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騷亂
沈霽等三十名學子們被安排進行宮之後,每天的任務便是朗讀那篇祭祀獻文,生活起居皆由專門的宮女服侍,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可誰也猜不到這看上去很正常的三十名學子的行為全是在別人的操控下進行的。
這三十名學子中最痛苦的便是沈霽了,其他學子都是完全被控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知覺,只有沈霽,他的腦袋依然是清醒的,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每天就像機械人一樣做着所有的事。
一連三日之後的清晨,皇帝的車隊終於到了離泰山不足三十里的地方,御林軍先鋒部隊提前趕至泰山行宮向此次大典的負責人沈行儉彙報消息,而後一道悠揚洪亮的鐘聲從行宮前的祭祀天壇響起,迅速傳遍整個泰山,泰山的防衛此時也正式進入了最緊張的時刻。
而伴隨着這道鐘聲之後,沈霽和其他學子們所在的房間被打開了,負責守衛行宮右側大門的宮將軍親自進來通知他們前往行宮外的天壇腳下***,迎接皇帝陛下的到來。
祭祀用的天壇就建在行宮正南方向,正對着泰山,足足有十丈之高,沈霽看到這個天壇后,也是不得不被這天壇的威嚴所震撼,雖然只是一座祭祀天壇,但是其雄偉壯觀絲毫不亞於後面的行宮。
整個天壇內部由巨型石塊堆積而成,四四方方,長寬各有數丈,為了趕時間,這些巨型石塊皆都是從泰山本地開採而來,而四周再以大理石裝飾,看上去非常的氣派。
天壇腳下早已佈滿了軍士,而參加此次大典的文武官員則全部站在天壇的北側,此刻他們都已經站好位置,只等皇帝的到來。
沈霽等三十名學子則被宮將軍安排在離天壇最近的一塊地方,他們得到的指令則是一會跟隨皇帝一起上天壇。
就在所有人準備就緒之際,又是一道鐘聲響起,皇帝的車駕離這已經不足二十里,而這時,駐守在泰山驛站的賀統領以及他的兩個跟班也走出了大營,看着西邊有些灰暗的天空,賀統領的臉上升起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隨即他看了一眼泰山驛站對面的樹林裏,冷哼了一聲,因為張定寇此刻正藏在那裏,一連三日他都沒敢出來,只是在坐在那裏乾等着,苦思對策,賀統領其實早就發現了他的存在,但是卻一直沒有動他。
此時通往泰山方向的每個進出口皆都站滿了士兵,毫不誇張地說,如果現在有人敢硬闖泰山,和自殺無異。
然而沒人注意的是,此時西方的天空之上出現了一塊淡淡的黑影正在慢慢向這邊靠近,並且隨着這塊黑影的越來越近,泰山附近的野獸像是感受到了什麼,發出了亂吼亂叫的聲音。
所有人都在靜靜地等待着。
而就在這時候,曲寧郡的數個縣突然發生了動亂,特別是沈霽的老家阜城縣城內突然出現了數百名手執兵器的狂徒,他們見人就殺,並且四處縱火,搶奪財物,這些人看上去雖然全是些生面孔,不像本地人,但是對縣城的道路卻是極為的熟悉,很明顯這是潛伏阜城許久了,只待今天行兇。
一時間整個縣城內陷入了巨大的騷亂當中,捕頭顧劍章收到消息后,大驚之餘,連忙率領捕快和衙役們前去鎮壓。
由於縣城內的士兵大部分被郡里調走了,所以此時的阜城和其他大部分縣城一樣屬於無兵駐守的狀態,誰會想到在這個特殊時刻,縣城內部會發生動亂。
顧劍章率領手下在彩霞街和這群狂徒來了個正面遭遇戰,一番交手之後,顧劍章這才發現這群人不光是有備而來,而且個個都是練家子,加上人數優勢,顧劍章手下的這幾十名捕快紛紛不敵,邊戰邊退。
顧劍章雖然勇武過人,但是面對這數百名狂徒不要命的圍攻,也是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此刻他只能期盼着捉刀人秦壽在收到消息后能立馬率人過來支援,畢竟顧劍章對他的實力還是非常了解的,此刻整個阜城只怕也只有他有這個能力打退這些狂徒。
然而就在他們被打得節節敗退的時候,秦壽依然沒出現,並且令人絕望的是對方的人數竟然是越來越多,阜城縣城內的所有狂徒似乎都在向這裏集中,這要是要把顧劍章這些人都給滅了的節奏。
就在這萬分危急關頭,突然從遠處飛來了一把長劍,長劍所到之處,狂徒紛紛倒地而死,顧劍章大喜過望,連忙仰頭看去,不是別人,正是在家休息的沈彬。
一看是沈彬,顧劍章這才想了起來,沈彬已經從軍隊裏回來好些天了,不過由於自己公務太過繁忙,他還一直未去沈家拜訪沈彬,想不此刻竟然在這遇見,真是又驚又喜。
看見沈彬來了,顧劍章連忙大聲叫道:「沈將軍,幫忙把這些狂徒給抓起來」。..
沈彬聽了,朝着顧劍章點了點頭,隨即拿起長劍朝着這批人沖了過來,而這些人先是被沈彬的武力給鎮住了,隨即紛紛調轉方向,朝沈彬攻了過來,一場混戰爆發了。
與此同時,曲寧郡的各個縣城皆都發生了規模不等的騷動,但是身在泰山行宮的郡守大人卻毫不知情,此刻他正和其他人一起正在緊張地等着皇帝的到來。
伴隨着最後一道鐘聲,皇帝的車駕終於出現在眾人眼前了,只見御林軍統領陸雲一身戎裝騎着戰馬走在隊伍最前方,和他並肩走在一起的還有一位穿着儒家衣裳,打扮得像位夫子的儒雅男人。
在這兩人之後便是大股身穿金色鎧甲的御林軍部隊,隨着大股御林軍進場,整個天壇腳下可謂六色,旌旗飄揚。
最後,一輛由九匹戰馬拉着的豪華馬車緩緩停下了,這輛馬車相當的大,比之普通馬車要大上三倍不止,馬車四周的車簾都鑲嵌着黃金寶石,閃閃發光。
「恭迎陛下」,站在馬車旁邊的大內太監曹公公一邊大聲喊道,一邊輕輕將車簾掀開。
隨即場上所有文武百官連同士兵將校一起下跪迎接,大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