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困厄
江南吳越之地有一青峰鎮,鎮東頭有一個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名叫蕭田莊,顧名思義,這裏住着蕭姓和田姓兩姓村民,這裏民風純樸,山青水秀,村前一條清澈的河流從東往西綿延數百里,長年水流不斷,如一條玉帶環繞村前,村後山脈連綿起伏,與道家聖地碧雲峰遙遙相望,蕭仁山就是這個村莊一個毫不起眼的村民,他生得體形消瘦,憨厚質樸的臉上佈滿縐紋,一看就是個老實本份的莊稼漢,年近五旬,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妻子吳氏寬厚仁和,家裏有三畝薄田,夫妻二人長年耕作也只能勉強餬口,兒子蕭峰已經滿八歲,女兒蕭瑤年僅五歲,因為家境貧寒,八歲的蕭峰至今還沒有上學,平日裏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事,有時也跟隨父母去田間勞作,村裏有一個私塾,裏面儘是家境較好的學生在那裏上學,私塾先生名叫田文清,他多次叫蕭仁山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學堂讀書,但每次都被蕭仁山婉拒了,因為貧窮他顧不上孩子蕭峰的前程,田文清也只得暗自惋惜,可惜了這個頗具天分的孩子,本是讀書的好苗子,卻因為家境貧寒而白白地埋沒了人才,田文清之所以這麼惋惜,是因為有一天他無意中發現了蕭峰這個孩子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和不錯的天賦。
這一天,蕭峰早早地起床去山上打了一捆柴回來,和往日一樣路過學堂的時候,他爬在窗口,看田先生講學,田先生帶着學生們念《幼學瓊林》裏面的文章,蕭峰也跟着他們一起念,這個情景,田先生也看了多次,他暗自欣賞這孩子好學上進的精神,因此沒有制止他偷學的行為,相反在心裏讚賞這孩子強烈的求知慾,因此下課後,他走到教堂外,考較了蕭峰一番,發現這個孩子頗為機靈而且博聞強記,對於聽過的知識都能背誦出來,因而把他領到教室來,讓他做為旁聽生參加學習,只是教室里沒有多餘的桌椅,蕭峰只得站在教室的最後排聽課。
放學后,田先生告訴蕭峰叫他明天早上帶上桌椅來教堂坐着聽課,蕭峰迴家后把先生的話告訴了父親,父親卻表示反對,說什麼沒有給先生一文錢,怎好讓孩子去聽他的課,老實本份的父親不僅不讓蕭峰去學堂,而且從此以後再也不許他偷學了,蕭峰雖然是個孝子,平日裏對父母親的話無所不從,但這一次竟表現得反常,他沒有聽從父親的話,繼續忙裏偷閑來學堂聽先生講課,父親見他如此執着於學,勸阻了幾次,見他依然顧我也只有聽之任之。
從此後,先生授業的學堂里多了一位免費的學生,蕭峰在先生的諄諄教導下,學業日益精進,因為他的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也特別努力,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用功,他的成績是全班最出類撥萃的,先生對他特別喜愛,與其他孩子不同,蕭峰除了上課外,還要負責做許多家務事,比如砍柴打豬草餵養雞鴨和豬,這些事他做起來無一不得心應手,除此之外,農忙的時候還要跟着父母親一起去田地里勞作。他的勤奮令先生括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