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上初中
小學統考期末成績通知書出來了,李國華居然考上了初中,那時候沒考上的話,還得繼續再讀上一個五年級,所以對李國華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
上初中了,大部分的同學還是沒有變,只是班主任變了。課程也增加了,增加了地理、生物、音樂課、政治課、英語課,體育課還是有的,有一門新課對李國華來說最新奇不過了,那就是英語課,李國華覺得漢字拼音居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別個國家的語言,而且很單純,最開出的學習興趣也特別高,只不過這種情緒沒有維持到初中畢業,到了初二下期,李國華的英語成績就垮得一塌糊塗,單詞記不住,語法搞不懂,學習成績越來越下滑,以至於到了初三的下半期,李國華的成績成了全班倒數第一名了。
事情也有好的一面,成績差了,個頭長高了,身體長結實了。李國華完全是按照國家標準,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初三畢業時李國華個頭已經長到了一米七一了,體育天賦有點突出,他最喜歡的運動就是打籃球,學校的籃球架有一個球框已經有點變形,下垂了,李國華可以三步上籃起跳時,單手灌籃了。
李國華住校的地方離他舅舅家是比較近的,所以到了放假的時間有空時間就往舅舅家裏跑去,他舅舅家裏有一台二手的電視機,據說是大城市的親戚家換大電視了,就把這台電視機折價買給舅舅的,好像還是拿了一百塊錢。那是一台日立牌14寸左右的黑白電視機,整個和興鄉就只有兩台黑白電視機,一台是鄉政府的,另一台就是李國華舅舅家的。電視機絕對是個稀罕貨,你想想那時候農村通電不過兩三年的時間。所以當時流行一句話,叫看了電視劇誤了棉花地。
住在街道上的人到了晚上七點鐘以後,就會準時的去看電視連續劇播放。住在鄉里街到道上的居民就排隊到鄉政府里的小會議室去看電視劇。大家都很遵守次序,來得早的就坐在離電視機跟前近一些,來得晚的就坐在後面,大家安安靜靜的坐着。彷彿電視裏面的人物命運好像跟他們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鄉政府的電視機是在放映的時候是要控制人流量的,人太多了,就要關上小會議室的門。而李國華舅舅家的電視機是放在張家大院子裏大祠堂裏面的。祠堂很大,裏面很寬敞,在池塘的神龕跟前放一張大桌子,把電視機放在上頭,用一根插線獻給電視機通上電。把電視機天線拉出來,電視機就銀幕開始出現雪花了,找個年輕人去轉動從柱頭上撐到半天雲里的那根大竹竿兒的天線,竹竿頭子上用高壓鐵線做的一個正方形天線,天線的兩端再接幾十米的饋線到電視機後面的信號孔上。不停的轉動竹竿,一會兒就轉出圖像和聲音了。
那時候要是看上一場電影,那都是很奢望的事情,鄉裏面的電影隊只要不下雨,就會輪流在全鄉的生產隊裏面去放映電影,碰上逢場趕集的日子,鄉里可能會放一部電影,但是那時候是需要花錢買票的,才能看上一場電影。所以看電視就成了李國華很大的一個興趣和愛好,這跟他的學習成績掉下來也有很大的關係。
也就是在你國華上初中的這個學習期間,李國華從電視裏面知道了啥叫新聞,他最喜歡看的電視劇是《西遊記》,雜技表演和後來的曲苑雜壇。初三畢業那年,剛好是1989年,也就是這一年,李國華中學畢業了,他們班上好幾個同學考上了中師中專,一部分同學考上了高中,而他本人很幸運,因為他的分數可以上職高,班主任給他說的是你就上職高,可以選農技專業,學點農業技術,也可以學電器修理,現在家家戶戶都開始買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電風扇、電器越來越多,將來你搞個維修啥的都有搞頭,你看那些大學生嘛,讀的啥子書?李國華聽的似懂非懂,也沒往心裏去。
初中畢業了,全班同學還是每人出了兩塊錢,給班主任和幾個任課老師分別買了一個保溫水壺和一張洗臉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