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會師主力

第14章 會師主力

第十四章會師主力

晚上,游擊隊還組織了一個簡單的歡迎會,並就加入游擊隊的川軍兄弟的營地、編製作了具體安排,經請示上級同意,川軍兄弟編為北山游擊隊四小隊。

歡迎會剛結束,襄西縣委通訊員送來了一封急件。

急件內容很簡單:“請柳政委和越隊長速來縣委開會,並與主力部隊首長見面議事。”

柳青把信遞給越祥道:“做好準備,連夜出發吧。”

襄西縣委辦公室,縣委姜書記正和一位軍人交談。

“報告!”政委柳青和隊長越祥走進辦公室同時敬禮。

“哈哈,來的夠快的。”姜書記起身給柳青、越祥介紹道:“這位是襄西獨立團團長毛海同志。”姜書記又轉身向毛海團長介紹:“這兩位是.......”

“哈哈,不用介紹了。”毛海團長打斷姜書記的話,大聲笑道:“我久聞二位的大名。”很快說出了柳青和越祥的姓名和職務。

接着,3人相互握手問候。一起坐下,毛海詳細說明了這次來襄西的主要任務:“受首長指示,主要是與北山游擊隊取得聯繫,團結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抗日,擴大襄西根據地,特別是建立荊南抗日根據地,鞏固革命成果。”

“好啊,有了主力部隊的支持,我們游擊隊更有打勝仗的信心了。”越祥激動地說。

“請首長放心,我們游擊隊一定好好配合,誓將抗日鬥爭進行到底!”柳青也表態道。

交談中,毛海同志情不自禁地介紹了自已的生世,講述了他從京山來襄西縣委的驚險經過......

毛海,1911年出生於鍾祥石牌,他有同胞兄弟3人,排行老二。父親以刨煙為業,母親常年幫人洗衣,艱難地維持家庭生活。毛海14歲那年,進了一家筆店當學徒,雖然受盡老闆的折磨,但學到了一手做毛筆的手藝。“七七事變”后,在開封大學讀書的杜邦憲受黨組織派遣,回到石牌,以民眾學校為陣地,辦起了農民夜校,開展抗日宣傳,毛海積极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不久,經杜邦憲介紹,毛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從此便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先後擔任我軍五師十三旅偵察科長、作戰科長、鄂豫邊區六分區司令部作戰科長。

1941年6月上旬,陳少敏率挺進團一大隊到達京山大頭山,與“應抗”三、四支隊會師。中旬,鄂中區黨委在京山養馬畈召開會議,根據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決定將豫南和鄂中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統一起來,成立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李先念任司令員,陶鑄任政治委員,支隊下轄4個團隊,以鍾祥抗日武裝力量為基礎成立的“應抗”四支隊改編為第一團隊,毛海任大隊長

日寇侵佔襄西,鄂西北區黨委多次派人到襄西聯繫,卻杳無音信。如何與襄西黨組織取得聯繫?區黨高官陳少敏、司令員李先念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派毛海來襄西開展工作。第二天,陳少敏到京山縣視察工作,順便把毛海帶到八字門,兩位首長設便餐招待他,並佈置了具體任務:一是千方百計找到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繫;二是軍事上要靈活機動,見機行事擴大根據地。

從八字門到襄西,沿途都是日本鬼子的據點,還隔一道襄河,要在日軍剛剛盤踞的襄西打開局面,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毛海深知肩上擔子的份量。根據首長安排,毛海在鄂西指揮部特務中隊挑選了100多名年輕力壯、裝備精良的戰士,

組成襄西獨立團,毛海任團長。

毛海和弟弟毛江率領新組建的襄西獨立團,肩負着邊區黨委的重託,從京山八字門出發。一路上,他們冒充國民黨“一二二師搜索隊”,經東橋、聊崛山、邊畈,翻山越嶺,深夜到達襄河邊的柴湖宿營。

剛出穗的蘆葦在夜風中頻頻點頭,枝葉發出陣陣沙沙地響聲,河水在歡快地流淌,好似一首首歡樂的交響曲,在歡迎襄西子弟兵的歸來。活動在柴湖地區的鐘祥縣抗日游擊隊得知毛海部來這裏,即派人來與毛海接頭,把鍾祥縣抗日游擊隊三四十人合編到襄西獨立團。當晚,毛海帶着3個便衣過河到石牌鎮偵察敵情,並找到3隻木船,把剛合編的200多人的部隊送到襄河西岸石牌地區,分散駐紮,一個排駐一個地方,遙相呼應。傾刻間,那些保安隊、維持會和小股土匪聞風而逃。毛海又設法弄了一些“良民證”,派人化裝成“賣煙”和“閹豬”的生意人四處偵察,與地下黨組織起得聯繫,並在襄西縣委會見了北山游擊隊的政委柳青和隊長越祥......

團長毛海講到這裏,略微沉思了一會說:“據情報顯示,石牌這一帶的日本人和頑匪活動猖獗,禍害百姓。我們要狠狠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保衛老百姓的秋收果實。”

“您說怎麼打,請指示?”心急的越祥趕忙問道。

“好。你們回去準備一下,後天帶領游擊隊來這裏會合,我們再制定作戰方案,儘快打開荊南的局面。”毛海握緊拳頭,斬釘截鐵地說。

柳青和越祥留在縣委吃過晚飯,連夜趕回了北山。

第二天,除留守北山根據地的二、三小隊外,越祥帶領游擊隊一、四小隊來到石牌曾家沖,與毛海部會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山游擊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北山游擊隊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會師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