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為夏

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為夏

第6章天命所在,變夷為夏

先王敕封總攝王政、代行王事、太宰、上將軍、洛侯昭率大軍回京,與此同時,數十國諸侯并行進京朝拜天子,舉行會盟,同時賞功罰過,尤其是殷墟舊地要再行封建。

這是康王元年大行封建之後,第一次所有諸侯齊聚鎬京,其中禮儀問題就讓整個王庭忙成一團。

正常來說,姬昭如此權臣,率軍回京定然遭遇有心人揣測,但姬昭早就有所準備,他為天子挑選的妃子皆是母族強大的公侯貴女,除了王后齊姜之外,三夫人皆是來自異性諸侯中的強支。

所有人都看得出,洛侯在竭力地維持王都中的力量平衡,這讓天子的外戚們稍稍放下了心,那些公侯實在是不願意和姬昭對上,除非太公望旗幟鮮明的站在他們一方,否則他們並沒有勝算。

十月底,從殷墟出發,走了一個月的東征大軍,終於到達了鎬京之外。

天子允親率在京諸侯、公卿、內外王臣在鎬京城東王門外迎接凱旋的東征大軍,姬昭負甲佩劍,一身戎裝向天子三拜,姬允連忙扶住姬昭笑道:“王叔有大功於邦周社稷,《王道》中說天子要恭敬的對待得以讓天下大治的聖人,況且您曾背負寡人,這是父子之間的禮節,現在讓您對寡人行禮,這是不符合上古聖王之道的。”

姬昭也不堅持,轉身指着東征大軍道:“王上,臣元年時尊奉您的命令出征,數以萬計的甲士甘願在艱苦的環境中作戰,這都是受到了先王的恩德,而希望向您報答一二,臣之所以能夠立下大功,都是得益於先王的恩典與您的天命啊。”

姬允拉着姬昭走向自己的車輦,邊走邊道:“天命即聖人出,王叔安康,邦周天命即在。”

二人在萬眾簇擁下進了鎬京,三軍在眾將帶領下回到營地駐紮,後續會有天子特使給予他們賞賜。

有資格獲得封土的則被帶到王宮之中,此次東征王庭中央的權威得到了極大的彰顯,有心作亂的諸夏之人徹底被打垮,經過商周兩代的經營,東夷的力量也得到了削弱,但整個天下的四夷形勢還是頗為嚴峻。

天子六軍不可能一直出征,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沒人能保證一直勝利。

真實歷史中天子權威旁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天子六軍損失殆盡,沒有了震懾諸侯的武力保障。

姬昭準備在這次大行封建之時,進一步加強天子與諸侯之間的利益交換,那種單純的朝貢無法使周天子在諸侯擴張時獲取足夠的利益,不利於周王朝的穩定。

又是一整套的祭天儀式,姬允畢竟年紀還小,主要的流程都是姬昭完成的,諸侯們被折騰了一天卻不感到疲累,此次出征立功的等着賞賜,有過的也聽天由命。

夜幕落下,王宮之中一片燈火輝煌,絲竹之聲不絕於耳,處處是飲宴之聲,好不快活。

翌日。

天子在王宮中召見群臣,眾卿以爵位高低,官職大小按序而入,進殿之後盡皆跪坐,神色肅穆。

只見姬昭佩劍站在天子王座右側,此為攝政,太公望站在天子左側台階下兩節,此為輔政。

一系列參拜之後,姬昭開口問道:“諸位宗親功臣知道孤為什麼要封邦建國,卻又與夏商不同嗎?”

姬昭這句沒頭沒尾的話讓宮中眾人都有些疑惑,自古以來都要給功臣宗室賞賜土地的,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難道還是什麼特殊原因嗎?

“臣等不知,還請太宰解惑。”

優秀的捧哏就是要及時的接話。

姬昭便將自己早就想好的話辭講出:“封建之事,早在先王在時孤便與先王商議,這是涉及邦周是否應天受命的大事,先王曾對孤說,天命只降臨在諸夏的身上,天下是上天賜予諸夏生存的土地,但是大量肥沃的土地卻被夷狄佔據,夏商征討夷狄不利,天命就會衰減,先王與孤都擔心邦周會步夏商的後塵。”

殿中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但仔細想想,殷商不就是因為不能妥善的處理東夷部落,消耗了大量的軍隊才被邦周取而代之的嗎?

當然讓他們最相信的還是姬昭將先王搬了出來,先王承天受命是所有人公認的。

“四年之前,孤代行王事,在此宮中大行封建,犒賞宗親、功臣、前朝後裔,天子賞賜給他們土地、人口、財貨,就是希望能以諸夏君主統治夷狄之民,最終變夷為夏,這樣我們邦周的天命就會得到延長。

他們卻不思報答天子的恩典,為天子征討不服王化的蠻夷,反而叛亂生事,致使諸夏的實力減弱,最終上天懲罰了他們。

孤在東部大行殺戮,就是受到天命指引,如果不對叛軍施加最嚴重的懲罰,受命忠臣的功勛怎麼能夠得到彰顯呢?

《王道》開篇便是‘王業不偏安,夏夷不兩立!’希望諸位都能牢牢記住邦周諸侯的身份,用周禮來統治夷民。

若是做不到,天子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影響邦周天命的人,依照過錯降爵奪地,乃至於奪爵除國,甚至收回他的姓氏,貶為庶人,讓他死後無顏面見祖宗。”

剝奪姓氏,貶為庶人!

眾人都心有戚戚然,姓是他們血統的來源,氏是他們尊貴的象徵,這兩者一旦被剝奪,他們就成了孤魂野鬼,在這個血統貴族時代,任何官職都不會落在他們頭上,除非天子垂憐,否則天下雖大,再無復生之日。

這一下所有人都將打擊夷狄放在了封國第一要務的位置,這正是姬昭樂見其成的。

從後世領土角度看,周王朝的貢獻簡直無與倫比,上百個武裝殖民團體四處出擊,幾乎剿滅了整個中原內的其他文化部族,而且還都統一在周天子這個共主之下,形成了幾百年的文化認同。

為之後的秦漢大一統奠定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分封制是非常適合現在這個時代的制度,姬昭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加強諸侯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所有諸侯對諸夏身份產生認同,讓所有與外族勾結的諸侯為天下恥笑。

“孤編纂了《周禮》、《王制》、《王道》三書來教導天子,《周禮》這本書,是邦周根本,諸公要認真研讀,才能盡心侍奉天子。”

姬昭將一份份白色絹布舉起示意眾人道:“元年時所行封建,只得其形,未得其神,所以才有四賊陰陽逆亂、不敬上天、禍害蒼生,致使刀兵內卷,殺戮凜凜,今日便重新定下封建,從此天道陰陽有序,諸公要按制行事,不可逾越,使我邦周永享天命,爾等亦可永享富貴。”

經過姬昭調整的分封制終於新鮮出爐,先是為了彰顯邦周恩典,提出了二王三恪制度。

先前所封堯舜禹三王的後裔,只有禹王後裔保留了杞公的爵位,然後將宋公的爵位由紂王的庶兄子燦繼承,但宋國的封地大幅度縮減,姬昭將三部殷商舊族賜予他,讓他安撫剩下的殷商遺民,子燦很是感激,他不在乎土地爵位的大小,但這一次分封,證明周王朝是真的不會再針對殷商遺民趕盡殺絕了。

之後將黃帝、堯、舜的後裔分別封在祝、唐、陳三地,皆為侯爵,次於二王。

當然,爵位雖然高,位置卻不好,都被姬昭放在了強大的姬姓諸侯國旁邊。

不過諸侯們當然不會在意這一點,畢竟那可是白給的好處,就連殷商後裔都依舊能夠享有一片土地。

虛封完之後

“齊侯、燕侯、保侯、徽侯上前聽封。”

四個風牛馬不相及的侯爵連忙起身,其中只有太公望知道姬昭想要做什麼,畢竟這四侯中,只有齊侯在王畿執政,另外三人都受封在邊疆。

“臣在!”

姬昭點出的四人,齊侯不用多說,三公之一,是諸侯公卿眼中,如今邦周之中唯一能對抗他的人,其餘三人都是武王的弟弟,因為是庶出,所以才受封到偏遠之地,不過四年過去,征討夷狄頗有成效,都是如今姬姓宗親中較為強大的支系。

“天地有四面八極,天子居於中央,統率四方,但是四面的夷狄不斷湧來,這是不能饒恕的。

齊、燕、保、徽是諸夏列國中的強支,天子要在四方彰顯天命,將邦周的禮儀與文化傳播出去,所以命令你們征討東夷、西戎、北狄、南蠻。

天子將自己象徵戰爭的節杖賜予你們,還給予你們每年三月召集諸侯會盟的權力,加封伱們四人為‘奉王受命’。

會盟諸侯書首列言‘奉王受命’加爵位尊號,位同三公。

受此任命,每年一月,你們要派遣使者來覲見天子,向天子獻上俘虜、財貨,天子會根據你們的功勛給予賞賜,天子會向四國派出史官記錄你們的歷史以及諸侯會盟的信息。

‘奉王受命’五年一遷,若是功勛尚可,可以繼續受封,如果數年還功勛不足,便由天子收回,遷轉至其餘方面諸侯。”

這一下殿中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四侯獲得了征討蠻夷時,會盟諸侯的權力,這意味着他們是四方之主。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又有言,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天子這一下子把部分征伐的權力和名位的權力都過渡給了諸侯,實在是出乎眾人預料。

但在姬昭看來,先不說四鎮諸侯制度能夠有效統合各方面軍隊,對蠻夷進行打擊,況且四鎮諸侯百年之內都不可能威脅到周天子,百年的時間,諸侯國起起落落,四鎮諸侯的名位還能成為挑撥諸侯的工具,實在是利大於弊。

況且,洛國畢竟是諸侯國之一,也是姬昭幾百年內安身立命的根本,天子過於強勢也不儘是好處。

度過初時的震驚,伯爵以下的諸侯開始思考,如果會盟的時候不去,會不會招來打擊報復?

四侯也在思考這條政策的影響,燕侯封地在遙遠的東北,徽侯封地在大河南部,距離鎬京城極遠,周圍封國本就不多,還大多是異性的子男之國,本就幾乎是單打獨鬥,若是能徵召一些子男隨同作戰,倒也聊勝於無。

西部犬戎勢力強大,一直是天子六軍與之作戰,天子在王畿之西分封了四個姬姓的侯國,但到底能不能抵擋犬戎勢力,沒人有把握,若是作戰不利,導致天子出兵,定然會被天子問罪,四侯之中,保侯壓力最大,日後拱衛王畿的重擔起碼一半要壓在他身上。

齊侯境地相對較好,東夷一直是重點打擊對象,齊國自建國時便一直作戰,但東部分封的諸侯最多,幾乎有一半的諸侯都分封在了東部,如果能夠統合,齊國的影響力能夠瞬間膨脹。

但正是因為東部重要,有幾個重要的諸侯也都在這裏,比如殷商舊部宋國,宋公若是參與會盟,奉王受命雖然位同三公,但宋國主可是真正的三公,而且實力強大,加上地位本就有上下,齊侯還能坐主位嗎?

何況還有洛國這個如今的姬姓強國之一,同樣是東部大國,與齊國距離甚至還不算是太遠,姬昭雖然沒有就國,但誰又能忽視,兩國比鄰,誰肯低頭?

洛邑也正在營建中,齊國縱然依靠奉王受命能壓下宋洛二國,難道還能勝過天子嗎?

雖然各有各的想法,但四侯自然不會放棄天子賜予的名正言順統合諸侯的機會,其他侯爵心中也想着獲得“奉王受命”的加封,至於子男末等爵在這種大朝會上根本沒有資格說話。

四侯便齊齊頓首,從侍者手中接過象徵征伐的節杖,回到隊列之中。

“孤東征之時,眼見諸國酒器、禮器混亂不堪,愚昧無序,破里國時,區區子爵,竟然使用九鼎祭祀上天。

舊年先王禹鑄造九鼎,鎮壓九州,九鼎承受天命,是王者的禮器,諸侯使用九鼎,王者又該使用什麼禮器呢?王是奉天承運之人,所以祭祀蒼天,諸侯僭越難道不是窺視神器,妄圖謀逆嗎?”

姬昭的聲音聽起來還算是比較平靜,在周禮還沒有出現的時代,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但姬昭不能容忍。

統治階級的無序會帶來統治的不穩定,這是他通關遊戲最大的變數,只有穩定的政治局面,才是對他最有利的。

“孤針對這種情況,編撰的《周禮》所有人都務必要讀完,其中從服飾、宮殿、飲食、用具、車馬、樂器,從生到死,一切的一切,都有規章可循,回到國中要傳遍國人,若是日後再有逾矩之人,頃刻之間,天子一聲令下,天下共擊之,奪爵除國,貶為庶人,五馬分屍!”

五馬分屍!

這等酷刑是不對士及以上使用的,怪不得要貶為庶人。

姬昭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朝會,邦周的統治集團以極高的效率通過了接下來幾十年的國策,整個王朝以他希望的面目行走在歷史上。

諸侯們帶着天子賞賜的人口、財貨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上。

王畿內的國人離開了擁擠的土地,在諸侯國中服役,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夠成為諸侯附庸,雖然不是諸侯卿大夫,但得到一塊采邑,也算是步入了士的階段。

邦周所有人都得到了光明的未來。

而姬昭坐在王畿之中,隨着氣運點緩緩的增長,教授着姬允為王之道,默默地注視着各地諸侯的消息。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天命所在,變夷為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