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來來往往
虎方與楚國官制不同,更趨於中原諸侯,太宰之下設司徒、司馬、司空,分別掌管民治、軍事和田土山林。比三司稍低一些的還有司寇,管刑獄、治盜寇,權力很大。
吳升剛到雷公山,公子錐就要征拜他這麼高的官職,當真是殊遇了,按理說,不是虎方的老牌豪族是不可能坐上這個位置的,更何況一個刺客。
這也就是流亡之君才會有的舉動。
兩世為人,以他豐富的閱歷和認知,虎方是很難復國成功的,如果不是這一世有修行這麼個變數,他甚至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虎方徹底亡了,今後也不可能再有這麼個諸侯國的存在。
正因為此,他對出任什麼司寇之職完全不感興趣,何況就這麼一座雷公山,巴掌大的地方,修士百餘人、軍民不到兩千,這種司寇當著有什麼意趣可言?
在下德淺才薄,何敢踞此高位?吳升推脫。
先生聲名日隆、威望高着,修為精湛、才幹不群,忠於君室、不計私人,此位非先生莫屬。紀平好一通褒獎。
初來乍到,無尺寸之功,此事不妥。吳升繼續拒辭。
紀平笑了:於郢都刺殺上卿,揚我虎方威名,何談無功?
推來推去,就是推不掉,這也是世人風尚,國君徵辟大夫,何止三辭三讓,有些高才之士一讓就是三年,而有些國君就讓這麼重要的職司空置三年,專門等着。
明日辰時,公子將親至此間,徵辟先生。紀平起身,一再讓吳升留步,笑着離去。
這個勞什子的司寇肯定是沒必要去做的,司寇一職,更重修為,尤其這個時候,很多事情估計都要親力親為,自己修為不夠,坐上去除了丟人現眼外,沒什麼好果子吃,等明日公子錐來徵辟時,繼續辭拒就是了。
傍晚時,兩位婢女將飯菜盛了上來,還真別說,味道不錯!
吳升往嘴裏刨着黍米飯,就着肉脯菘菜,相當的可口。
正吃時,金無幻來了,吳升連忙讓婢女添加碗筷。
繩子解開了?怎麼不吃?吳升一邊往嘴裏塞肉脯,一邊問。
金無幻勉強舉箸,在木碗裏扒拉着飯粒,扒拉了幾下,又放下了,望着吳升,神色複雜:先生原來......修為已失......
吳升頓了頓,繼續吃飯:令師已經說了?
金無幻點頭:老師讓我們幾個弟子分頭準備煉丹的材料,要為先生修補氣海。
吳升放下碗筷,鄭重拱手:多謝了!
金無幻連忙擺手:先生救命之恩,說這種話豈不是折煞我?
吳升問:需要什麼材料?不知何時能夠開始?
金無幻道:主要是綠蛤珠、血蜈須、靈香草等等,大約十餘種,有個十數日便可配齊。
大約多久能夠將氣海修補好?
丹成便可,我當年耗時近年,以先生資質,興許數月便成。只是要重修功法,恢復到起初的修為,便因人而異了,但少說怎麼也要五、七年,我是用了七年半。
聽完之後,吳升鬆了口氣的同時,卻又更加忐忑,於他而言,壓根兒就不是修補氣海的問題,他是壓根兒就沒有氣海。也不知木道人的青妙玄功能否助他生出一個氣海來,若是不能,穿越過來還有什麼意趣?不如一頭撞死好了。
金無幻陪着吳升吃了一頓食不下咽的晚飯後,唉聲嘆氣的離開了,吳升將他送走,看着他走路時還帶着一蹦一跳的步子,像個小孩子一樣,不禁莞爾。這是被綁着行走了半個多月的後遺症,需要時間來慢慢化解。
當晚,吳升的竹屋陡然間熱鬧起來。
司射元誦首先趕到,雖然沒有明說,但殷勤之中透露出他的想法:今後還請先生多多看顧着些,先生但凡有什麼要做的,儘管明言,下官必當凜遵!
何必如此,我哪裏有資格看顧司射?吳升哭笑不得。司射是高級軍職,戰時受司馬指揮,平時助司寇捕盜,這位是提前過來拜見上司了。他知道元誦的來意,只不過人家既然沒有明着祝賀他出任司寇,他也沒法挑明自己辭謝司寇的決心公子錐還沒正式徵辟呢!
先生說笑了那是那是明白明白好的好的這是下官在下一點心意哎呀,還有軍務,在下先走了,先生留步!
吳升追之不及,正無奈時,又有客至,這回是個胖子,姓成,官職是廩人,就是掌倉庫的,木道人捐了一大筆錢糧出來給公子錐,再加上近月以來投奔的各色人等捐出的財物,雷公山設立官庫,公子錐便任命他來掌管。
先生,一點心意不成敬意,先生務必笑納。
成廩人這是做什麼?
今後抬頭不見低頭見,呵呵
成廩人走後,又來了不少人,其中甚至有修行界都小有名氣的班車,此君的名頭吳升甚至能在記憶中搜索到,修為只是鍊氣巔峰,但鬥法狠辣、功法詭譎,許多煉神高手都不願輕易招惹他。
司寇
我非司寇,班兄莫叫錯了。
遲早的事班某今日前來,是想檢舉大理卿西門冶,此乃小人,如何能助司寇斷案?當年我與他同在萬軍山落草,數月之後便分道揚鑣,為何?貪圖小利、不講義氣
班車口沫橫飛,將新任大理卿好一通揭發,末了自我舉薦一番,希望吳升徵辟司寇后,能將屬下的大理卿換成自己。
沒想到班車是個官迷,跟傳言中很不一樣啊
吳升無奈,講到口乾舌燥,才勸退了班車。別說他不會接掌司寇之職,就算他接了,也沒辦法換人大理卿是要職,位居中大夫之列,哪裏是一個司寇能隨意汰換的?
這一整晚,吳升就沒消停過,各色人等紛紛登門拜訪,等天色微明,送走最後一位拜訪者來打聽他是否有妻,竹屋角落裏已經堆滿了各種禮物,單爰金便有十三鎰、蟻鼻錢上千枚、絲絹七匹、翡玉四塊、法器六件、靈丹三瓶。
辛苦一輩子,抵不上今夜收一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