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交易(二合一章節,求追讀,求票票,求投資)
這一戰下來,張掖郡和相鄰的武威、酒泉兩郡,盜匪為之一空。
接近四千的俘虜,根本不是小小的日勒縣城能夠看管的。丁寬又休整一日,請日勒趙縣長寫下公文,派了賊曹的官吏跟隨,乾脆壓着這些俘虜前去張掖郡治觻得。
丁寬是白身,因此與官面打交道的事情都交給了皇甫酈,至於皇甫酈和張掖太守如何上報,如何分享功勞,則與丁寬無關,甚至連文書中都不會出現丁寬的名字。
丁寬在這一戰中得到的主要實惠就是流匪那近兩千多匹戰馬和各種兵器、幾十幅鎧甲。其餘的戰利品不多,丁寬的隊伍是不允許掠奪私藏戰利品,都是集中收繳統一分配。
劫掠財物一直是古代軍隊的一種頑疾,很多戰例都是在擊潰敵人之後,士兵不願繼續追擊,轉而急於去搶佔各種戰利品,造成指揮混亂,然後被敵人一個回手掏,就GG了。真實的歷史上,文丑就是這麼死的不明不白。
要解決這個頑疾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嚴肅軍紀,禁止軍士私藏戰利品。但要做到這點,必須先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能夠讓軍士擁有使命感。軍士是要在殘酷的戰場上生死搏殺的,有今天沒明天。沒有使命感的軍士,是不可能遵守軍紀的。
用厚賞結恩、善待結義,獲得忠誠也好;對外敵作戰時的家國忠義也好;甚至政委體系下的思想教育也好,無論用那種哪種辦法,軍士只有在這隻隊伍中擁有使命感、滿足感,才可能令行禁止,擁有成為精兵強軍的基礎。
第二個條件,就是將領的廉潔,戰後的戰利品清掃、分配,能夠足夠的公正公允。要是將領本身就是貪財之人,見到好東西就揣自己兜里,還想不讓軍士掠奪戰利品,呵呵,恭喜,離死不遠了。
這兩個條件丁寬恰恰能夠做到。
這些軍士跟在丁寬身邊,吃穿用度方面,幾乎是過上了這輩子都沒敢想的生活,同時獲得的還有平等的尊重,能夠真正活的象個“人”,再嚴格的軍紀,他們都樂於接受。至於分配公正,富豪丁寬會看上這點戰利品嗎?
丁寬穿越到漢末已經十幾年了,對自己的優勢有着清楚的認知,作為穿越人士,隨身自帶的金手指是什麼?一個是對歷史重大事件的先知先覺;另一個就是鈔能力,丁寬知道該怎麼賺錢,更知道該怎麼花錢。
亂世爭霸,根基是什麼?“錢糧”二字。所謂“戰爭就是打後勤”,軍隊是要靠錢糧支撐的,沒有足夠的鈔能力,即使強大一時,也是空中樓閣。
皇叔算是能得人了,最後還是被打成劉跑跑,只能去了偏安的蜀中。曹操軍事、政治能力獨步天下,孫權的權謀之術登峰造極,最後都被那些世家大族掐住了錢糧命脈。丁寬可不會走他們的老路。
在觻得略作休整,交接了流匪俘虜,商隊再次上路,這迴路上徹底平靜了。
五千多流匪一戰而下,全軍覆沒,僅俘虜就有四千人,聽上去好可怕。此時,可沒人會關注這些流匪是否烏合之眾,只會注意到數字代表的輝煌戰果。
經此一戰,震懾了所有人,沒人再敢來打這支商隊的主意。商隊很順利的穿過酒泉,到達敦煌。
丁寬到達敦煌的時間是三月底,比原先約定的時間還提前了一些。
接下來一個月,丁寬就在敦煌城外建立了營地,展開互市。由於已經提前派人來敦煌宣傳,很快就有胡商紛紛到來。
丁寬帶來的都是丁庄的特產,至於其他如絲綢等大漢傳統的商品,丁寬特意沒有參與,以避免和那些一起來的關中大族競爭內耗。
丁寬帶來的商品主要有五種,糖、茶、植物油、棉以及瓷器。
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丁寬特意舉辦了一次高規格的宴席。邀請了胡商首領和那些關中大族前來飲宴。這是一場精心準備的賣家秀。
宴席沒有採用漢時習慣的分餐制,而是設了十張八仙桌,配上太師椅。
每張八仙桌上,鋪了上好厚棉布製作的桌布。所有的餐具,碗、碟、杯、盤都是用的青瓷器。
菜式中大量使用植物油,並特意配了幾個用糖做調料的酸甜口味菜肴。
酒是用的蜜酒和蒸餾白酒。茶更不用說,自然是用茶葉沖泡的清茶。
這場賣家秀,立馬把所有的人給震撼了。別說那些胡人,就是關中這些大族此前也沒參加過如此奢侈的宴席。
精美的瓷器,材質晶瑩剔透,隱約透着玉光,圖案畫工清雅大氣。拿在手中,光滑細膩,放在潔白桌布上,燭光的掩映下,更是褶褶生輝。
杯中的美酒清澈見底,清茶透着一股沁人的清香。所有菜肴都精緻誘人,透着油光,但卻沒有以往的腥膻之氣。
諸人坐在席中,不自覺的都有點緊張生澀,好一會才從震驚中緩解過來,開始品嘗菜肴,享受盛宴。
一頓酒宴下來,這些胡商算是徹底感受了一次天朝上國的精緻奢華。那些胡商已經在暢想,當這些精美的瓷器被擺在家鄉的餐桌上時,會引發什麼樣的轟動和追捧。
就此,丁寬的幾種商品在胡商中引發了轟動,其中爭搶最激烈的就是瓷器和茶。
瓷器在中國的歷史已經很久了,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作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作瓷器。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發掘出的最早的陶器是8800年前位於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的陶器,最早的瓷器發明於商周時期。
浙江的越窯是世界上已知最早開始燒制瓷器的瓷窯,早在戰國初期就開始出產原始青瓷,至東漢後期已經創燒出了真正的瓷器,其中又以青瓷為上品。
丁庄產瓷器其實是有點歪打正着的,丁寬在發展農具的時候,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此時鐵的材質不夠好,因此一直在致力於推動冶鐵技術。
他前世是學農的,對於工業方面所知非常有限,但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知道用煤來替代現有的木材和木炭做燃料,對冶鐵技術的提升肯定有幫助,就找人四處尋找煤。
四年前,煤找到了,但冶鐵技術那麼複雜,不是簡單用了煤就能立竿見影提升水平的。
反而是把煤用來燒瓷器,引起的技術進步更快。此時專門燒瓷器用的龍窯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轉用煤做燃料,使得瓷器燒制水平一下躍升了一大截。
丁寬可是知道中國的英文單詞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瓷器一直在中國對外出口的貿易中佔有巨大的比重,早就把瓷器當成了與胡商交易的重點商品。
不過畢竟新的燒瓷技術出現時間還太短,產量並不高,產品質量也不穩定,這次運來敦煌的瓷器都是特意精選的上品,只有五十車。
丁庄出產的瓷器都是實用器,以碗、碟、杯、盤為主,都是成套的。每套瓷器包含八盤、八碗、八碟、八茶杯、八酒杯、八湯勺,再配一酒壺、一茶壺,共五十件,正合大衍之數。
瓷器易破損,運輸時包裝及其精細,五十車瓷器,實際只有兩千套。丁寬定價很是仁慈,呵呵,一套瓷器,十斤黃金。即使如此,也被很快搶購一空。
茶在中國的歷史也同樣悠久,最晚在先秦時代就已經開始有人飲茶,西漢已經開始人工種植茶樹。
只是漢代飲茶,主要是茶湯,通常都要加佐料,如蔥、姜、茱萸、橘皮等,並用鹽來調味。
這主要是飲食結構的影響,漢代缺乏植物油,雖然已經有芝麻油傳入,但尚沒有普及開來,人們食物中普遍缺乏油脂,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說植物油的普及是清茶(泡茶)普及的前置條件。
丁寬發明的泡茶法,目前在大漢之內只能在富豪階層流行,是一種風雅的奢侈品,但對於以牛羊為主要食物的胡人來說,茶更接近必需品。
而且茶葉和香料有些近似,運到遙遠的西方,同樣有巨大的暴利空間。
丁寬給茶葉的定價是一斤黃金換十斤茶葉,看起來很貴,但一斤茶葉可以喝一個月,還是定價很仁慈的。
與瓷器和茶葉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特產不同,糖、植物油、棉在其他地方也已經有產出了,這幾樣產品雖然仍有商人的利潤空間,但沒有那麼暴利,因此受歡迎程度,比瓷器和茶就略差了一籌。
對於胡商手中那些奢侈品,丁寬興趣並不大,丁寬最感興趣的是各種種子和西方技術,記得這個時候羅馬水泥已經出現了,如果能弄過來,一定很爽。
歷史上農業技術的進步非常的緩慢,一種新的農業技術從產生、成熟到被廣泛應用,需要的時間是以百年為單位的。
丁寬的《農書》之中,已經把能夠適用於這個時代的農業技術都總結出來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的傳播。
這種傳播過程,短期內丁寬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了,沒有一個嚴密巨大的組織,自上而下的傳播新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
農業技術的自然傳播和擴散,那些一輩子可能沒離開過家鄉的種地農民,只是傳播鏈末端的接受者,只能縱向傳播給後人子女,橫向傳播的主力,一定是那些有經濟基礎、有眼界見識的大族豪強。這也是丁寬之前一直與這些大族豪強結交合作的原因。
《農書》之後,丁寬手上能夠拿出來的東西已經不多了,傳統農耕與丁寬前世搞的現代農業是完全不同的,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更重要的是沒有商業化規模化的種子產業。
精耕細作,各種農技,對農業很重要,但真正使得現代農業產量飛躍式提升的種子、農藥、化肥,都需要龐大的工業體系進行支撐。
農藥和化肥丁寬就不想了,但種子方面還是可以想想辦法的,只是周期一定會很長,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能夠耐得住寂寞。
早在張騫出塞的時候,就已經引進了大量的新農業品種,只是這些品種的擴散非常緩慢,很多品種丁寬在揚州根本找不到。
丁寬來西域要引進的種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大漢原來完全沒有的作物,這是新品種引進,反而最簡單,只要能找到這些新品種,回去慢慢試種就是了。
還有另外一種,就是大漢有種植,但馴化程度不足,產量比較的低的農作物,丁寬就要尋找盡量多的品種,回去試種、混種,人工促進農作物的雜交、變異,再進行優選。
現在丁寬可弄不出什麼“雄性不孕系”那種現代的種子培養體系,更不要說什麼基因介入之類的,只能採用最原始的作物馴化方法,這個過程非常漫長而不可控。
也許到丁寬老死的那一天,都不一定有特別明顯的成果出現,但這條路卻是這個時代唯一正確的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丁寬現在能做的是趟出一條路來,可以讓後世的人沿着這條正確的路繼續前行。
前來互市的不止是那些西域胡商,還有很多的胡人部族,鮮卑、匈奴、羌人、雜胡,這些部族手裏可沒有胡商那麼多金子,只能用馬牛羊來換。
丁寬用手中的貨物換來了大量的牛。
耕牛是傳統農業中非常重要的生產工具,但牛生長慢,養殖成本高,家裏能夠有一頭牛的,都是富戶。
丁寬在揚州一直在大規模的養牛,可惜牛的擴繁速度太慢了,一頭牛要三四年才能進入成熟期,牛的孕期高達9個月,一胎還只能產一隻牛犢。
丁寬十年下來,牛的養殖規模也沒能擴大多少。涼州的牛按大品種屬於黃牛,更適合北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揚州實際更多的水牛,不過黃牛也能飼養,這批牛運回揚州,即使路上會死掉一批,也能極大的提升丁寬的耕牛種群數量。
一個多月的互市下來,丁寬的商品換來了大量的種子、牛、戰馬、黃金和其他雜七雜八的東西,如果按貿易額算,丁寬的五百車貨物,貿易額達到了三萬萬錢。
不過丁寬還不滿足,特意拜訪了敦煌本地的大族張家,請求張家繼續幫忙收集種子,為此還送給張家五套瓷器,並留下了一百斤黃金。
涼州很快就會因戰亂而隔斷交通,丁寬都無法知道張家幫忙搜集的這些種子,什麼時候能夠拿到,甚至完全拿不到都有可能。
但這點風險丁寬還是願意冒的,就當是科研投入的沉默成本了。這個張家的信譽,丁寬還是有些信任的。當中原被諸侯爭霸搞的一塌糊塗的時候,這個張家的兩位後人張恭和張就仍然成功維持了漢人在這個邊陲之地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