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強諸為兵,羸者補戶

第十章:強諸為兵,羸者補戶

東漢末年,黃巾之始,天下大亂,有潘臨、彭綺、彭式、費棧、祖郎、嚴白虎、金奇、毛甘、黃亂等諸多地方割據勢力,因社會動蕩,或者不納王租而佔山為王,被統稱為山越

山越居于山中,不事生產,強擄搶掠,為禍甚大。

歷史上赤壁之戰爆發之始,孫權曾言給予周瑜精兵五萬但最後只給予了三萬,何也?

是孫權不信任周瑜嗎?

事實上是因為山越作亂後方,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命大將再領精兵,征討之!

不僅如此,還有其他的例子

建安八年,孫權西征黃祖,正待破城之時,山越復起,嚴重威脅孫吳後方,迫使孫權撤兵。

但萬物有利亦有弊,只看統治者如何應用。歷史上孫吳政權為了征服山越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建安二十二年,陸遜建議孫權,克敵定亂非眾不濟,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難以圖遠。於是命陸遜征討會稽、丹陽、新都三郡的山越,將俘獲之人強者為兵,羸者補為民戶,得精卒數萬人。吳嘉禾三年(234年),孫權拜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恪移書相鄰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後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只修繕藩籬,不與交鋒。待其穀物將熟,縱兵芟刈,以飢餓迫使山越出山求活。諸葛恪將其中精壯四萬人選為兵士,余者遷至平地充作編戶

經孫吳數十年的殘酷征討,江南絕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原地區,一部分用以補充兵源,一部分成為編戶,調其租賦,或為私家佃客

事實證明,只要略得當,山越之民亦可化為孫權爭雄天下的動力。

眼見周瑜如此,孫權更是迫不及待的準備傾聽周瑜的高見。

主公!

周瑜再次行禮道:

山越作亂於郡縣,其本質上依然是山中缺乏糧食,迫不得已而為之的決定。因此征服山越,不能一昧的武力征討,關鍵在於恩威並施。

我們可以發放公文給四郡所轄屬縣的長官,命令各郡嚴守疆界,嚴肅法紀,已歸順的山民,一律設屯聚居。隨後,調集各路將領,派兵據守險要峪口,修築圍困工事,不與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搶收田野成熟的稻穀。

同時我們應該給各縣縣令下令:山民揚棄惡習,接受教化,應當安撫。遷到外縣的山民,官府不得隨便懷疑,加以拘禁。

這樣一來,山民周遺,過去橫暴為惡,如今困迫無路,只好出山

只要加以伸以仁德,必能永除山越

所以依瑜之見,對於南方作亂的山越,他們反常地聚集於一起,若是我們可以聚而殲之,必可一勞永逸。

公瑾的意思是,在孤北征廬江之際,不顧南方局勢,尚不處理,引蛇出洞,尋而擊之

孫權沉吟道。

主公,所言甚是。

周瑜踱步大堂,緩緩道:

南方山脈縱橫,若我江東以大軍討之,山越必將進山避我軍隊,恐為曠日持久之戰,唯有主公領兵北征廬江之際,後防空虛,山越方肯傾巢而出。

不待孫權恢復,張昭便質疑道:

建威中郎將之言,屬實冒險,若山越攻破會稽,則我江東便生靈塗炭。

周瑜聽到張昭的質疑,也不再爭執,畢竟此真乃冒險之策,收入總是風險成正比,便最後向孫權建言道:

山越傾巢而出雖為危機,亦為時機,山越雖人多勢眾,然其缺乏糧草,主公可遣一員上將,繞其後方,亂其糧道,亦有可取之際。

至於如何決斷,我等唯主公馬首是瞻!

言罷,周瑜便應聲回列,閉目養神,靜候命令。

群臣亦不再多言,等候吳侯孫權的最終決策。

孫權思慮良久,遲遲不能下決斷,驀然間他想到了曹操,未來的天下第一諸侯,大漢十三州有其九的北方霸主,心神所動,已有決斷。

昔日公瑾追隨先君創業江東,何其難也!今孤繼承兄長之志,當提兵北上,拯救天子,匡扶漢室,成五霸之基業,何懼山越蠻夷也!

孤便依公瑾之策,不日提兵北上,遣一上將亂山越糧道,待北方事畢,吞滅山越!

至於南軍主將,孫權的目光掃過眾將,一一排除人選,最終想到了賀齊這一擅長山地作戰的猛將

以賀齊為南部都尉,領精兵三千

眾文武見孫權心意已決,且賀齊昔日隨孫策建立了赫赫功勛,乃是一員猛將,也無甚意見。

同時孫權又對周瑜道:

江夏黃祖,吾家之敵也!還請公瑾復為巴丘守將,為孤御之!

巴丘,江東抵禦荊州的最前線,江東之中只有周瑜鎮守,方可令孫權安心。

諾!

周瑜應聲道

江東存亡,便有賴於諸公了!

孫權道

“我等必竭心儘力,護我江東!

眾臣齊聲高喊,經久不息。

………

會稽郡,建安縣。

賀齊正與院中習武,一把長刀舞的是虎虎生風,奪人心魄,氣勢非凡,只是眉宇之間始終有一抹哀愁縈繞。

都尉,主公有制令

一名小吏上前輕語道。

賀齊連忙奪得文書,片刻后眉宇間的哀愁盡散,

“先君待吾不薄,我自當為新君馬前卒,更何況新君賦予我如此之重任乎!

賀齊喃喃自語道。

久違的陽光照射在文書之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幾個大字更是燦然生輝!

戰爭的號角即將升起,英雄的時代即將到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吳太祖本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吳太祖本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強諸為兵,羸者補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