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序

第0章 序

序一、宋高宗其人

提起宋高宗趙構,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一定是——昏君、冤殺岳飛、投降派、懦弱。

然而真實的趙構絕非這麼簡單,我對他的評價是這樣的——一個才能卓著卻又自私、貪圖享樂的普通人。對他來說,做一個清閑富貴的王爺過着躺平的生活才是他的夢想,卻不想時代將他架上了皇帝的位置。

終其一生他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着,終於在55歲得償所願成為了太上皇,安安靜靜享了25年的清福。我們怨恨他不夠偉大,卻無法保證自己在他的位置上能比他做的更好。

史書記載趙構“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

一石五斗雖然比不上岳飛這種可挽弓300斤的人形高達(宋斤92.5斤一石,300斤也就是將近三石)。但是已經超過了當時武學上捨生(優等武學生)一石三斗的水準。而且趙構的書法也頗有造詣,對後世影響頗大。

也就是說趙構文武雙全,可謂是貪圖享樂的宋朝皇室中的一股清流。

如果說史書可能有美化的成分,那麼看看他收拾起來的這個爛攤子,就可以看出趙構是並非是一個昏庸的人——

軍事上:北宋禁軍精銳野戰軍團幾乎全軍覆滅,幾乎徹底失去和金軍野戰的能力。只有少數如西軍、八字軍可以與金軍抗衡。許多將領趁機擁兵自重不聽號令、劫掠州府。

財政上:長江以北一片焦土。江南地區雖稍好,卻也沒有從六年前的方臘起義和徽欽二帝花石綱的盤剝中恢復元氣。靖康之變更是導致北宋在汴京積累百多年的財富被連鍋端走。

內政上:中央官僚體系幾乎全軍覆滅,只有數人因機緣巧合僥倖逃脫。同時大批流民、潰兵聚集成了難以計數的叛軍、流寇。單單形勢比較“穩定”的江南,就有十餘股擁兵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叛軍!

而繼位時年僅20歲,一直做閑散王爺的趙構本人更是既沒有政治根基,也沒有執政經驗!

總之就是要權沒權、要兵沒兵、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外有強敵、內有叛亂。整個國家都處於半失控狀態。

這樣的局面,趙構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和南明、漢獻帝的下場一樣,能做到東晉司馬家“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都不錯了。

然而事實是趙構不管再怎麼狼狽,依舊大權獨攬,沒有被權臣挾持。不但擋住了金軍的進攻,還越戰越強、有逆推回去的態勢。(雖然最後自己慫了,明明能把金人推到黃河以北去,自己卻主動求和。)

一個團隊如果一把手愚蠢,那哪怕底下人再能幹都沒有意義。僅僅看結果,也可以推論出趙構至少政治手腕足夠優秀。

而且趙構也曾經是一個熱血男兒。他不但主動進入金營做人質,面對金軍副元帥完顏宗望的斥責和威脅時也毫不畏懼。

以至於完顏宗望嚴重懷疑趙構的真實身份,將他換了回去。也正是因為如此,趙構後來才有機會成為唯一幸免於難的皇子。

然而,如果僅僅如此,趙構搞不好真會成為漢光武帝第二,再造大宋。關鍵在於——趙構繼位為帝后突然變得患得患失,雄心壯志全部消散,開始變得自私而且貪圖享樂。

唯一能夠解釋這一切的說法也只能是這樣的:趙構本來是一個雖然不受重視,卻頗有才幹和雄心壯志的邊緣皇子,但是閑散富貴的幼年生活也在他心中種下了佛系的生活態度。

所以在國家危亡之際,從小缺乏父愛的他為了博得父親的青睞,能夠站出來為父皇分憂。然而在見識了父兄的下場后他被嚇破了膽,突然到手的皇位讓他迷失了本心。從此早年心中那佛系的生活態度,開始佔據了他的內心,躺平成了他此生唯一的追求。

這就像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少年時代滿懷雄心壯志認為世界都在自己掌中,然而人到中年遭受社會毒打后就只想有個安穩清閑的生活。

所以但凡有條件,他第一個反應就是求和。遺臭萬年什麼的他根本就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他更不在乎,在唯一的兒子夭折、他自己又失去生育能力之後,就更不在乎了。

他只想安安靜靜的享受生活,只想把母親和髮妻、女兒接回來團聚。

所以——所有阻礙他的人,都得死!沒有什麼比他自己和家人更重要。

也正因為如此,才可以解釋趙構後來為什麼明明大權獨攬,卻早早主動退位當了25年太上皇。

他,其實就是一個自私、懶惰的普通人,卻不得不身處在一個無法自私和懶惰的位置和時代。

序二、當前形勢

本書的劇情從建炎三年二月三日開始,介於大多數人對這段歷史可能除了岳飛、金兀朮、秦檜就不知道別的了。這裏簡單介紹一下此時天下形勢,以清除各位讀者閱讀時的障礙。

話說靖康二年,金軍第二次南侵。經過徽欽二帝和童貫等無能大臣的一系列迷幻操作,靖康之變發生了,徽欽二帝連帶着王公大臣全部被金軍俘虜,北宋滅亡。

而九皇子趙構因主動外出求和被宗澤保護起來幸免於難。

不久趙構在商丘繼位為帝,年號“建炎”。隨後趙構一路南逃至揚州,將黃河防線丟給宗澤。宗澤也將黃河防線打造得猶如鐵桶一般,金軍屢次南侵不能得手。

然而不久宗澤去世,趙構派無能的杜充接任開封留守,自此黃河防線逐漸崩塌。

同時介於此時宋朝禁軍幾乎全軍覆滅,於是趙構將尚有戰力的軍隊重新整編為——御營軍、東京留守司軍和陝西軍三支軍隊。

東京留守軍,原為著名抗金將領東京留守宗澤創立,多為各路禁軍的潰兵和勤王兵馬重新整編。宗澤去世後由杜充統領,主力軍隊大約五到十萬。原本此外還有幾十萬被宗澤招降的抗金義軍,后被杜充驅散。

岳飛從河北歸來后就加入這支軍隊中,此時他只是一個手下兩千左右人馬的中級將領“都統”,軍銜武功郎(正七品,相當於現代團長)。

御營軍主要為趙構稱帝前匯聚到他身邊的各路勤王軍馬。這些人有擁立之功,也是趙構最信任的班底。

這支軍隊包括韓世忠的御前左軍和張俊的御前右軍,以及奉國軍節度使、御營使司提舉劉光世所部。這就是後世所說的“中興四將”、“南宋七王”中的三個。

(南宋七王是指南宋高宗、孝宗、寧宗時相繼追封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將領為七王。即蘄王韓世忠、鄜王劉光世、循王張俊、鄂王岳飛、和王楊沂中、涪王吳玠、信王吳璘。其中前面四人就是“中興四將”。這些人是南宋抗金力量的核心。)

統領他們的是知樞密院事、御營司都統制王淵,原真定府總管、征方臘時的先鋒。這支軍隊約三萬人,除了保護宋高宗以外,還要清剿肆虐各地的亂匪。這支軍隊核心是勤王的西北軍,戰力還算可觀。

陝西軍分為六路,總共約18萬正規軍。由於之前北宋和西夏摩擦不斷,所以這是此時宋軍中唯一從實戰中錘鍊出來的強大軍隊,也是戰力最高的軍隊。湧現了包括种師中(種家將)、姚古、折可求(折家將)等名將,可惜大部分或戰死或被迫投降金軍。

此時劉錡、吳階、吳磷這三位名將就在西北軍中。吳階、吳磷這吳家兄弟也是“南宋七王”之二,劉錡則后被追封吳王。此外韓世忠、劉光世、楊惟忠、張俊等名將也都出身於西北軍。

不過此時陝西軍中的最高級將領是節制司都統制曲端,由他輔佐文臣延經略使王庶統領六路軍馬。但是曲端和王庶不和,所以曲端經常不聽調遣。

此外,楊家將後人楊沂中在趙構身邊擔任侍衛總管“閤門祗候”,也就是七王中的另一位,手下有不到兩千部隊。另一個軍中重臣苗傅率所部八千人,此時在杭州保護着趙構妻兒以及孟太后等後宮成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炎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炎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0章 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