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戰爭爆發
歐洲某紀元(一紀元為100年)08年10月30日,德國柏林。
德國此時由聯合政府領導,而聯合政府則由紅黃藍三黨共同把持。紅黨主張用軍事征服世界,而黃黨則認為外國人不應該來參加國內的經濟活動,是極端民族主義的代表。藍黨則對對外貿易十分支持。在過去的幾個紀元里,藍黨一直都佔主導地位,而紅黃兩黨時不時也能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權利,但不等他們的計劃完成,藍黨又重新上台了。紅黃兩黨之所以還存在着,只是因為他們可以稍加左右政策的改變罷了。
而在今天局勢發生了變化。上一位執政官是法爾卡斯,法爾卡斯來自藍黨,他在他的任期里,為了簽下一筆與波蘭的貿易訂單,屢屢向對方妥協,這引起了德國民眾的不滿(波蘭曾是德國領土,向曾經的小弟低頭會被民眾視若懦夫行為),在過去,德國在貿易條約中一直都是條款的制定者而不是接受者。根據德國某民用情報公司的民調數據顯示,紅黨的支持率已經達到62%,破了先前的記錄:49%。這讓黃黨震驚不已。在10月30日的領導人選舉上,紅黨勝出,新一任執政官的名字是:波爾斯。
波爾斯獲得執政官權利后,憑着空前絕後的支持率,左右了軍事政策制定的90%,黃藍兩黨根本拿不到指揮軍事方面的權利。各種大型武器開始生產,準備開始戰爭。
而北歐方面,也有了極大的動作。此時統治北歐的國家叫波羅的聯邦,也就是北歐三大國外加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其實這7國早已成立,只不過被併入了波羅的聯邦中。這有點像現實中的蘇聯,都屬於加盟國。波羅的聯邦的運作機制相當奇特,整個國家就是一個超大的公司,最主要的分公司是國家經濟公司(擁有立法權、經濟執法權、部分司法權)國家政治公司(擁有方針制定權、外交部門、部分司法權)、國家文書公司(負責管理重要文件、保存國家機密)。各大企業均為經濟公司旗下企業。國民必須為各大公司打工,自己做生意也要成立一個小公司才能批准,就算是干打獵之類幾乎不與他人合作的職業,也要計入該行業的群體公司(如某市獵人公司),方便管理。如此模式必然會帶來與眾不同的效果:政府機構、地方公司的聯繫十分緊密,方便隨時監視公司的狀態。有人違法可以更快發現。同時,政府與公司的資金鏈也會因此而緊密,不會有公司因政府的忽視而倒閉,因為任何企業的健康程度變化都會觸動到政府的資金來源。北歐因此成為歐洲雙雄之一(另一個是俄羅斯)。德國發展戰爭計劃后,立刻被波羅的聯邦國家政治公司情報分公司(用當地語言簡寫為bkcx)嗅到了消息,此時的聯邦董事長是巴林姆。
11月7日,巴林姆舉起了一張文件,左上角蓋着bkcx的字樣,標題是:德國政府最新戰爭計劃。巴林姆仔細地讀了起來。隨後它的目光落在一行字上:
第三個目標:襲擊波羅的聯邦,分三個方向進攻:1.穿北海,奪下奧斯陸。2.從哥本哈根沿海出發,襲擊瑞典邦。3.航行過波羅的海,攻擊芬蘭邦沿海。
他讀完不禁大驚失色,隨後找來了軍事分公司的總裁(即司令),討論一番后,當即決定,拿下德國。
在09年的元旦,經過周密的準備,攻擊德國的計劃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