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登陸暹羅
羅志學認為金融改革這種事,是需要循環漸進並且謹慎的,要是一不小心搞出來什麼事,那麼影響就會非常大。
而羅志學不喜歡這種意外,更不喜歡搞出什麼問題來。
就和金本位一樣,羅志學也知道現在白銀在持續貶值,採用銀本位會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財富貶值這些,但是基於國內的黃金儲備不足,同時有着大量的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的情況下。
如果強行上金本位,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貨幣緊缺,通貨緊縮。
此外國內的大量白銀也不好處理啊。
你總不能告訴人們說,現在開始白銀就不是貨幣了,你們積攢下來的各種白銀貨幣已經不能用了。
這不扯淡嘛!
因此在法定貨幣發行上,羅志學才是非常的謹慎,繼續採用了銀本位制度,並且連貨幣單位都沒有進行太大的改動,還是按照人們的習慣把一兩銀子標定為法定的一‘元’。
根據新的法定貨幣規則,新發行的法定貨幣有銀幣以及銅幣。
銀幣有面值一元,含銀量三十七克;面值五角,含銀量十六點五克;面值一角,含銀量三點七克;
十角等於一元。
此外還有面值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的硬幣,這些銀幣採用銅為主,並加入其他的一些金屬。
這些銀幣,並不是以純銅含量進行計價,而是根據法定面值計價。
一元等於一千文。
整個兌換比例其實並沒有的發生太大的變化,和以往還是差不多,更多的還是名稱上的一些變化,並且直接以法律手段固定匯率。
同時在法律意義上撤銷銅這種貴金屬作為貨幣的意義。
雖然新的銀幣主要是由銅鑄造的,但是銅並不是貨幣,這一點是要明確區分的。
同時新版的硬幣發行里,預定發行比較多的是一角面值的小銀幣以及一文、十文這些小面額的銅幣。
至於五角面值的銀幣以及一元面值的銀幣,實際發行並不多,因為這些都是屬於面額比較大的銀幣,日常生活里其實很少使用,更多的還是作為大額現金交易使用。
新版硬幣的發行,其實和以往的舊版硬幣也差不多,工藝以及貴金屬含量上都差不讀多,連面值也沒什麼變化,唯一變化的就是,這些新版硬幣是法定貨幣,並且以法律強行規定了兌換比例。
這也是廢兩改元的核心目標,那就是建立一個法律意義上的貨幣兌換體系,而不是和以往一樣繼續隨行就市。
同時大楚帝國金融監管總局也下發了新的行政命令,不提倡繼續流通各類舊式貴金屬貨幣,什麼銀元寶,碎銀子以及古代舊式的各類銅錢。
未來三年內,只是不提倡,但是稅收機構為代表的各類官府機構將會繼續收這些非法定貨幣,這是作為緩衝,讓民眾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以及兌換。
但是三年後,各類官府機構將不再收各類非制式貴金屬,只收法定貨幣以及之前發行的大楚帝國所發行的第一版非制式貨幣以及財務銀行不記名銀票。
同時要求各類官方機構以及銀行,對各類非制式貨幣的舊式錢幣採取只進不出政策。
收上來的各類貴金屬貨幣,統一收入中央銀行作為原料製造新的法定硬幣。
而在紙幣上,則是在財務銀行不記名銀票的基礎上,發行新式法定紙幣,面值和硬幣對等。
法定貨幣發行后,則是停止發行原來的金幣,同時加大力度儲備黃金。
並在對外貿易里優先使用黃金計價、交易,進一步擴大黃金的儲備數量。
等黃金的儲備數量上來之後,那麼也就是大楚帝國採取金本位制度的時候了。
而現在嗎,還早了點,得慢慢來。
大楚帝國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對於普通人而言其實也沒啥印象,對於普通人而言,其實也就是稱呼上有些變化,但是改動並不大,他們還繼續使用銀幣以及銅幣,並且民間依舊大規模使用傳統的銀元寶,碎銀子以及舊式各類銅錢。
不過隨着官府的宣傳力度逐漸加大,再加上交稅的時候又需要扣除一筆火耗費用,因此民眾為了避免名自己的利益受損,後續也會儘可能的持有新式的法定貨幣。
如此慢慢的也就能夠把民間大量保存的各類舊式貨幣以及白銀、黃金等金屬回收上來,然後變成各類的法定硬幣。
而當大楚帝國在內部轟轟烈烈搞貨幣改革,搞金融改革的時候,大楚帝國在外部的行動也沒有停下腳步,反而是持續加大了擴張的步伐。
承順十三年四月,東南亞,暹羅灣北部灣頂曼谷灣,大楚帝國的艦隊再一次出現在這裏。
去年冬天的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艦隊已經來過一次了,不過那一次只是給大城王國帶去了一次的威懾性的通告,要求大城王國方面全面放開市場,准許大楚帝國在一個他們的一個沿海港口停泊船隻云云。
等大城王國方面拒絕了后,大楚帝國的艦隊也沒有說直接開打,而是選擇了撤僑,撤僑完成後就進行了返航。
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實際上戰爭的陰雲就已經籠罩在了暹羅灣的上空。
在冬天以及春天的幾個月裏,大楚帝國海軍的快速通訊艦,多次往返東南亞以及本土吳淞海軍基地,傳遞着東南亞地區的情況以及本土方面的決策。
而經過多方面的套阿倫,尤其是參考了海軍方面的意見后,大楚帝國高層最終決定通過一場有限度的戰爭來為大楚帝國的商品打開市場,並獲得一個暹羅灣的軍事基地。
當最高層有了決策之後,陸海軍方面也開始了行動,這個春天裏,大楚帝國方面持續向金蘭灣增兵。
等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在金蘭灣方面的地面兵力,已經增加到了一萬八千餘人。
其中有三千餘人的海軍陸戰部隊,即第二海軍陸戰團。
剩下的兵力則是陸軍第十三師
陸軍的這支部隊,是屬於專門用於海外作戰而抽調兵力編成的部隊,為了適應東南亞地區的作戰,這些地面兵力都是從兩廣地區的兵員進行抽調,以適應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作戰,至少能適應氣候。
自從幾次在緬甸地區的作戰因為受到嚴重的氣候不適合而導致嚴重的非戰鬥減員后,大楚帝國針對東南亞地區的作戰進行了改進。
首先是兵員上進行改進,儘可能的徵調兩廣地區、雲南以及貴州的當地兵員用於東南亞方向的作戰。
其中部署在雲南新佔領區,直接面向緬甸的陸軍甲等師第五師,其兵員在短短兩年內全數換了個遍,把北方的兵員全部調走,然後換成了廣西、廣東西部地區徵召的兵員。
同時部署在廣西方向以及廣東廉州,主要面向安南的甲等師第十四師,也是儘可能的換用雲貴、楚南、廣西等地區的兵員。
之所以沒有直接使用本省兵員,而是跨省調動兵員,主要還是為了避免地方軍閥的出現。
因此大楚帝國方面其實一直都是在施行異地服役政策,當然了也不會傻乎乎的直接把兩廣地區的兵員派往西伯利亞地區去作戰……那就太扯淡了。
氣候變化太差,士兵的適應性難度太大。
再加上兵員調動路途過於漫長的話,也非常的麻煩,時間長,耗費大。
而這一次,軍方在東南亞地區的作戰兵員上,儘可能的選擇了雲貴以及兩廣地區,尤其是靠近南方熱帶雨林地區的新兵員。
在國內本土有第五師、第十四師這種典型用於熱帶地區作戰的常備作戰兵力。
而被派遣到東南亞作戰的第十三師也是屬於典型專門為了熱帶雨林作戰,同時加入了渡海登陸訓練的部隊。
該師以前駐防在雲南,主要面向南掌王國方向,乃是大楚帝國在雲南方向僅有的兩個甲等戰備師。
不過南掌王國內部混亂,同時還比較弱小,大楚帝國方面搜集了幾年情報后,覺得這破地方不值得專用用一個甲等戰備師去應對。
因此就把第十三師抽調到了廣東廉州府、瓊州府、高州府一帶,一方面用於防備安南,另外一方面也是進行渡海登陸訓練,準備用於後續的東南亞地區。
因此最近三四年來,第十三師從人員再到武器裝備,都是專門為了東南亞作戰而準備的,並且還多次前往瓊州島進行渡海登陸訓練。
之前大楚帝國派往緬甸達貢軍事基地的數百名陸軍兵力,就是從第十四師抽調的。
去年獲得了金蘭灣軍事基地后,軍方就開始逐步把該師的兵力派往金蘭灣,等到今天四月初,隨着最後一批兵員也抵達金蘭灣后,第十三師已經全部以防金蘭灣。
於此同時,去年就抵達金蘭灣的四千多人,以及組成了一個混成團,搭載了大量的船隻隨同海軍艦隊南下。
一起去的還有海軍的第二陸戰團的主力部隊三千餘人。
也就是說,為了逼迫大城王國方面開放市場,租借港口,大楚帝國方面光是渡海登陸的兵力,就動用了七千餘人。
這和之前東南亞各國土著面臨的西方殖民兵力,少不過數十百來人,多也只有幾百人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歐洲殖民者,他們一方面是本土人口本來就不多,而且海外殖民地也多,這能夠擠出來用於特定某個殖民地的兵力自然也就不多了。
同時更重要的還是距離太遠!
他們把兵力從歐洲運過來太麻煩了,這也是很多歐洲殖民者都想要組建土著兵力的緣故。
但是大楚帝國和他們不一樣!
大楚帝國就在東南亞邊上,雖然依舊需要海運,但是因為金蘭灣基地的存在,大楚帝國可以逐步運輸兵力以及武器裝備以及補給物資過去。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也就能夠在東南亞囤積更多的兵力了。
當大楚帝國真正想要在東南亞進行擴張,並全力以赴的時候,其動員起來的戰爭能力是非常恐怖的。
僅僅是地面作戰兵力就有七千多人,而戰艦更多。
海軍方面一口氣派遣了四艘金陵級戰列艦過來,此外還有六艘巡洋艦,十八艘護衛艦,海軍自由的武裝運輸艦二十六艘。
又徵用了三大貿易公司以及民間貿易公司大小一共五十多艘武裝商船用來運輸人員以及物資。
此外還徵用普通商船七十多艘。
大楚帝國為了打大城王國,一口氣集中了一百多艘船隻。
儘管其中不少還是福船、鳥船這些舊式船隻,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啊。
而且新式幾十艘新式戰艦更是實力強悍。
大楚帝國海軍集中這麼多的船隻,一方面為了運輸兵力以及武器裝備和大批的物資,另外一方面也是防備荷蘭人搞事。
根據大楚帝國方面的情報,大城王國已經和荷蘭人方面進行了聯繫,荷蘭人方面對此反應不小,已經在巴達維亞集中了十多艘戰艦,並且已經多次向大楚帝國抗議,並按時如果大楚帝國執意要破壞暹羅灣的和平貿易,那麼荷蘭將不會對此視而不見。
對此……大楚帝國高層都懶得搭理他們!
區區荷蘭蠻夷算個屁……就憑你們也想要阻攔帝國的東南亞國策,簡直開玩笑。
不過帝國高層雖然蔑視了荷蘭人,不過作為具體負責行動的海軍對此還是比較警惕的,直接就把四艘金陵級戰列艦拉了出來,再拉上一票巡洋艦和護衛艦。
以威懾荷蘭人方面,免的荷蘭人腦子一抽就打過來。
至於大城王國方面……他們的海軍實力雖然也有些,但是對於大楚帝國海軍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此龐大的大楚帝國艦隊出現在暹羅灣,自然是引起了大城王國方面的震動。
而這一次,他們再一次接到大楚帝國方面提出的開放市場以及租界港口的要求后,沒有和之前那樣果斷拒絕了,而是試圖拖延時間,並緊急向荷蘭人和柔佛王國求援。
而大楚帝國海軍可不給他們拖延的機會,眼見對方遲遲沒有回應后,艦隊直接殺了過去。
承順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大楚帝國艦隊殺向湄南河河口!
大城王國方面的弱小海軍進行了抵抗,但是面向大楚帝國艦隊的強大實力,這種抵抗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四月二十七日日,大楚帝國艦隊成功在湄南河河口西岸登陸,並開始修築臨時棧橋,利用沿海的一些小碼頭進行大規模登陸。
後續幾天,大楚帝國海軍派遣了部分護衛艦進入湄南河,在同時登陸的海軍陸戰隊以及陸軍部隊在地面也朝着內陸挺進,並和大城王國的當地守軍數千人發生激戰,大城王國軍不敵潰敗!
進入五月份后,大楚帝國的七千多地面作戰兵力沿着湄南河,已經殺到了一座名為曼谷的小漁村,並準備繼續向北朝着大城王國的都城‘阿瑜陀耶城’,也就是‘大城’進軍。
東南亞小霸王大城王國,在短短几天內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機當中!
不過他們並沒有輕易屈服,再加上去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意識到了大楚帝國的威脅,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了備戰,因此遭到楚軍來襲后。
他們也反應比較及時,在湄南河河口被楚軍佔領,當地駐防數千兵力潰敗后,他們開始調兵遣將,妄圖把大楚帝國的兵力阻擋在首都大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