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驕兵
自李成梁兵敗、遼東軍精銳盡墨傳回清河以後,清河一城軍民軍心浮動,大多數人都心存疑慮,李成梁的大軍都敗了,清河不過幾千能戰的守軍,如何能擋得住建州女直的大軍?
若不是林志禮果斷的分田,用既得利益綁住清河的軍民,恐怕早就軍心大散了。
所以李如梅和鄒儲賢斬下的那幾百顆首級就顯得尤為關鍵,對於這幾天為了穩定軍心把頭髮都愁白了的林志禮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當即在城下用女直騎兵的人頭築起了京觀,將盔甲旗幟也堆在一起,鼓動全城軍民前去圍觀。
林志禮很懂宣傳之道,隱去了鄒儲賢出兵相助的過程,大肆宣傳李如梅率六百殘軍大勝女直三千精銳甲騎,李如梅這伙殘兵敗將藉助地利都能獲此大勝,清河城堅牆厚、地勢險要,擋住女直大軍十餘日又有何難?
鄒儲賢也是沙場宿將,明白如今清河最需要的就是信心,乾乾脆脆把功勞讓給李如梅,當起了隱形人,反正給朝廷報功的文書里也會寫上他的名字。
原本浮動的軍心漸漸穩定了下來,這幾百顆人頭如同一針強心劑,讓清河軍民撥雲見日,給了他們與努爾哈赤的大軍作戰的信心。
林志禮也稍稍鬆了口氣,但他沒有開心多久,愁雲很快又佈滿了心頭,看着城下圍觀京觀的軍民,幽幽嘆了口氣:“子清,你是說,這部女直甲騎,乃是建州女直正紅旗的先鋒?”
李如梅點點頭,回道:“此部軍紀嚴明、作戰勇悍、裝備精良,遇襲之後短時間內便能組織反撲,定為女直精銳,一個甲喇的精銳騎兵,單單是驅趕潰兵、偵察敵情實在太過浪費了,必然是作為先鋒,想要趁我軍心不穩、潰兵涌亂之時強奪鴉鶻三關,為大軍打開道路。”
林志禮點點頭,眼中滿是憂慮:“女直人來得好快啊,清河守御備戰的工作還沒收尾,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
“姑父,侄兒審過那些俘虜,正紅旗算是自作主張來攻城的....”李如梅上前一步,彙報着審訊的情況:“努爾哈赤安排了正紅旗和正藍旗兩部作為先鋒,先趕來我清河和撫順監視城防動態、對峙施壓,待努爾哈赤攻陷寬奠堡之後再揮兵與之匯合來攻我清河和撫順,但正紅旗的旗主何和禮貪功,沒有按照努爾哈赤的計劃行事,領着一旗兵將撲向我清河而來,想用一旗之軍拿下清河和遼陽。”
“這廝還真不把咱們放在眼裏!”一旁的李如柏冷哼一聲,雙目含怒:“建州奴以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設一甲喇,五甲喇設一旗,一旗滿員也不過七千五百多人,兵力甚至比咱們還少,靠着這七千五百人就想打破清河乃至遼陽?做他的美夢!”
“何和禮那廝是在做夢!”李如梅哈哈一笑,說道:“聽那些俘虜說,長奠堡之戰後,努爾哈赤重賞烏真超哈的漢民,惹得東虜不少貴胄旗主不滿,這何和禮應當也對此不滿,所以才想靠着自己一旗奪占清河遼陽,壓烏真超哈一頭。”
“不止這麼簡單.....”林志禮好歹也算混跡官場這麼多年,一下子捕捉到了何和禮的小心思:“努爾哈赤溫恤漢民,建州國小力微,哪來的資本收買那麼多漢民人心?必然是要讓八旗的貴胄和旗主少吃了不少肉的,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那些八旗貴胄和旗主難道不會心生不滿?”
“以前有李成梁和遼東軍這把寶劍在頭上懸着,他們只能團結一致,不滿也只能藏在心裏,如今懸在頭上的寶劍沒了,這些傢伙忍了那麼久,還能繼續忍下去?必然是要和漢民爭利的。”
林志禮冷冷一笑,雙眼眯了眯:“何和禮若是能以一旗攻佔遼陽,端了遼東軍的根本之地,此戰他便是首功,手握如此大功,便能團結八旗中那些對努爾哈赤溫恤漢民政策不滿的貴胄旗主,他成了八旗貴族的門面和代言人,便是建州女直中一股不能小瞧的勢力,日後沒準還能和努爾哈赤扳扳腕子,甚至能爭一爭建州之主的位子也說不定。”
“如此滔天重利,難怪這廝會昏了頭!”林志禮哈哈一笑,緊接着又苦笑一聲:“利令智昏啊,多少人就栽在了這四個字上面。”
李如柏和李如梅尷尬的對視一眼,雙雙垂下頭去,林志禮雖然沒點明,但很明顯是在評說李成梁,一邊是父親、一邊是姑父,都是長輩,事實又擺在眼前,他們兩也沒法搭話。
好在林志禮也只是感慨了一句,嘆了口氣,問道:“子清,你和鄒參將一戰打殘了正紅旗的一個甲喇,還是最精銳的馬甲,你說何和禮會不會被嚇退,就按着努爾哈赤的計劃來,只與我們對峙監視?”
“他若是聽努爾哈赤的話,何必匆匆忙忙趕着潰兵跑來?”李如梅冷冷一笑:“女直人已成了驕兵,何和禮領着一旗軍將擅自行動,卻初戰小挫,若是一點功績沒撈到就這麼慫了,他在八旗之中還如何立足?努爾哈赤難道不會趁機整治他?”
“五弟說得不錯,何和禮若不打上一仗撈些人頭功績,部下的兵將都能把他掀了!”李如柏呵呵笑着附和道:“依我看,他何和禮野心勃勃,不是會輕易認慫的人,初戰受挫,只會激怒他,讓他更加堅定的來奪我清河,以便打通通往遼陽的坦途大道。”
林志禮點了點頭,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們就放開大道,在鴉鶻關好好招待他們,讓何和禮和他的正紅旗有來無回!”
營帳外慘叫的聲音漸漸小了下去,鞭子抽在肉上的聲音隨之漸漸清晰起來,營帳中一片死寂,一眾女直額真將佐都垂着腦袋,所有人連大氣都不敢出。
穿着一身火紅的棉甲、腰配一把精鋼寶刀,盤坐在主位上的董鄂何和禮卻一點看不出一旗主帥的模樣,二十七歲的年紀,面容稚嫩如少年,身子也略顯單薄,只有那雙眼睛銳利如虎,掃視着帳中的諸將部從。
聽着帳外漸漸低落的慘叫聲,何和禮的怒氣稍稍平緩了一些,不由的微微嘆了口氣,努爾哈赤攻滅尼堪外蘭之後,對建州女直各部招降征伐,董鄂部是建州女直各部中最強大的一支,也是最晚併入努爾哈赤帳下的一支,這其中何和禮作了很多的努力,正是他的規勸,當時掌管董鄂部的兄長屯珠魯巴顏才下定決心投降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一方面顧忌董鄂部的實力,一方面為獎賞何和禮的功績,組建八旗之時便讓董鄂部領了下五旗之首的正紅旗,還把自己的長女東果格格嫁給何和禮為妻。
可時過境遷,何和禮卻對當年的決定感到了後悔,當年他主張歸降努爾哈赤,一方面是因為董鄂部在和海西女直的哈達部爭奪寧古塔地區,需要努爾哈赤這個強援的幫助,一方面也是因為何和禮認定了努爾哈赤是女直諸部中百年不遇的英雄,必將帶領女直諸部成長壯大,乃至闖出當年大金國那般的偉業。
但努爾哈赤的所作所為卻讓他越來越失望,他對那個叫楊鎬的尼堪言聽計從,搞什麼溫恤漢民的政策,八旗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女直人只能拿小頭,大頭都被努爾哈赤拿去分給了逃亡建州的尼堪,甚至還把女直的女子分給他們當老婆!
八旗的女直兵將提着腦袋立下軍功才能有一絲升遷的機會,而從漢地逃來的八股進士,那幫只知讀四書五經的腐儒,明國自己都不要的垃圾,逃到建州來立馬就能佔據高位,大清立國之後,楊鎬那尼堪更是當了大清的丞相,位列百官之首,地位甚至還在他們這些八旗旗主的上面!
這樣胡鬧下去,這建州、這大清日後到底是女直人的大清,還是那些尼堪的大清?他努爾哈赤是女直人的皇帝,還是那些尼堪的皇帝?
八旗中很多人對此很不滿,何和禮也是如此,但以前有李成梁和遼東軍的威脅,大家也只能抱團取暖,如今遼東軍大敗,李成梁也是死路一條,努爾哈赤卻依舊向著那些尼堪,誰還會慣着他?
憑心而論,長奠堡一戰能取勝,確實是靠烏真超哈那些尼堪拿性命死戰打崩了遼東軍的家丁精銳,但那一仗形同決戰,全軍上下誰又不是奮力血戰?鑲藍旗與明軍交戰最久、損失最大,戰死了三個甲喇額真、一個固山額真,連旗主完布祿和長子費揚古都受了傷,憑什麼論功行賞之時比烏真超哈的尼堪薄了那麼多?
完布祿當時鬧起來,也不全是因為獎賞的原因,不過是因為這麼些年憋着的怨氣被此事引燃爆發了而已,何和禮又何嘗不是如此?他當時一言不發,心裏卻失望透頂,徹底對努爾哈赤死了心,故而這次努爾哈赤派他做先鋒來監視、偵察清河守軍,何和禮直接便抗命行事,領着一旗軍將驅趕潰兵直撲清河,準備一舉攻陷清河和遼陽。
遼東軍在遼地逞凶這麼多年,是扎在所有女直人心中的釘子,長奠堡大勝讓這顆釘子搖搖欲墜,攻陷遼陽、端掉遼東軍的根本之地,則是徹底把這顆釘子拔除,誰拔掉這顆釘子,誰就是女直人的英雄。
給尼堪當狗的努爾哈赤不配做這個英雄,他配不上,自然就要有別人來當,董鄂部作為建州女直中除愛新覺羅部最強大的一部,何和禮為何不能去爭這個位子?
作為努爾哈赤的女婿,何和禮很清楚努爾哈赤之後的計劃,他又一次聽信那楊鎬的蠱惑,準備把遼瀋的田地分給遼東的尼堪,何和禮準備搶先一步,攻下遼陽之後便把周邊肥沃的土地分給旗下的勇士們,讓八旗的貴胄和大清的女直人看看誰才是顧着女直利益的“英雄”!
雖然明國關內的大軍來援后他們也只能退走,這些田地都得扔給明國,但只要給八旗貴胄和女直臣民留下一個希望,他們就會有另一種選擇。
努爾哈赤想要取漢民之心那就讓他去取,女直的民心,就由自己收下了!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何和禮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大計才剛剛開始就被當頭敲了一棒子,一個甲喇額真、一個牛錄額真戰死,一個牛錄額真被俘,幾百精銳的馬甲葬送在山林之中,何和禮收到消息便勃然大怒,當即令戈什哈把那三個逃回來的牛錄額真拖出帳外重打八十軍棍,氣急敗壞的問候了好一陣牛鈕的祖宗十八代。
到如今罵也罵了、打也打了,氣也消了一些,何和禮冷靜下來,瞪着滿帳的將佐,輕聲念道:“如此看來,清河的明軍是有準備啊!”
一旁的一名固山額真聽到何和禮話,鬆了一口氣,趕忙搭話道:“主子,清河乃李成梁大軍囤糧之所,留下一部強軍據守也不奇怪,遼陽乃遼東軍根本之地,那些家丁精銳潰敗之後,必然大多逃往遼陽,守軍收攏出一支可戰之兵也是正常,牛鈕的甲喇乃是我旗精銳,必然是輕敵冒進才吃了這麼大的虧,連自己性命都送了。”
何和禮點了點頭,隨即又冷笑一聲,判斷道:“遼東軍到底還有些底子,不是那麼輕易能對付的,看起來,咱們得認認真真打上一場了,哼,就算清河有留守強軍,又收攏了潰散的家丁精銳,難道比得上李成梁的本部家丁?這一仗正好打給其他幾旗和尼堪們看看,我正紅旗也有蕩平遼東的本事!”
何和禮猛地站了起來,帶動得盔甲嘩啦啦的響:“把你們手下的子弟都撒出去,將尼堪的潰兵都捉來,周圍的村寨統統燒了,裏頭的尼堪都抓到軍中來,戰事一起,便用他們去做炮灰!”
“所有的田地財物都賞給你們,所有的尼堪都發給你們當阿哈,諸軍奮力向前,攻破清河、直取遼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