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暗流涌動(下)

第三百四十章 暗流涌動(下)

張繼乍聽到於冠海這個名字,覺得異常熟悉,一時卻又想不起來在哪裏聽過,於是笑着說道:“於大人,天津府的各位同僚們,辛苦各位了。”

於冠海急忙陪笑道:“能夠迎接張大人和各位大人凱旋,是下官和天津府闔府同僚的榮幸,何來辛苦?張大人,下官已經在府衙略備薄酒,為各位大人接風洗塵,還請各位大人賞光。”

這時,張繼突然想起了去年夜宿悅來客棧的事情,那間客棧似乎就是這個於冠海的小舅子開的”“。張繼進而又想起了在京津鐵路上,趙老闆對納大爺講的恆德當鋪為防從事走私的勾當敗露毒殺二十多名碼頭工人的事情。據趙老闆說,事發之後,天津府並沒有派人去徹查此事,而是以暴病的名義迅速結了案。張繼知道,恆德當鋪是信親王奕譯的產業,看來,這個於冠海即便不是奕譯一黨,至少也與奕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想到這裏,張繼和顏悅色地說道:“於大人,並非是我要駁你和天津府的各位同僚的面子。但是,朝廷有朝廷的禮制,聯合使團比照欽差大臣,我們歸國之後,應當立即回京,等候皇上召見。在此之前,無論私自會客,還是回家辦事,都是有違法度的。你難道還不明白這個道理?你和天津府的各位同僚費心了,此中情義我們自然領受。但是,這接風宴我們不能出席。”

聽到張繼這麼說,於冠海的登時就冒出一頭冷汗,心中暗自叫苦不迭,看來這次拍馬屁不成,反而拍到馬腿上了。趕忙陪笑道:“張大人恪守法度,實乃國家之幸,下官又怎敢不知進退呢。既然如此,下官這就派兵護送張大人和各位大人回京。”

張繼點點頭,說道:“有勞於大人了。”

於冠海趕忙笑着說道:“這本是下官分內之事事,怎當得起‘有勞’二字。”

說到這裏,於冠海偷偷瞟了一眼張繼的臉色,又暗暗咽了一口唾沫,心道:“罷了,事到如今,已經無可挽回,也只能如此了”,於是,他壓低聲音道:“張大人,您和各位大人途徑三河驛站的時候,萬望小心謹慎。”

於冠海這句話說得太過突然,張繼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又怕自己聽錯了,於是大聲問道:“三河驛站?於大人,這話是什麼意思?”

這一問不要緊,把於冠海嚇了個半死,他簡直恨不得用手堵住張繼的嘴。好在聯合使團的成員們甫下船來,都在忙着活動腿腳,並沒有注意這面的情形,於冠海趕忙又壓低聲音道:“張大人,下官是天津府知府,按照朝廷禮制,不能親自將您護送回京,只能派兵送您出境。三河驛站地處廊坊縣境內,我擔心張大人在那裏遇到什麼麻煩,故而提醒一句”,說著,於冠海向張繼使了個眼色。

看到於冠海惶急無着的表情,張繼心中一動,彷彿明白了些什麼,他微笑着拍拍於冠海的肩膀,說道:“於大人請放心,我自有分寸。”

於冠海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得目送張繼一行乘上了等候在一旁的馬車。

……

第二天正午,北京,朝陽門外,潞河驛站。

正值隆冬時節,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的冷氣團經由張家口進入北京,狂風肆虐,滴水成冰。

饒是如此,聯合使團的凱旋式仍然辦得極為隆重。潞河驛站正對着的朝陽大街上鋪上了紅地毯,潞河驛站門外的廣場上也插滿了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和鑲藍的八旗旗幟,宮燈、龍旗更是數不勝數。暢音閣的供奉們執着金瓜、玉鉞,用編鐘奏響了迎接勝利之師的《凱旋令》。道路兩側、廣場四周還圍着三層善撲營軍士,用來擋住圍觀百姓,維持現場秩序。

張繼望着這恢弘盛大的場面,聽着耳邊圍觀百姓的竊竊私語,也不由得喜憂參半。

喜的是,自己終於帶領聯合使團圓滿完成了赴西洋諸國考察“新政”的任務。相信西洋諸國制度之完備、實業之發達、國力之雄厚和軍備之先進對“新政派”官員和“守舊派”官員在思想上都產生了不小的衝擊,能夠讓前者打心底里認同‘新政’的理念和舉措,也能讓後者轉變對“新政”的看法,轉向支持推行“新政”。

憂的是,一方面,一旦回京,勢必需要面對更加複雜的政治鬥爭形勢。現在,同治皇帝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慈禧太后對朝政的干涉也日漸增多,信親王、醇親王的勢力與日俱增,已經隱隱然有與恭親王和曾國藩分庭抗禮的趨勢。恭親王和曾國藩當初舉薦自己帶領聯合使團赴西洋諸國考察“新政”,也是為了讓自己遠離北京這個是非之地,避免自己過多地陷入政治鬥爭的泥潭。但是,結束赴西洋諸國考察“新政”之行后,自己還是得回到這個風暴之眼、漩渦中心,去面對更加不確定的政治形勢。另一方面,“新政”推行不過數年,大多數百姓其實還沒有從“新政”中獲得太多的實惠,而以信親王為代表的“守舊派”官員卻通過從事走私等不法途徑成為了“新政”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經濟上從“新政”中獲取利益,政治上卻反對“新政”的進一步推行。長此以往,他們就會成為附着於“新政”之上的怪胎,將推行“新政”帶來的成果壓榨得一乾二淨。

更為可怕的是,長此以往,“新政”的信用必然破產。因為,對於“新政”而言,成功的最關鍵因素就在於成果的普惠。只有讓大多數百姓都能共享改革的成果,才能最大限度的獲取他們的支持。否則,就會失去大多數百姓的支持,最終走向失敗。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當年,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巨大勇氣推行以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和將兵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決心不可謂不大。而且,平心而論,他制定的政策都是正本清源、對症下藥的良策。

但是,由於用人失當和既得利益集團掣肘,“變法”不僅沒做到成果普惠,反而侵犯了大多數老百姓的利益。最終,不僅“變法”失敗,王安石自己也身敗名裂。想到這裏,張繼也不由得有些走神,只顧着帶領聯合使團的成員們往前走,卻沒有留意肅立在潞河驛站下面、前來主持凱旋式的禮部尚書何志遠那狡黠的微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章 暗流涌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