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朱元璋大壽
平原侯府。
從都察院回來之後,李錦行便閑了下來。
朱元璋讓他親自挑選兩個都察院御史和李青一同前往,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
李青是朱標身邊的人,朱元璋很清楚。
不過此次興平之事太過重要,朱元璋不可能完全信任這樣一個七品小翰林。
擔心李青能力不夠,不能處理好興平的事。
除了李青以外,蔣瓛就是他的一個安排。
此次同意派遣李青前往,也是為了讓李青多有機會歷練,屆時朱標用起來也會更加的順手。
而不是到時候朱標身邊無人可用。…
侯府的後院內。
李錦行正和徐妙錦依偎在一起。
在二人面前則是一把充滿古老韻味的古琴,看起來便是價值不菲。
「錚!」
隨着一陣清脆的琴音響起,和着一旁池塘里嘩嘩的水流聲,悅耳怡人。
一旁的李瑾年則是拿着一本書,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讀得津津有味。
不過李瑾年年紀尚小,看起來樣子頗有一些滑稽。
侯府里一片祥和安靜的景象,充滿了溫馨的氛圍。
李錦行手指在琴弦上跳動,神情怡然自得,顯得遊刃有餘。
李錦行素愛書法和琴,一手琴技自然是登峰造極。
一般人倒是沒有這個福分,能聽見李錦行親自彈奏。
不過他的書法倒是頗為眾人稱讚,其中【理學】一書之中便有着李錦行的親筆書法。
特別是望江樓內,李錦行在詩會上所做的詩,都是他親筆,所以他的書法也廣為人知,為天下儒生尊敬。
書法、學識、威望,這些都造就了他在儒生中日益濃重的地位。
如今就算李錦行辭官歸隱,那也不愧是當世聖人,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受天下士子愛戴尊敬。……
是夜。
夜幕緩緩籠罩京城,深夜的應天府陷入了一片寂靜。
只剩下了街道上隱隱傳來的打更聲,似乎有一種靜氣凝神的作用。
侯府。
一片漆黑,僅有幾個人家丁偶爾隔一段時間會舉着火把來回巡邏一趟。
東院。
李錦行的書房內,還有一盞燭光搖曳。
李錦行坐在窗邊的矮桌前,上面正擺放着一副棋局。
月光透過白紙木窗,灑落在一旁的木席上,潔白如霜,仿若冰清玉潔的白雪。
李錦行手握一顆白色棋子,眉頭緊皺。
「興平,瘟疫?」
「錦衣商會?」
「這一切,似乎也太巧了。」
「塔!」
李錦行手裏的棋子落下,眉頭卻不見舒展,依舊神色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韃靼,邊疆異族?」
「看來此事得早做準備了。」
不知過了多久,李錦行這才緩緩起身,眼神里閃過一縷殺意。
自從他擔任中書省左丞相以來,便是深居簡出,身上早已沒有了往日裏霸道的氣勢。
如今興平的事,讓李錦行感到了一陣不安。
如今所有的一切,都是彷彿在迷霧中一般,雖然事態緊急,但是他卻什麼也不知道。
也無從下手,不能做出判斷。
「這種一無所知的情況,還真是讓人難受啊。」
李錦行看着皇宮的方向,眼神閃動,心思活躍。
他培植多年的勢力早在鳳陽一案結束后便毀了大半。
暗衛影衛,如今經過幾年的時間,仍然沒有絲毫進展。
而且李錦行早已經不再動用,自然是兩眼一摸瞎,大明各地的事情,他知道的並不多。
如今慶陽府的事情,讓李錦行感受到了一絲威脅的氣息,內心有些隱隱的不安。
不是對自己,是對大明!
慶陽府的事,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會威脅到大明的邊疆穩定。
這才是李錦行感到不安的地方。
「唉,還是再等等吧。」
「蔣瓛,希望你的夜衛能名副其實吧。」
李錦行眼睛盯着皇宮的重重宮闕,嘴裏低聲呢喃,自言自語的說道。……
三日後。
皇宮,武英殿。
殿外,正擺放着一桌桌的酒菜,佈置的極為喜慶。
今日正是朱元璋的壽誕,普天同慶。
不只是皇宮,整個京城內也是張燈結綵,秦淮河畔,人群川流不息。
朱元璋武英殿設宴,群臣進宮賀壽。
朱元璋坐在首位的案桌上,臉上帶着笑容,旁邊則是朱標等皇子。
不過還有一個身穿墨綠色官服的七品官員,在眾多大臣里顯得極為突兀。
如今能受邀來到武英殿的,都是在朝中有地位的大臣。
然而主持此次大典的,卻是一個七品官員,可見其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
「六部尚書攜各臣工向皇上陛下賀壽。」
隨着李進的聲音響起,李錦行和章尋幾位六部尚書以及六部之人也起身站了出來。
走至殿前,齊身下跪。
「臣等恭賀陛下大壽。」
「哈哈哈,免禮,免禮。」
「謝皇上。」
朱元璋看着眾人,舉起酒杯,嘴上笑容不斷,很顯然心情十分不錯。
「皇上,此次皇上大壽,臣和六部各位大人,給皇上送上一份賀禮。」
眾人起身,緩緩落座。
章尋這才站起身來。
手裏握着一本紅色奏章。
「哦?什麼禮物?」
朱元璋聽見章尋的話,也是來了興趣,朝着章尋點了點頭。
「皇上,臣等獻上大明開國以來的十大功績作為壽禮。」
「第一,八年來,大明全國新增田畝一百八十三萬三千一百七十傾,時下官田民田總數為三百六十六萬七千七百一十五傾,比之前元鼎盛時期,還要更勝一籌。」
「第二,大明賦稅激增,自洪武四年以來,大明各地連年增收,洪武七年,歲入農米豆共計二千零八十萬擔,而且大明歲入還每年一成以上的速度在繼續增長。」
章尋說著,朱元璋也是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神情激動。
朱元璋最渴望的便是做一個讓天下的百姓吃飽穿暖的皇帝。
因為他從小便在蒙元的統治下,深知百姓的生活有多麼辛苦。
如今聽着章尋的彙報,朱元璋眼眶裏掩飾不住的激動。
他被所有的官員視為暴君,殘忍嗜殺!
甚至是冷酷無情。
但是,如今聽着章尋的彙報,他知道,他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像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官員過得苦,總比百姓過得苦好。
如今大明經過八年的休養生息和發展,已經算得上是國富民強。
章尋看着激動的朱元璋,嘴裏的話也沒停,繼續說道:
「第三,太倉豐盈,糧食富足,現全國各地倉儲糧食多達四千一百八十萬石,加上民間各處糧倉,能夠全國百姓使用十月有餘。」
「第四,大明百姓增長,而如今,大明有一千六百五十萬戶人口,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三千三百五人,比前朝元世祖極盛時期,還要高出了五百餘萬人口。」……
「第十………」…
(抱歉,兄弟們,有點卡文,大傢伙先看看,我再仔細整理整理大綱,難受,這一章可能水平有點低,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