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番外一

第155章 番外一

番外一,重遊

紀煬一家從汴京坐輪船出發,一路不用換乘,直接順着運河便能到潞州扶江縣。

扶江縣的碼頭,如今也是個重要碼頭。

每年大批香粉,葫蘆器具,全都從這裏運出。

承平國各處的商人,但凡路過這,都要買些回去買賣,畢竟扶江縣的香粉跟葫蘆,那可是一絕。

早些年他們這的土化肥也很不錯,只是如今山林清乾淨了,只留了一些家底,供他們本地用。

好在做化肥的凌家湖早早轉行做了碼頭的買賣,如今日子只好不差的。

紀煬雖說在汴京,但也接觸不少潞州人士,潞州官員,自然對扶江縣還有些了解。

他們在潞州城並未停留太久,便又坐船到扶江縣。

從碼頭下來的時候,不少人還是對蒸汽船感興趣。

看到紀煬一家更是多注意幾眼,沒辦法,這一家顏值實在太高了。

可中間那個男人,怎麼有點眼熟?

不過扶江縣碼頭人頭攢動,很快便看不到了。

紀煬看着有些感慨,他當年來的時候,走的可不是這條路,而是那條讓原主喪命的陸路。

算下來,竟然已經過去十五年時間。

便是林婉芸也有些感慨的。

她當初跟着大哥林啟過來的時候,同樣是十五年前,第二次來則是跟着相公去灌江府上任,路過這裏。

她雖然待得時間久,可也深知這裏的變化有多深。

以前的扶江縣可沒有碼頭,更沒有這麼多人。

這裏的碼頭建設得格外好,紀煬看着,就知道後續的官員時常維護,沒有糟蹋他的心血。

一家三口在碼頭上巨大的石碑前駐足,仔細看着上面的人名。

這些都是當初建造運河跟碼頭的工匠名單,這麼密密麻麻的名字,卻有當地碼頭船家們每年重新描繪一遍。

讓這些刻上字的字跡絕對不褪色。

紀晴林看了看,忽然道:“爹爹,有你的名字!”

有他的名字?

紀煬疑惑,當初他可沒讓刻自己的名字啊。

按照小晴林矮小的視線,果然在最後的部分看到他的名字。

後面還跟了一行小字。

昌盛三十六年底補錄。

昌盛三十六年?那會他已經離任,好像是個叫章善的新科進士接任?

他竟然補錄了自己的名字。

紀煬一時感慨,前些年他見過章善,他進京述職的時候兩人還說過幾句話。

沒想到他竟然沒拿這個邀功,要知道這些年他在京中的權勢,足夠讓一個五品官員平步青雲。

他們一家人說這話,旁邊也有人聽到,笑着道:“這些年好多石碑上的工匠都來咱們扶江縣定居,你們一家也是這樣嗎?”

“對了,若石碑上有你的名字,可以去府衙領補貼,他們會安頓好你們一家的。”

當年不少工匠都留在扶江縣生活,沒想到後續他們還搬家來此。

看來確實有優待。

也是建了如此造福當地的運河,當地自然投桃報李。

看來這些年此處的官員們都還不錯。

紀煬笑着謝過,開口道:“我們只是來此遊玩,聽說這裏花田阡陌,十分好看。”

“那要去南邊啊,女子香坊那邊,都是花,快去吧。”

紀煬他們二月初出發,這會不過二月中旬,有些花已經開了。

扶江縣本地百姓見怪不怪,每年來賞花的人可多呢。

不過他看着這位一看就尊貴的男主人,怎麼有點眼熟?

也怪他年紀小,他今年不過是十八,紀煬走的時候,他應該五六歲的樣子,不能一下子認出紀煬,一點也不奇怪。

紀煬手底下的人把行李放到客棧。

紀煬一家三口,還有後面平安,素竹里兩人跟着,則在扶江縣裏慢悠悠轉轉。

碼頭做事的,多是凌家湖雇來的人,當初紀煬怕他們土化肥的原料用完,便坐吃山空,就讓他們做這碼頭的買賣。

其他幾個村子的人,玉家湖如今做起水產養殖,上集村依舊在做葫蘆器具,現在已經朝精美的方向走了,馬家灣跟三江村主要在為香粉事情忙。

當然,香粉作坊還是女子來做,畢竟打出來的名頭就是,女子做的香粉更好,如今的香露等更不用說。

現在只是略略說了這幾個大村,或者說大鎮子的發展。

紀煬剛來扶江縣的時候,下面只有這幾個村子,剩下都是大片荒地。

如今的扶江縣下面以這四個鎮子為主,而鎮子下面各有村子五六個,總共近三十了,人口更不用說。

常住人戶早就超過四千,人口則在六七萬左右。

是潞州實打實的望縣。

林婉芸感慨:“那會你在的時候,扶江縣多小啊,人口更是少之又少。說出去,都沒人相信還有這樣的縣城。”

“其實這樣的縣城並不少,越偏的地方越這樣。”紀煬看着眼前的一切,自然只有高興的份。

看到從無到有的發展,很少人能忍得住吧?

從碼頭往南邊走,很快就聞到花香,還有成群結隊的女子在街上行走,有的是去香粉作坊,有的是去學堂。

紀煬等人還在扶江縣官學停留片刻,這裏算是扶江縣的中心,以前的幾間學堂,如今已經擴建。

擴建的時間有兩次。

一個是在紀煬接任官員章善手中擴建。

另一次擴建則在紀煬跟國子監打擂台,讓更多貧家子弟進官學后擴建。

所以,如今的規模已經讓人咋舌,因為韓家如今根基在這裏的緣故,不少外地學子都過來求學,而且不分男女,都能過來。

之後韓家家主韓瀟當上國子監祭酒,想來讀書的人更多了,甚至有不遠千里留在這讀書的。

紀煬他們在這轉一圈,得知扶江縣官員要迎來第三次擴建,或者說開分院,直接去北邊墨子山建學校,否則容納不了那麼多學生。

墨子山可是好地方,埋葬不少為國盡忠的兵士。

在那建官學,也是一種傳承。

估計很快就要動工。

紀煬還分析了下,發現現在的知縣並非盲目擴張,主要當地的入學率很高,無論男女都能入學,更讓學校需求增加。

對本地百姓來說,哪家不讓女子讀書,都是極短視的。

就算再不懂道理的,也會明白,你家女孩子不讀書,根本不可能進香粉作坊。

便是抱着這個想法,都會讓她們去讀書的。

而且身邊人又能帶動周圍的氛圍,畢竟周圍孩子們都在念書,只有你家孩子在家裏繡花,說出去還很不好聽。

既然日子好過,手頭有錢,讀就讀了。

扶江縣讀書向來是不貴的。

外地過來求學的學生,也有不少女子,基本都是看在扶江縣地方安全,這又富裕,女子地位高一些的緣故。

種種原因之下,再修所學校很有必要。

說到治安,紀煬沒想到這裏的捕頭他還認識。

那就是當初在他手下做事的衛峰。

也就是現在灌江府捕頭衛藍的哥哥。

衛峰在扶江縣多年,一直兢兢業業,把這裏的治安維護得很好。

即使來往的人很多,同樣讓這裏十分安全。

這也是各地商賈願意來扶江縣碼頭歇腳停靠的原因之一。

而衛峰手底下的人,自然從當初的幾個人變成上百人,還組織了當地的百姓時時巡邏。

把從紀煬那學到的,幾乎用全了。

路過官學之後,幾乎就來了整個扶江縣的主街。

街上店鋪林立,來往的行人跟商販更是不少,一部分街道甚至用了水泥。

看來這裏一直在響應紀煬做的事。

即使他離開多年,這裏依舊處處有他的痕迹。

小晴林好奇看來看去,她趴在她爹肩膀上,又去拉娘親的手。

他們這一家三口走在街上,格外吸引人注意。

不過他們並未在街上停留,也沒有往衙門方向走,而是直接去了那邊花田,還未靠近,就能聞到那邊的香味。

現在花田的西邊,是一排排香粉作坊,以及衍生出來的香露作坊,旁邊還有整齊寬敞的道路,運貨的馬車在這上面絡繹不絕。

聽說這一個作坊,便解決當地幾千女子的就業。

也有男的想參與進來,可惜了人家這招牌就是只有女子做了,那香粉才好。

而且香粉作坊歸在當地官府名下,坊主是當初被紀煬照拂過來的水淑敏,她把這裏經營得極好。

提到水淑敏,扶江縣多人都知道她。

她可是整個扶江縣裏,頭一個和離的女子,之後帶着女兒獨自生活,不靠夫家也不靠娘家,她可是潞州當地不少女子中的楷模。

小晴林聽着娘親說這裏曾經的模樣,又看到現在的樣子,一路上哇個不停。

紀煬忍不住笑,不過聽娘子跟女兒誇他,到底不一樣?

他們這邊慢悠悠走着,路過花田的時候,還有做事的女子讓他們隨便採摘花朵戴。

“只要不是故意糟蹋,遊客們都可以採摘的。”

這也是吸引遊客的一種方法。

再說,普通人再摘能摘多少,她們這裏可是花海!

紀煬給母女兩個編了花環,正在這享受大自然呢,方才去放包裹的小廝匆匆跑過來,後面跟着的,則是紀煬方才還提到過的人。

當地捕快衛峰!

衛峰少有如此不穩重,他認識紀煬的時候不過十八,現在也才三十多,在扶江縣卻做了十年的捕頭。

這可是扶江縣,是遠近聞名的富裕縣城。

人人都說他治下好,還說他年輕有為,沉着冷靜。

只能說,那是沒見過他們知縣大人!

衛峰的手下看着一向沉穩的大人聽到消息后,飛速往花田方向跑。

等見到紀煬,衛峰眼淚都要落下,立刻抱拳道:“知縣大人,許久不見,您,您回來了。”

紀煬雖然卸了職務,可如今還是紀學士,但在以前的人眼中,他永遠是那個知縣大人,這是絕對的尊稱。

“方才有人說,在碼頭好像看見您,正好又遇到去酒樓放包裹的小廝。我就急匆匆來了。”

紀煬並未刻意暴露身份,但也沒怎麼隱藏,本就是鬆鬆快快出來玩的,被認出也不稀奇。

雖說如今扶江縣人多了,可認識他的人同樣多啊。

“你現在如何,我看着扶江縣很不錯。”

他們這邊還在敘舊,後面又有人匆匆趕來,看那官服,應當是扶江縣現在的知縣。

這消息一傳開,來看紀煬的人更多了。

更有人騎着馬去跟幾個裏長稟告,估計很快都會聚過來了。

至於紀煬一家的住處,那自然不能住客棧,知縣讓他們去住衙門,衙門翻新過,絕對夠住。

曾經千里奔到汴京,為紀煬說話的王家人,更是想請紀煬住到他家。

但到最後,紀煬還是去打擾韓家人。

韓家的韓族老自然沒意見,甚至歡迎得很,他們半個韓家都在汴京,剩下半個韓家在潞州扶江縣,對紀煬的感激自不用說。

韓族老甚至還考究了紀煬的學問,見他果然不錯,更是喜歡。

紀煬算是發現了,只要來韓家,必須要考試。

接下來幾次,小晴林目瞪口呆看着大家對她爹的感謝,更知道她爹在這都做了什麼。

而她更是扶江縣的團寵,不管去哪個店鋪,人家都不收她的錢。

若不是家教實在好,估計也是小紈絝苗子。

而紀煬也知道大家的近況,更有被人攙扶着,也要過來的凌家湖前里長。

也就是凌俊鵬他爹。

他兒子能當上指揮使,是他輩子都想不到的,甚至已經在汴京有了房子,等到凌俊鵬致仕,全家都能搬到汴京。

雖然凌里長不想去,但這事絕對值得誇耀。

他如今年紀大了,卻覺得日子越來越好。

凌家湖先是藉著土化肥發家,之後靠着碼頭生活更是不錯。

家裏的田地種上良種后,日子更不用說。

凌家其他幾個兄弟,也都聚了過來,對紀煬的感激溢於言表。

種葫蘆的上集村裡長,自然也飛奔而來,看到紀煬老淚縱橫。

不是紀煬,他們會有如今的日子嗎。

他們的葫蘆製品,甚至賣到關外去,不知多少人誇讚,還有依靠葫蘆做出來的動畫,多少人都喜歡。

雖然近來汴京那邊的消息說,可能很快不會依賴葫蘆來做。

可他們依舊能賣到關外啊,就算不賣葫蘆他們還可以發展其他東西,依靠着碼頭,有什麼不能做的。

越是扶江縣的人,越知道當初他們知縣大人費盡千辛萬苦,也要建成碼頭的原因。

其中獲益最大的,還要屬全縣的女子們。

準確說是香粉作坊。

這些花粉基本都是用來做熏香的材料,如今香粉作坊的複合香,更是暢銷全國,誰都調不出來她們這裏的香。

紀煬當時的宣傳語就是,這裏做香粉的都是女子,所以才會更好。

水淑敏那時候不理解,現在卻很明白,她牢牢把着這個口號,所以當地女子們的活計越來越廣。

之後有些女孩子研究出來的熏香跟花露,更是質量上乘,還落實了這個口號。

再依靠碼頭的強大運輸能力,她們這裏的鮮花果樹越種越多,最近調出來的果香,更是清新怡人。

水淑敏等人還帶來不少新香,就是給紀煬娘子的。

雖然知道知縣大人的娘子肯定少不了這些東西,可卻是他們的一番心意。

紀煬甚至看到了在馬家灣的丘益川。

這個人就是當初被他庶弟的親舅舅,那個已經死了的戶部侍郎安插的眼線。

還把紀煬在扶江縣說的話,以及紀煬用便宜價格買宅子的事告訴那邊。

好在他及時發現,又從這人口中得知一切,然後順利化解那些問題。

紀煬知道他也是被逼迫着做事,放了他一條生路,讓他回到扶江縣,跟他在這的妻子好好生活。

如今丘益川已經把之前的事拋下,專心在扶江縣種田養家,儼然成了種田好手。

他這次也跟了過來,眼裏充滿愧疚跟感激。

紀煬見他這樣,私下找他說了話。

當初他青梅竹馬的表妹,也就是被死了的侍郎強行納妾那位,雖被流放,好歹性命沒問題,在那邊也安了家。

丘益川的爹娘也被安置,家中兄弟還算孝順,讓他放心。

這讓丘益川淚流面貌,再次感激知縣大人的寬宏大量,跟這些相比,他一輩子不能出扶江縣算什麼。

這期間,扶江縣知縣全程作陪,除了私下的事之外,這個知縣可是殷勤得不行。

廢話,紀煬可是當朝的學士,是皇上留了又留的人。

別看他身上沒有官職,可他的能力,皇上對他的信任,還有朝中的人脈,再有他在扶江縣的根基,哪一點不值得捧着。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他想跟着紀學士學學,當初他中進士的時候,沒能到紀大人手下,心裏一直遺憾,這種好機會,肯定要彌補啊。

紀煬自然也不吝嗇,隨便指點幾下,就夠當地知縣受益無窮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裏,紀煬還帶着家人去墨子山祭拜,甚至幫新官學動土。

相信建在烈士墓附近的新官學一定能繼承其精神。

扶江縣從一個人口一兩千的貧窮縣城變成如今的模樣,先有紀煬打底,再有後幾任知縣一點點補充,這才造就了如今的生機勃勃。

從貧窮的下縣,變成最頂尖的望縣,這個過程實在讓人感動。

而且從扶江縣裏,還出來不少優秀的人才。

玉敬泉,凌俊鵬,衛藍,還有江春,這些人都在外面做官,有些人官職還不低。

韓家更不用說,全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才。

扶江縣的百姓,也為他們這裏的人驕傲,更為紀煬是他們的知縣大人驕傲。

所以他們才會集體請求,請當時的知縣章善,把知縣大人的名字補刻在碼頭的石碑上。

當初大人不想刻自己的名字,只刻工匠們的姓名,可在大多數人眼中,他才是最值得留下名字那位。

其中一個叫安冬的工匠,就是在運河修好之後定居在扶江縣的。

挖運河這種活,其實沒什麼人願意做。

但他實在沒錢養家,只能過來。

等挖好運河之後,安冬看着自己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逢年過節的時候,還有人過來感謝,心裏忽然覺得,他這個活計好像也沒那麼差。

當時的扶江縣剛剛開始發展,他私下聽那些大官說過,說當地知縣很厲害,有他在,這個地方看着荒涼,以後必然不錯。

安冬把這話記在心底,拿着工錢回家后,看着家鄉的惡吏,乾脆帶着全家搬到扶江縣。

安冬可以說,這是他這輩子,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雖然他剛來沒多久,紀大人就已經被調到潞州城,最後又被調到汴京。

可他還是覺得這裏好。

他到了之後,便開始開耕荒地,沒想到他這個外來戶都能用本地的耕牛跟農具。

當地人還說了,誰要是排斥外來的人,那就是跟他們過不去,既然到了扶江縣,都是一家人。

有耕牛跟農具,還有當地官吏幫忙,他們很快在扶江縣安家。

不過很不巧,房子還沒蓋好,已經快到冬天,本來以為這個冬天會很難過。

可當地的知縣把他們安置到附近的大房子裏,聽說是個姓王的人家,他家說都是前知縣紀煬大人照拂,才能保下祖宗基業,他們年年都會作為安置點的。

不止此處宅子,還有附近的廟宇,以及官府的房屋,全都能用來安置。

他家的小孩更能得到每天一小碗羊奶,而且還會看着小孩喝下,大人則是一些肉粥。

就這樣,安冬一家渡過在扶江縣第一個冬天,竟是這輩子唯一不用擔心明天會不會餓死,會不會凍死的冬天。

等開春之後,官府讓他們賒賬購買種子,使用農具耕牛土化肥,以後跟着村子裏挖水渠來還就行。

安冬算是發現了,只要他們家勤勞,他們家肯做事,一定能在扶江縣立足。

聽說,這都是前知縣吩咐下來的,新知縣每樣都照着做。

再之後,那就是官學劉平原劉教諭讓夫子問他們家小孩要不要上學,聽說各家各戶都問了。

那個劉教諭認真負責,對孩子們非常好,前幾年已經升到潞州城的官學做事,劉教諭也是個時不時都會提起紀煬紀知縣的人。

直到如今,安冬的孩子都要成親了,雖說學問夠不上科考,但平時讀書習字,給生活帶來許多便利。

他自己在田地里種良種,娘子在香粉作坊,孩子在碼頭給人記賬。

這樣的日子可真好啊。

所以聽說紀煬紀大人回扶江縣的時候,他頭一個帶着妻兒去看。

只見那紀大人丰神俊朗,身邊的娘子也是漂亮的跟仙女一樣,後面跟着的小姑娘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就是他,給自己全家帶來了好生活好日子。

此時他們一家又坐輪船離開,聽說是要去紀大人娘子幼時長大的地方看看。

碼頭上都是來送行的百姓。

紀煬的名字,既刻在碼頭的石碑上,也刻在他們的心中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小知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小知縣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5章 番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