,成為了大唐帝國在北境的最高政治領袖,當時的人只將其視作傳統的藩王出鎮,但以後世的目光來看,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個恢宏時代的開幕。

我們將目光投回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位號稱古往今來智慧第一的大唐國師,不禁想要問,當有人用“血腥的盛唐”來形容這個輝煌至極的王朝時,國師洛蘇是否清楚自己掀開了一個血腥的時代呢?——《唐帝國興衰史》

繼續求票!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910章 燕王十二部(2400月票目標達成加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