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變邸鈔(下)

第十七章 天變邸鈔(下)

眾人長噓一口氣,轉而又不住地抱怨,這一日的辛苦又付諸流水,飯錢都沒了着落。

李木見吳秀才一臉沮喪的樣子,就拉了他出來往街市上走。找了家小館子,要了一盤醬肉幾樣小菜,一屜饅頭。

吳秀才雖早已腹中空空,但還是推辭道:

“初次相識,哪能受你這等恩惠?”

李木笑道:

“兄台哪裏話來,區區一頓便飯而已,小弟以後若也做了這抄寫的文書,還少不得兄台指點呢。”

吳秀才一臉真誠地說道:

“旦憑公子吩咐,只要力所能及當全力相助。”

“公子不敢稱,你叫我李木便可。王恭廠一事,吳兄可有其他文章記述?”

吳秀才一聽,滿臉露出得意之色。

“除邸報之外,自是有幾篇雜記,只是還未潤色成稿,李兄如有興趣可隨我回報房一覽。”

“不急這一時,先吃飯,這家魯膳軒的醬肉還是鼎鼎有名,館子雖小色味俱佳。”

說著夾了一筷子醬肉到吳秀才的盤子裏。兩人邊吃邊聊,這吳秀才倒是不生分,把李木當作同道中人,話語間儼然成為相交多年的朋友。

說起火神廟的那篇雜記,吳秀才嘆氣說道:

“這邸抄若只按邸報所寫平淡無味之事,便是無人理會,因此文章不免要盡駭人、誇大之能事,以博大眾一閱。那火神出走,非邸報所載,亦非寺中僧人所言,全憑心中所想也。”

又道:

“從前日邸報上看,這王恭廠一案,其實第二天便有了定論,御史王業浩上奏說接到塘報:奸賊差姦細十人,於四月二十七日齊至京師,潛圖內應,疑有姦細私焚火藥,乞敕嚴防密稽。”

吳秀才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道:

“就連吏部和兵部也合詞上奏執此一說。你猜皇上怎麼說?上是之。”

李木一臉震驚:

“這麼說王恭廠一案不是天災而是姦細作亂?”

吳秀才嗤了一聲,不屑地說道:

“一個七品御史哪裏會曉得姦細之事,定是受人指使為有司推脫干係,即便是有姦細作亂,他王御史又不是天降大神,如何事發第二日便偵知此案?”

“那聖上為何還予認可此說?”

“人言當今聖上好嬉戲,疏於朝政,況大臣們眾口一詞,料也是不願深究此事吧。”

此言一出,兩人頓覺不妥,都拿眼四下張望,見沒人注意這才閉了口不再多說。

吃過飯,李木隨吳秀才回他供職的報房。這是一處不大的院落,正房三間,左右廂房各一間,院子裏稀稀拉拉種着幾棵竹子,正中有一口大缸,裏面養着幾條巴掌大的金魚。

吳秀才領着李木進了左廂房,看來這是他住宿和辦公的地方,不大的屋子裏只有一張矮炕一張書桌一個木櫃再無他物。

吳秀才給李木倒了碗涼水,不好意思地說道:

“寒舍甚是簡陋,李兄莫要笑話。”

說著從木櫃裏取出一摞草紙放到桌子上。

“這是這幾日謄抄的邸報和我作的幾篇雜記,你先看着,我趕緊把今日的邸報錄下。”

說著攤開紙開始默寫今天的邸報。

李木先是看到巡城御史與工部的統計上奏,此次事故統共造成“塌房一萬九百三十餘間,壓死男婦五百三十七名口”。與自己目測的差不多,看來所謂“死者二萬,傷者無算”是有人誇大其詞的說法。

還有御史王業浩的奏疏:

“臣等於辰刻入署辦事,忽聞震響一聲,如天折地裂,須臾,塵土火木四面飛集,房屋樑椽窗壁如落葉紛飄。臣等俱昏暈,不知所出。”

都察院署衙就在刑部街察院衚衕,離火藥局很近,上面記述的應該是當時的實情。

李木又看了幾篇吳秀才寫的雜記,除猴子抄錄的那篇“火神出走記”外,還有幾篇也頗為有趣:

“有一人,因壓傷一腿,卧於地,見婦人赤體而過,有以瓦遮體者,有以半條腳帶掩者,有披半邊褥子者,有牽一幅被單者,頃刻得數十人,是人又痛又笑。”

又一篇寫道:

“灰氣散處,一赤條條短髮無須男子懷抱一寸絲不掛之八旬老者立於當街,久而未去。忽老者驚覺,跳而對罵,后二人皆不知其所蹤也。”

李木一驚,原來那天懷抱老頭的走光秀被有心人看了去,還讓這吳秀才記了一筆,趕忙把這一篇藏入懷中,掃了一眼正在伏案疾書的吳秀才,心想這人倒也下了一番苦功,有的沒的,實的虛的寫了這許多。此時吳秀才默寫已畢,李木拿過來看正是被東廠收回的那則邸報,隻字不差,末尾卻加了一句“魏忠賢謂妖言惑眾,杖一百,乃死。”

李木驚愕道:

“魏公公乃司禮秉筆太監,東廠廠公,人們都稱他為九千歲,畏之如虎,你就這樣直呼其名,就不怕那些凶煞一樣的東廠中人嗎?再者,邸報中也沒有將那欽天監杖斃一說呀。”

吳秀才一臉正氣,憾然道:

“大明自立國以來,諸皇聖明,但也出了王振、劉謹、汪直、魏忠賢這等權閹,惑亂朝綱殘害忠良,倚仗權勢,濫施刑獄,打壓朝臣,欺瞞聖上,禍害百姓,這等不忠不賢之奸佞當得而誅之。官府中人懼之如狼,我一介草民何以懼之?天啟四年以來,死於魏忠賢之手的忠良不知凡幾,多寫一個欽天監又有何礙?”

李木一臉驚愕,暗自思忖,他一個連飯都快吃不上的窮秀才卻有如此言論,背後一定有人指使,不知這報房是什麼背景,與什麼人或什麼勢力有關。李木又聞到了陰謀的味道,便試探着問:

“吳兄可知這報房是誰人所開?與官府可有干係?”

吳秀才似有所警覺,警惕地說道:

“李兄何有此問?報房自是民間好儒之士所開,與官府毫無瓜葛,適才所言出自內心,有感而發,為百姓鳴不平,為蒼生求公道是讀書人的本分,還望李兄莫以為吳某迂腐,笑話了去。”

李木忙道:

“吳兄風骨李木自是佩服得緊,哪裏有笑話的意思。只是這王恭廠災變千頭萬緒,事務紛亂,如無報房背後主持,吳兄如何詳述其全貌?”

此問正中吳秀才下懷,得意地一笑說道:

“此文早已成竹在胸,我意以邸報為實,民間傳聞為虛,以當天之事追溯事前,延伸事後,各色人物上自皇帝、朝臣官員,下至吏目、士紳、僧道、轎夫都要有所詳述,以細微觀全貌,必將成一華文名篇得以流傳。”

“不知文章可有了題目?”

“就叫做天變邸鈔。”

李木心想這種文章真真假假只是個被人利用的工具,在朝堂和民間還不知引來多大的爭議,後世編修正史卻多處引用此文,千古謎案正是出自這一篇奇文。歷史就這樣被人任意打扮,李木心中五味雜陳,故作嘆服道:

“天變正是上天警示之意,題目也是點睛之筆,將來成文必將永世流傳,吳兄也會聞名天下。”

不料吳秀才連連搖頭道:

“我看還是佚名為好,我只為記錄災變實情,為後人留下可查史料,功在千秋不為名利。”

李木點頭稱是:

“好個功在千秋,不為名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朝卧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朝卧底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天變邸鈔(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