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第二十七章

第 27 章 第二十七章

張屏凝視柳桐倚,沒有說話。

柳桐倚神色則更歉然:“芹墉兄……”

張屏忽而開口:“柳兄要提誰的卷宗?”

柳桐倚道:“貴縣衙在查案件中,凡與曲泉石案有關的,我都想看一看。”

張屏道:“大理寺如何知道豐樂縣衙有曲泉石案的線索?”

無昧在心裏跌腳,阿屏吶,人不能這麼做事兒!柳公子前陣子剛幫了你一個大忙,特特地跑來給你送圖紙,你才能破了那個古井案。而今要從你這裏拿個案子,他上司吩咐他來,他也不能不來啊,你這就把臉子甩上了,讓人家日後還怎麼跟你處!

他忙打個哈哈:“阿屏,我大膽多嘴插句話,你跟柳大人都見諒哈。這裏不是談事兒的地方。柳大人到了之後連茶都還沒喝一口。不如你陪着柳大人找間屋子慢慢說話?”

張屏仍盯着柳桐倚,紋絲未動,柳桐倚道:“我不可多透露與芹墉兄,只想查看卷宗。”

張屏道:“請柳兄先取公函與我一觀。”

無昧捏了兩手心汗,柳桐倚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公函在此。”

張屏雙手接過,仍看着柳桐倚:“柳兄沒帶畫像?”

柳桐倚一愣,雙眼跟着亮了,卻眨了眨眼:“芹墉兄,什麼畫像?聽聞芹墉兄家中突現一具屍首,手握瓷片。前日挾持小殿下的婦人在豐樂縣衙牢內暴斃,疑兇系豐樂縣衙捕快,已失蹤,家中留下兩片碎瓷。馮大人與王侍郎現在查的蔡府,與曲泉石案疑有牽連。我這才過來的。”

張屏道:“瓷片我已上交與府尹大人。”

前天晚上,王侍郎與馮府尹方才各自從蘭大人和何郎中處確認了瓷片是泉瓷,這件案子與大理寺曲泉石案相關。

即便王侍郎或馮府尹立刻知會了大理寺,他們也只能先傳信回刑部或京兆府,最早昨天上午,鄧大人才能接到消息。

但看柳桐倚的衣着及面容,並非連夜趕來的模樣,應該睡了覺,洗漱過。

這時辰就對不上了。

“計算時日,府尹大人或侍郎大人若有文書知會大理寺,應在在柳兄動身之後,柳兄方才所說的案情,應是沿途及到達豐樂縣境內后所聽聞。所以柳兄前來,另有緣故。”

柳桐倚哦了一聲:“芹墉兄以為是什麼緣故?”

張屏的神色仍是肅然:“大理寺是否在尋一個人,與曲泉石案有關?”

柳桐倚徹底笑起來:“芹墉兄,你真是神了!怎麼就猜出我是來找人的!”跟着又從懷中摸出一個信封,從裏面取出一張紙,展開。

“我的確是因此人前來,芹墉兄可見過他?”

張屏接過紙,看到了意料之中的那張臉。

“昨日在豐樂縣與順安縣交界處的樹下,發現了一具屍體,十分肖似畫像。”

張屏再抬起眼,看向柳桐倚。

“畫中人,是誰?”

柳桐倚的神情也轉為肅然:“畫中乃前御史台伉監察。芹墉兄能否立刻讓我看看那具屍體?”

無昧打了個冷戰,小聲道:“阿屏,你和柳大人談公務,我就先告辭了。”

張屏點點頭,柳桐倚向無昧拱手:“多謝道長引我與芹墉兄相見。”

無昧忙不迭還禮:“無量壽福,這算啥事,柳公子不必客氣。”小碎步跑開。

張屏再問柳桐倚:“這位伉監察與曲泉石案有何關係?”

柳桐倚道:“此人曾任九江察院監察使。芹墉兄,我們邊走邊說。”

張屏便引着柳桐倚往縣衙後院的停驗之所去,一路聽柳桐倚簡述他來此的緣故。

“前日,伉監察的長子找到鄧大人報案,曰其父失蹤了。張兄應該知道,我們大理寺一般不接報案。”

按本朝律法,大理寺一般只審理從其他衙門提調的案件。凡與在任官員有重大關聯的案件,也統歸大理寺查審,但亦須經過調檔取證,並有吏部、刑部核准或朝廷的特別批文,方可受理。尋常人等不得自行前往大理寺報案。

“伉監察的長子託了一位熟人求見鄧大人。”

那位熟人約鄧緒出來吃酒,待鄧緒到了,伉監察的長子突然從屏風后撲出來,求鄧大人救救他失蹤的老父。

“鄧大人曰,如此乃越權上告,私約報官更是有違律法,大理寺不能受理。請他先報與地方衙門,待核審的確當歸大理寺查,大理寺才能接案。”

伉監察的長子哭道,家嚴或已逢不幸,某方才不惜萬死,相求大人。並取出一封信。

“原來這位伉監察,多年前就辭官歸鄉,一直住在秦州。其長子原為雲中府通判,將遷調隴南,正忙於整理箱籠時,忽接到其父來信,信的內容十分蹊蹺。”

信只有一張紙,兩行字——

「為父已獨往京城,汝速也跟來。」

“其實伉監察一直與次子同住。張兄可知那次子是誰?”

張屏搖頭。

柳桐倚道:“馮府尹和王侍郎在查的那位十幾年前亡於火難的蔡副使,伉監察的次子是他的女婿。”

張屏神色一凝。

柳桐倚繼續道:“伉通判甚是疑惑,為什麼父親前往京城未讓弟弟陪同,卻寫信令他跟隨。他正要派人去家中詢問,忽有一名從秦州的家僕前來,詢問伉監察是否在此。伉通判大駭,家僕道,伉監察突然有一天不見了,只給二爺留了一張字條「為父去汝兄處,不日將歸,勿念。」家裏急翻了天,立刻派人趕來問問老爺子到了沒。”

伉通判比照兩張字條,懵了。

伉監察平日不苟言笑,教子嚴厲,所以,應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想散心解悶逗逗兒子。

伉通判猜測老爺子可能是被綁票了。

但兩張字條都的確是伉監察的真跡,且運筆穩健。老爺子是如何在被綁之際從容寫出這兩張字條,並且將其中一張寄出?

究竟是老爺子臨危不亂,綁匪另有企圖,還是別有隱情?

雖有疑惑,有忐忑,伉通判仍是毅然地立刻動身趕來京城。

“伉通判到了京城后,伉家京城宅院的家僕卻說,伉監察確實回來了。”

眾僕從都說,當時伉監察是坐着一輛樸素的小馬車回來的,從趕車人的衣服和馬車的樣式上看不出來歷。

眾僕從都以為,這馬車與車上的僕役都是秦州那邊家裏的。

伉監察一個人進了宅中,吃了一杯茶,讓管事的拿過賬本來看了看,道,這次進京急促,未讓下人預先預備,就不歇在家裏了,另去朋友府上住。只吩咐好生打掃宅院,過幾天大爺也會過來。又讓管事的轉話,讓大爺在這裏等着他。而後便又登車離去了。

有僕從覺得奇怪,暗暗跟隨伉監察的馬車,發現馬車往淳和行館去了。

眾僕從十分激動,覺得老爺可能是要起複了。

伉通判聽罷一肚子疑惑,在宅中住了兩日,各處打探父親消息,然從伉監察的舊友到淳和行館看門的,都表示這段時間從未見過伉監察。

第三日清晨,伉通判接到了一封信,信封中仍是只有一張字條——

「陳曲折與大理寺,可見為父。」

柳桐倚道:“因伉監察是在京兆府失蹤的,伉通判亦屬外官進京,鄧大人便讓伉通判到吏部稟陳進京緣故,再到京兆府報案。此案起處在地方,失蹤者其子是地方在任官員,且此案干係大理寺舊案。故可速速轉到大理寺。”

張屏道:“伉監察本人並非在任,監察使一職極容易得罪人,何以斷定此案與曲泉石案有關?”

只憑字條里“曲折”二字有個“曲”字?

牽強。

如果只看這些線索,就算伉通判接到的字條里說了大理寺,這也應該是刑部的案子。

柳桐倚不能說,其實鄧大人一直有留意壽念山一案。結案之後,鄧大人就意味深長道:“以王硯之急進,馮邰之惜時,結案之後竟還雙雙盤桓在豐樂縣城,必各自另有所察。那個綁了殿下與蘭珏之子的瘋婦,是把倆孩子關在蔡府舊址的一個地室罷。或就是此地,要翻新土。”

於是當鄧大人見到伉通判時,立刻就想到了伉家與蔡家的關係……

再看到伉通判在京城接到的那張字條中的曲字,更不難想到十幾年葬身火海的蔡副使、而今失蹤的伉監察這對親家,與九江及曲泉石的聯繫。

為什麼字條點名讓伉通判違法越級找大理寺?

鄧大人常曰,查案,需得抓住一絲虛空之氣也能嗅出案情。

“此案簡直腥氣撲鼻。”鄧大人望着字條說。

張屏又看看柳桐倚:“柳兄還沒說,你為什麼會來豐樂?”

柳桐倚一嘆:“我正要說。因為伉通判又收到了一封信。”

信封內仍是只有一張字條,上書五個粗糙的大字,絕非伉監察筆跡——

「汝父在豐樂。」

張屏皺了皺眉。遙遙見燕修與桂淳自另一條岔路向他們迎來。

燕修望見柳桐倚,眯了眯眼,露出客氣微笑,遠遠施禮,桂淳立刻拱手,綻開笑容。

張屏停下腳步:“只有字條,沒有別的?”

柳桐倚搖頭:“沒有。”

張屏再問:“他哪日收到的信?”

柳桐倚道:“前天早上。伉通判立刻告知了大理寺,故鄧大人即刻派我前來。”

那麼,柳桐倚應該是昨天趕在京師巡防營到達之前進了豐樂縣城,找了地方住下,今早才來衙門。

燕修與桂淳見張屏與柳桐倚駐足談話,識趣地未有上前。

張屏再問:“伉監察的長子到京城后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哪一天?”

柳桐倚道:“六天前。”

六天前,散某的屍體已經躺在菜窖里,但尚無人發現。

前天,蔡府遺址的地室被挖出,王大人和馮大確定了案子裏一直出現的碎瓷是曲泉石所制之瓷。

昨天,伉監察的屍體出現在了豐樂縣與順安縣交界處的樹下……

柳桐倚望着張屏擰起的眉頭:“芹墉兄可是有了推測?”

張屏抬起眼皮:“柳兄來時,伉監察的案子是否已轉到了大理寺?”

柳桐倚微微一笑:“昨夜必已轉到。芹墉兄可看公函,日期是今日。剛剛飛鴿傳書與我。”

張屏面無表情:“鴿子帶不動硬封公函。”

柳桐倚繼續微笑:“飛鴿傳書僅是代指,乃我大理寺特殊的快速傳信之法。不論我今晨如何得來,此時我將公函交與豐樂縣衙時,公函絲毫無違制之處,對否?”

張屏轉身,沉默前行。

柳桐倚輕快地追上他:“芹墉兄還未告訴我,你怎麼猜到了我的來意。”

張屏道:“因為那具屍體。”

案犯的每一步,都在操縱查案的人去往他希望的方向,彷彿拈着棋子前行。

樹下的屍體雖然姿勢與手中的瓷片都表明了他與案件的聯繫。然而誰也不認識死者,讓案情進展有了困難。

這不是兇手想看到的。

他一定會用某種方式,告知官府屍首身上的線索。

柳桐倚突然到來,並非偶然。

是案犯讓他來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張公案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張公案2
上一章下一章

第 27 章 第二十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