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

論藝術

如果你覺得你的品味比較低,視頻長了就看不下去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消費主義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壓低大眾的品味。

還是用實例舉例

公園下象棋的老大爺和玩消消樂的中年人,同刷短視頻的人之間到底誰的投入更大?是下棋。

人天然會向著更簡單的選擇,人類社會的最大進步來自於懶惰。正是因為用手刨地太累人才會發明鋤地用的工具。

而消費主義的增長最關鍵的,還是有一個流程的。

以牛奶為例子吧。

國內的生產端刨除民國。大概是供給社,蒙牛崛起,常溫奶崛起,伊利蒙牛大戰巴氏奶到如今。其中也有中央跟地方掐架的博弈,不過這不重要。

重點我說消費端,牛奶在供給社階段,除了少部分區域外是天生帶有輕奢的定位的。而由於存儲技術的限制,所有的牛奶都是就地就今近供應,是稀罕東西。

第二個階段,是蒙牛的那個超級廣告之後。在那個廣告的同時,是中國牛奶行業的快速爆量增長時期。通過強行跟體育,健康等概念掛鈎,整個行業的奶源在這個時候導致了三氯氫事件的種子。也就是生產端奶源大規模造假事件。這個時間點牛奶還常常作為送禮,是一種類似水果的定位。

第三個階段是國家奶的公益計劃實行。這個計劃本身是好的,效果也是有利的。但是我現在談的是另外一個方面。就是這個學生奶計劃讓大量原本地區沒有牛奶飲用習慣的孩子開始喝牛奶,本質上是培養了喝牛奶的潛在客戶。

就這樣,牛奶徹底完成了三次疊代的變化,從一開始的輕奢,到禮品,到大眾認可的一般商品。

好了,解釋完畢,接着繼續講消費主義。以上是一個商品從無到一般商品的路線,畢竟我們很多地區的人以前也沒有喝牛奶的傳統吧。總之結果就是創造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鏈。還有許許多多的就業和崗位,而實際上好像誰都沒有輸的事情達成了?

輸的是買牛奶的人,輸的是之前搞奶粉的,搞豆漿這類廉價替代品的人。

在消費主義下購買任何商品就都是繳稅和幫助資本主義的一環,所以一個人永遠也逃不過死亡和收稅。

回到之前說的,因為人性,預製菜和外賣幹掉了方便麵火腿腸和榨菜。因為追求,我們絕大多數人開始擁有車輛,不再是一輩子只局限於一個縣城或是村莊。

在走路走一天和開車半小時,所有人都知道如何用腳投票。

文化上的事情也是也是一樣。

這裏說一遍,這裏的文化的定義必須說一下。

戲劇,詩歌這些說到底一開始的服務對象是我們嗎?不是,是有閑錢可以坐着聽曲的食肉者。

對於他們,藝術就應該是高深的,要多琢磨的,是用來消磨時間的。

而新誕生的,比如小品,又或者是短視頻,服務的對象是光大的尋求短時間刺激的勞動者。

這當然也是藝術,但是這個藝術的核心追求就是帶來快樂。

兩者都是藝術但是決不能混為一談。

而有些人創造性的給藝術開始上門檻,最開始玩這一套的就是所謂的貴族。

高爾夫,馬術,西服……

這些藝術的本質就是階級成分大於享樂成分,是服務於一些特殊目的或者說特殊階級的“藝術”。

就比如西服一開始就是為了讓人能夠快速區分對面的實力。

一個能夠穿着得體,穿着不便宜西服的人。這個事情是篩選,是階級。同時他穿上西裝更精神了,這也是一種審美的進步,一種藝術的前進。

某些藝術的消亡,恰恰是原本支撐這個藝術的群體,逐漸消亡了。但是卻又沒有像是牛奶一樣,一直擴展新的,源源不斷願意購買這個商品的消費者。

這tm就是藝術。

藝術就是商品(僅僅只代表個人觀點),儘管可能一分錢不要,但是藝術就跟牛奶一樣的東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海賊:我來這裏只為三件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海賊:我來這裏只為三件事!
上一章下一章

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