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確立綱領

第14章 確立綱領

呂大器的言語可謂給李炎和所有大臣潑了一盆冷水,對啊,現在無論是要防備哪邊,你連兵馬糧草都沒多少,防與不防有何二異?

「呂卿所言極是,不僅是士卒不堪戰,而且經此一戰,餉銀、糧草恐怕也不足久用了。若是清虜南侵,無論是江西還是湖廣,都不是兩三萬孱弱之師可以對付的。」

李炎沉聲點頭回應

「為今之計,諸位卿家以為當如何?」

他再次發言詢問

兵部侍郎張同敞越出隊伍,恭聲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應整合兩廣,重理稅務,緩解財政,只有財政緩解,方能重新徵召士卒,安頓軍備。」

這話也的確在理,兵力問題、戰鬥力問題歸根到底是錢的問題。

李炎當然可以下令學以前如左良玉之類的軍頭們做過的那樣,直接從府縣抓壯丁,充實軍伍,兩廣受明末農民起義的影響小,不像河南、陝西之類的地區般人丁凋零,狠下心來,十幾萬壯丁也是能弄出來的。

但是又有什麼用呢?這種臨時充數的壯丁戰力如何,李炎在惠州伏擊戰中已然領教過了,更不必說他帶的那三人中,還包挑選出來的親軍以及數千各個總兵和指揮使的家丁護衛。

就如此狀況下,三大軍在據有地利優勢,還是以有備算無備的伏擊,尚且差點被打崩潰。更別說用大軍和清軍正面硬剛,恐怕十萬明軍也未必抵得住三萬清軍的奮力一擊。

然而想要提升軍隊的戰鬥力與士氣,就得發餉銀,就得讓人吃飽飯,就得給人能用的兵刃武器。總的來說,就得肯花錢。

「想要緩解財政,增補稅務,就得清理各地府縣才行啊,以朝廷如今形勢,恐力有不足。」

一旁的首輔瞿式耜又發聲補充道

這就是難處所在了,要緩解財政就得收稅,而收稅就得依靠地方府縣衙門,可自從朝廷南遷,南京淪陷、隆武殉難,各地衙門逃的逃、降的降、死的死。待肇慶小朝廷建立時,僅在兩廣地區,還能為明廷掌控的地區只有肇慶府、廣州府、梧州府、桂林府等部分地區,算起來還不到一半。

而且這種控制也很薄弱,只能說地方官員還沒跑而已,有些縣已經只剩下兩三個光桿司令了,想要他們能理事收稅,那未免強人所難。

「陛下,此事關鍵在於人事短缺,朝廷可以先讓各地府縣推薦良才,再統一分派地方以作撫民治政之用。」

張同敞接着回答瞿式耜的問題

李炎也不無贊同道

「的確只有如此了,國朝淪喪,戰事未平,此時若開科舉取士恐不可行,只能先以地方推薦為主,把府縣衙門的架子撐起來再說了。」

陳子壯倒是出言建議

「臣以為雖然讓地方推薦取士,但畢竟是權宜之計,為保濫竽充數、任人唯親之患,臣以為可派遣一位大臣督導此事,省度人才。」

這其實就類似於魏晉南北朝時的九品中正制了,通過委任一名「中正官」來考察薦舉人才,說是考察,事實上就是按照門第高低,讓世家大族「世代簪纓」而已。

不過好在這只是權宜之計,恐怕也只會弄這麼一次,等局勢穩定下來,到底還是要開科取士的。

想到這裏,李炎對發言的陳子壯道

「陳卿士氣骨鯁,為人剛正,此事不若就交給陳卿兼轄吧。」

「臣領旨」

陳子壯聽李炎如此信任自己,自然是正顏接受

「遠水難解近渴啊!」

李炎還是有所憂慮,就算一切進展順利,等到各地府縣具有行政稅收能力,少說也得三個月,而清兵的威脅就在眼前,等那時候再招兵買馬就晚了。

呂大器在一旁眯眼思忖了一會兒,突然對李炎道

「陛下,眼前朝廷倒是就有一個財源,而且近在咫尺。」

「呂卿的意思是......」

李炎很是好奇,近在咫尺?廣東這大海邊上還有啥可以撈錢的?等等,大海邊上......

李炎忽然眼前一亮

呂大器見李炎似是明悟了,也不打什麼啞謎了,接著說道

「正是廣州府,自嘉靖以來,雖然朝廷屢有禁海,然士民私下海貿絡繹不絕,廣州番禺乃南海良港,每日海船來往數以千記,富商豪賈多如牛毛。」

「若朝廷能於廣州開海,設立市舶司,徵收市稅,繳集捐賦,應能解眼下燃眉之急。」

是了,李炎居然忘了這茬,肇慶旁的廣州港可是這時候整個東亞最繁榮的國際進出口貿易市場,靠着這座金山,他居然還擔心沒錢?

他雖然對此時的廣州了解不多,但是後世從歷史教科書上了解到的什麼「廣州十三行」富可敵國,即使只是清朝的事情,但現在其實也算是清初了,恐怕也已有雛形,保守估計,目前的廣州灣,一年進出口貿易額怎麼也得有千萬兩級別了。

這麼多銀子,隨便漏一點出來,也夠養幾萬大軍了。

呂大器這一番言語一出,立刻就讓朝堂沸騰起來,幾個「清流」大臣馬上出列,就是一番「祖宗之法不可變」、「不可與民爭利」的大道理。

李炎聽到這些腦袋立馬大了起來,訓了兩句只能沉默不語,還是瞿式耜見狀不對,馬上出列訓斥,並對呂大器表示支持。

說起來,也是因為李炎在潮惠大捷后權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大臣也不敢鬧得太過分,而瞿式耜也算是識大體的,這才定下了基調。

李炎又思考一番后,聽了瞿式耜的建議,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張同敞,改任其為戶部左侍郎,兼理廣州市舶司事務。

待財政問題落地后,大家又討論了地方行政、軍務的部分細節,相關大臣又是唇槍舌劍一陣,也一一確定下來。這時候,朝會也已然過了一個多時辰了。

其中,新任的中書舍人王夫之提議,再過幾日就要正式進入光烈元年,也就標誌着這個小朝廷正式可以被稱呼為「光烈朝」,確立正統名分。

出於抵禦、討伐滿清以及安撫地方的需要,他建議朝廷應該正式提出一個政治綱領或者說口號,起到統一思想和陣線的作用。

聞此言語,一眾大臣也表示贊同。

別看這好像只是個口號或者虛頭巴腦的廢話,事實上,歷史中所有開創基業或大的戰爭都得有一個政治綱領才行,當年陳勝吳廣的「伐無道、誅暴秦」;光武帝劉秀的「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唐高祖李淵則是打着給隋朝報仇的旗號。

說到底,就是一個統一陣營目標,給大家明確大方向,也是讓天下人明白自己政治訴求的表態。

李艷雖然是後繼之君,但事實上和光武帝劉秀那種白手起家的情況好不了多少,所以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還是能起不少作用的。

王夫之既然提出了這個建議,自然也想好了可用的草案

他嚴肅的舉起笏板,朗聲對李炎道

「臣聞昔日太祖自江南地北伐蒙元,盡掃膻腥,遠驅戎狄,是時宋文憲公草《諭中原檄》曰:‘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建虜肆虐,侵縱我土,危我社稷,一如蒙元之禍。陛下可傳檄天下,明綱立志,以效太祖恢復華夏之功!」

「卿以為當立何為綱領?」

「臣以為若效太祖事,曰‘驅除韃虜,光復社稷,重昭典制,救濟斯民!"」

李炎連連點頭,想起了後世辛亥革命時為了推翻晚清政府,孫中山提出的十六字綱領,用在此時倒也很是應景。..

又是一番討論,大家略作修改後,正式確定十六字綱領為

「驅除韃虜,光復中華,重昭社稷,救濟斯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確立綱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