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013

從臘月廿三開始,家裏便隔三差五地開始請菩薩了。先是十二月廿三灶司菩薩送上天,灶司爺這一天要上天庭去開會,將這一家這一年的好事壞事,好言惡語都要去彙報一下,因此家家戶戶都要請灶司菩薩,希望灶司爺能去天庭替他們多多美言幾句!

祖母將六碗蔬菜放在灶膛上面,放了三隻酒盅和三雙筷子,還盛了三盅新米飯排列整齊后,再將年糕和粽子放好,點好香燭,一邊拜着,一邊輕聲喃喃着:“灶司老爺聽我言,今日五更你上天,惡言惡語請繞邊,好言好語帶上天!”榮然也被要求來拜的,倒過三回酒後才算結束,終於可以吃晚飯,祖母還要把炒熟的蠶豆裝一小碟放上去,說是灶司爺五更去天堂的馬糧。

“廿三祭灶神,廿四撣蓬塵。”灶司爺上天以後,接下來的幾天就是女人們最忙碌的時候了,廿四家家撣塵、洗掃,將自己住的房子、庭院、門窗、桌椅板凳等,里裡外外全部清掃一遍。

廿五這一日宰殺好活口如雞鴨豬魚,這以後直到來年正月初十都不能動刀宰殺,否則會給家人帶來不吉祥。

廿六無大事,上午去市場裏買回來油鹽醬醋糖茶酒等過年必需品,再把正月里走親訪友要用的桂圓荔枝冰糖糕點這些南北貨配好,省得臨時買不着。下午把過年要吃的食材清理乾淨,掛好瀝干。桃符春聯貼起來,福字斗方朝門外,門神分開兩邊站,燈籠掛在屋檐下。一派豐衣足食的場面展現在天地之間。

廿七煮福禮,把掛好瀝乾的全雞全鵝和一刀肋條肉煮熟。利用餘下的紅火燼,炒花生,炒瓜子,炒蠶豆,炒番薯片,炒爆米花。炒好晾涼,放入青花的彩瓶,正月里待客。

請祝福菩薩一般在農曆廿四至廿八間進行,大多數人家都在廿七或者廿八進行。兩張八仙桌按“橫神直祖”這個規矩擺放,就是八仙桌桌板縫在請菩薩的時候是橫對着大門,而祭祀祖先時將桌子轉過來將桌板縫直對着大門的。

外面的天已經很冷了,榮然和妹妹兩個人不斷跺着腳來取暖,肚子早已開始餓得咕咕叫了,但大人們依然有條不紊地在按部就班着準備請年菩薩的各項工作,在他們心中這是一年年底最隆重的總結,年菩薩請的好不好也是來年萬事順不順利的原因。因此,榮然因為肚子餓會忍不住嘟噥着這短命的菩薩請的沒完沒了了,這話被孫繼剛聽到了,便會讓他呵斥幾句的,若祖母聽到了,她會拿着毛紙趕緊在他嘴巴上擦幾下,意思是:你這張嘴巴是屁股,過去一年中所說的不祥的話,都等於放屁。

這年菩薩叫黃山西南二聖帝王,其實是兩個菩薩,一個叫黃山,一個叫西南。傳說很久以前永興這一帶的老是受錢塘江水的侵襲,民不聊生,於是當時一個叫黃山的人下決心準備修建海塘來保護良田家園,但是總是修好就被江潮衝垮,修好就被江潮衝垮,黃山毫不氣餒地苦幹卻依然無成果的時候,從上游西南方向來了一位撐船的,這撐船的一邊撐着船,一邊往江里撒着礱糠,礱糠飄在水面上順着水流扭扭曲曲地形成一道曲線。黃山問他撒礱糠幹嘛,他對黃山說:“你想築好這海塘就按照這礱糠飄流的痕迹做。”果不其然,黃山在將信將疑按照他所說的礱糠痕迹修築以後,這海塘就再也沒被江水衝掉過了,這江堤就是西江塘,回頭想感謝那個人,卻不知道他的名字,且再也找不見這個人了,只知道他是西南方向來的。後人為了紀念這兩位修築海塘的,便每年年底都要請黃山西南二聖帝王年菩薩。一般在西江塘內的年菩薩是黃山西南,塘外張家的則是請上沙廟張老相公的。大家其實都是為了感謝他們對後人做的貢獻,讓人們能在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下來。

請年菩薩的時候女人一般是不能走到廂屋裏來的,因為這年菩薩當年是光着身子在修築江塘的,女人怎能褻瀆神靈?所以作為年福禮的豬頭燒好后,祖母將它連同一起燒好的雞裝到大圓盤子裏,插上六雙筷子,然後用雞腸子在每雙筷子上繞下連成一個圈,當然條件好了后的日子是用肋條肉代替豬頭做福禮的了,這福禮裝好了,祖母都是讓父親端到廂屋八仙桌上的,邊上還有一條用紅紙蓋着眼睛的胖頭魚,旁邊還擺放粽子、年糕、白鹽、白糖各一碟,再加三盅茶六盅酒,祝福時,大門敞開。

孫繼剛領着榮然一起行跪拜禮。倒過三回酒後,把福禮回鍋再熱后重新裝盤又端回八仙桌,那胖頭魚也假裝放水缸里后再撈回放到桌上,開始請家裏所有的菩薩了,什麼青龍吉慶,財神五聖,六畜五聖,平安佛主,.......反正和家裏諸事有關的菩薩一概請上桌敬拜,此時女人們也可以參與了。

以為這一切結束了,可以享受美味來安慰那早已快餓癟了的肚子的,卻還要把桌子轉向祭祀祖先了,孫榮然只能繼續煎熬着幫父親一步一步地完成倒酒,跪拜,再倒酒,再跪拜,還倒酒,還跪拜,從古河頭老太,孫氏堂中老太,老太到祖父,一代一代的祖宗叫個遍,總算可以將所有的紙錢燒了,這整個祝福的儀式算是圓滿結束了。

孫繼剛將豬頭拆了,取出那香噴噴的豬頭肉放到桌上全家人開始散福。而那豬骨頭裏面殘留的那點肉則是榮然和妹妹的最愛,兩個人用小手掏着,舔着,將那骨頭啃得光溜溜為止。這豬頭骨是不扔掉的,出年還可以拿到供銷社換幾分錢的。人少的人家會叫幾個親戚一起來吃這祝福飯的,大家散福,來年有福的。年菩薩請好后,沒過幾天便是大年三十除夕夜了。,孩子們久盼的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就是這一天了。這一天只要榮然和妹妹提出的,父親一般都會滿足他們,雖然依然是複雜的請菩薩,祭祖先的活動,但榮然他們這時會很聽話,因為他們心中有一份很大的期待的,那就是除夕飯後祖母父親給的壓歲錢。這不,現在榮然就幫着父親在整理準備祭祖的八仙桌了。灶間,祖母和母親先在準備蔬菜了。她們忙着迎接灶神回來,謂之接灶。送灶接灶儀式大同小異,無非是燃燭焚香燒元寶,貼灶神像。這個活動家家戶戶爭先恐後,據說,接灶早,就可以接到能幹的灶神,遲了會接回糊塗的灶神。接完灶就是祭祖了,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祭祖,所以儀式比較隆重,父親主持這儀式,倒一回酒就行三跪九拜之禮,然後一家老小從祖母開始到妹妹都依次向祖先行大禮,酒要倒三回,大概是酒過三巡的意思吧,這三跪九拜之禮也要行三回,此謂之做“分歲羹飯”。

祭祖完畢后,合家聚餐,開始吃年夜飯,俗稱分歲。分歲時,所有房間都點燭照明,直到第二天晨光照徹門窗,謂之“守歲蠟燭”。祖母坐在最上座,父親和母親坐在她的左側,榮然兩兄妹坐在右側,每一碗的第一筷菜父親都會先夾給祖母,然後大家才可以動筷。

祖母會將蛋糕肉糕夾給榮然兩兄妹,說討個彩頭年年高。祖母還會讓榮然把雞心吃了,說吃了這個記性會好,讓榮然妹妹把不知道是雞的什麼部位的吃了,祖母叫它梳頭光光的,說女孩吃了這個,頭髮就會又長又光滑,梳起來通暢。這一晚的菜是平時都吃不到的豐盛的,因為老話說:年三十夜吃一頓的。因此小孩吃到吃不下為止,飯碗裏自然剩了許多飯的,這在平時要被父親呵斥吃光的,說剩飯要被天打的,糧食種出來有多不容易。而這一晚卻會被祖母讚許的:吃剩有餘!明年米飯會更多!這一晚妹妹不小心把碗摔破了,她怔怔地站在那,父親也沒怎麼嚴厲地凶她,只是柔柔地說到:“沒事,沒事,歲歲平安!”年夜飯吃好,孫繼剛開始分發壓歲錢,榮然和妹妹都能分到五毛錢,祖母會把孫繼剛給她的壓歲錢中拿出兩毛給榮然兩兄妹。這個年就這樣算是過了。

整個大牆門也只有他們還有點過年的氣息,隔壁堂二叔繼明去世了,堂二媽她們一家是在哭聲中過了這年的,二媽在祭祀的時候總是悲從中來,嗚咽着不肯結束,弄得堂叔祖母也嚎啕大哭,整個牆門裏的人又只能過去安慰一番的。而那邊的繼騫大伯和繼澤二叔他們兩家都是隨了他們母親信基督了,也就沒有這麼多繁文縟節的過年儀式的了,他們只是簡單弄了點像樣的菜一家子吃過就算完事了。天氣並沒有因為是過年而絲毫給點熱度的,依然是凍得讓人打寒顫,地面上白天灑下的水又已經結冰了,走在上面一不小心會滑倒的,泥土地已經被凍得像鐵板一塊了。

孫繼剛此時卻背着鐵耙,讓榮然打着手電筒一起出門去甘蔗窖那邊挖甘蔗了。甘蔗在十月份收割以後,都被孫繼剛砍了梢頭,十株一捆的埋到他深挖的地窖坑裏,在甘蔗上面覆蓋上稻草,再用挖起來的泥壓在稻草上踩實,這樣可以讓甘蔗在冬天避免被凍壞的。想吃的時候,就在地窖坑的一端掘個口子,抽出幾根就行,然後再將泥土填回這洞口,整窖的甘蔗不會因此受影響的。父子倆很快就到了地窖邊,手電筒照出的燈光似乎也被凍住了,蒼白而無力地射向地面,地窖上的土已經凍得像石頭一樣的一塊一塊了。

孫繼剛在自己的手上吐了口唾沫,兩隻手快速而使勁地搓了幾下,唾沫幾乎將要被搓乾的時候,他高高地揚起鐵耙,重重地砸向地面,鐵耙被彈了一下,只啃掉了一小塊泥土,這天幾乎把地要凍透了,孫繼剛不停地使勁掘那地面,慢慢地挖開了一個口子,見到了幾根甘蔗的根部。

孫繼剛彎下腰握住一根甘蔗使勁向外拉,榮然這時也把手電筒放在地上,幫着父親一起拉,父子倆就這樣挖上四五根甘蔗在徐家河敲開冰洗乾淨後背回家準備明天大年初一一早的請天地菩薩的水果盤了。

祖母和母親也已經用糯米做好了迎接新天新地的湯糰了,年糕也被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了。孫繼剛將甘蔗按盤子的直徑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裝入盤子堆成三角形狀,另一隻盤子裝上荸薺。也沒別的水果的,甘蔗帶着芽意為節節高的,荸薺帶着芽意為人丁興旺,後繼有人的。這一切準備好的時候已是晚上十點左右了,一家才上樓睡覺。

第二天一早天還未亮,榮然還在戀着被窩,享受那份暖和的時候,父親便來叫他起床了。榮然很不情願地懊惱為啥不能睡個懶覺,燒好了年糕湯糰的祖母來輕聲和他說:“榮然乖,今天一身新衣迎新天新地嘍。”而在樓下的父親已經開始在高聲喊了,榮然再不情願也只能起床了,穿上年內就為他準備好的新衣服,睡眼朦朧地和祖母一起走下樓。孫繼剛已經將所有請菩薩的東西放在八仙桌上了,父親也是一身新衣,分外精神地在點香和蠟燭了,家裏人圍着桌子依次拜新天新地,祈求新年風調雨順,生活更好!然後就將這祭祀過的年糕湯糰放了糖作為新年的第一頓早餐,祈願新年步步高,人團圓,一家子甜甜蜜蜜!每年的正月初一必穿新衣。“年三十夜吃一頓,正月初一穿一身”,民間有穿新衣不生病的說法。早飯要吃年糕和湯糰,象徵團圓高升。這一天絕對不能動用菜刀,老話說“正月初一勿動刀,動刀要倒灶”,這一天掃地也只能從外往裏掃,謂之銅鈿銀子滾進來。

這一大早折騰好了,榮然帶着祖母交給他的蠟燭先去小牆門外的舅公家點蠟燭了。這一般是在初二做的事,每年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後人們都會帶着糖包給娘家的祖宗去點蠟燭,所以女兒往往被戲稱為“糖包”,外孫往往被稱為“蠟燭包”。外太祖母走了,這蠟燭肯定是要去點的。孫榮然從舅公家匆匆回來后,父親已經推出鳳凰自行車在等榮然了。自行車在年前被擦得油光錚亮,幾乎和新的一樣。妹妹也已經被梳好了辮子在等了,兩個人今天要跟着父親先去雞鳴山上的幾個祖宗墳上拜年,俗稱“拜墳年”。然後三個人再一起要趕到三十裡外的磨刀村舅太公家拜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稼穡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稼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