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絞殺王齕破函谷
從長平之戰開始第768章絞殺王齕破函谷更要命的消息很快傳來,自己的後方已經看到了趙軍騎兵的身影。
王齕的心中頓時便是咯噔一聲沉入了谷底——趙軍怎們會來得這麼快?
「人數如何,是否為趙軍斥候?」抱着最後一絲絲的僥倖心理,王齕顫抖着聲音向前來報信的斥候問道。
「非是小規模斥候。人數至少在數萬之數。」斥候冷靜地回答着王齕的問題。
只是斥候不知道的是,他的回答,卻似一根根利箭直戳着王齕的心臟。
王齕知道,或許自己自以為秘密的轉移,早就在趙軍的監控之中,否則根本解釋不了眼前堵截着自己的趙軍,也更解釋不了,大戰才開始沒幾個時辰,圍堵的趙軍就出現在了自己的後路之上。
沒有懸念了。
王齕再度抬起頭,看着前方還在浴血廝殺着的秦軍將士們,隨即王齕的目光卻是越過了戰場,看向了遠處咸陽的方向。
「我王,王齕儘力了。」輕輕地,王齕用只能自己聽見的聲音向著家的方向告別著。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絕望。
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大軍已經陷入了包圍之中,更是因為秦國,已經徹底地沒有了翻盤的希望。
一旦自己這十五萬大軍被消滅,趙軍隨即便可揮師北上,對函谷關形成兩面夾擊。
在斷絕了外援的情況下,函谷關絕撐不過兩個月。
再接着,趙軍便可以集中全部的兵力,向咸陽發起最後的進攻。
即便咸陽再是巍峨高大,在數十萬大軍的猛攻之下,根本不可能守住。
秦國已經徹底地沒有了任何翻盤的希望。
甚至,若是李牧心急一點,在解決掉自己這十五萬大軍之後,便可以直接帶着自己的人頭,向咸陽進發。
趙軍旗幟插遍咸陽的場景彷彿近在眼前,王齕也是痛苦地閉上了雙眼。
但老秦人誓不服輸的血脈再度沖向了就要冰封的頭腦,王齕隨即又睜開了雙眼。
而隨着虎目的重新張開,眼神之中已經不再有對未來的絕望與迷茫,有的只是奮力一搏的決絕之色。
深吸了一口氣,看了看還沒有什麼動靜的后陣,王齕隨即下令道:「各都尉、校尉各領其軍,立即擺脫當面之敵,向咸陽方向突圍。」
是的,王齕下達的,不是決一死戰的命令,而是分散突圍。
不是王齕懼怕死亡,相反,死亡對於此時的王齕而言,已經是最輕鬆不過的事情了。
他想要的,是儘可能地給咸陽給他的王上保留住軍力,哪怕只有一萬兩萬,甚至是只有一千兩千。
沒辦法,決一死戰,死的只可能是自己。即便僥倖突圍出了一部分兵力,損失慘重的兵馬,在面對咸陽城外的趙軍的二道防線之時,也勢必會被絞殺殆盡。
只有趁着當面之敵兵力不足,而後續趙軍又還沒有趕到之前,進行分散突圍,才有可能以全建制的兵馬逃回到咸陽城下。
也只有成建制的兵馬,或許才能突破咸陽城外的封鎖。
當然,前提是,對面的五萬兵馬不能如他這般徹底地分散開來。
為此,王齕顯然也已經有了打算。
在傳達完第一條命令之後,王齕隨即繼續下達了第二條的命令:「中軍所屬兩萬人馬,會同本將之親兵所屬,隨本將對當面之敵,發起進攻。」
話音落,王齕已經將長刀握在了手中。
輕夾馬腹之間,王齕已經拎着長刀沖向了面前正阻擋着秦軍回歸咸陽的趙軍。
很明顯,王齕就是要用自己和這中軍的兩萬五千精銳拖住田單的攔截部隊,從而讓更多的秦軍突破陣線,回到
咸陽城中。
應該說王齕的算盤是打得不錯,只可惜,他還是小看了李牧的能力。
戰國四大將所率領的主力大軍,如果不是放水,又豈能被你的偵察兵輕易發現?
既然助力大軍的斥候已經能讓秦軍發現,那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精銳之卒,恐怕已經深入到了腹地也說不定。
是的,就在王齕想方設法要分散突圍之時,李牧已經安排出左右兩路騎兵,分別向著秦軍的左右兩翼開始了迂迴。
而眾所周知,兩條腿是跑不過四條腿的。琇書網
就在王齕的命令下達,秦軍將士們開始不管不顧地發起衝鋒之時,兩隻趙軍騎兵已經在秦軍兩側開始了兵力的展開。
戰鬥雖然還在繼續,但結果實際早已經不言而喻。
剛剛開始了分散突圍的秦軍很快就被李牧的騎兵們給攔截了下來,為數不多有可能逃離的騎兵,又被田單的騎兵給死死拖住。
好在的是,王齕並不需要看到這一絕望的場景。
在帶着中軍精銳,向田單所部發起猛烈衝擊后不久,王齕便已經倒在了激烈的戰鬥之中。
不是田單所部的趙軍太過厲害,而是王齕早已經心存死志,哪裏危險就往哪裏湊,哪裏趙軍兵多,他就攻向哪裏。
若是他有趙韋一般的武藝,那還好。
很可惜,王齕並沒有那麼好的武藝,再加上年過半百帶來的體力上的下降,王齕的戰鬥力甚至比一般的將軍還要更差一些。
如此這般地重複着往趙軍刀鋒上撞,戰死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了。
不過,這樣的死法,對王齕而言,或許也是一種解脫。
或許也是因為王齕的突然逝去,導致突圍的秦軍並不能很好地因地制宜,更沒能及時地擺脫掉田單所部的糾纏。
於是,在長達半個多時辰的時間裏,秦軍的突圍幾乎毫無效果。
而李牧顯然也意識到了秦軍的動作不太對勁,隨即便催促着騎兵加快了迂迴的速度。
終於,趙軍還是在這十五萬秦軍反應過來之前,將他們徹底地裝入了口袋之中。
秦軍的突圍,隨便宣告失敗。
而突圍失敗的秦軍,又沒有了王齕的統一指揮,很快就被李牧的大軍分割包圍了起來。
只是,這支秦軍到底沒有辜負王齕的調教。
即便是被分割包圍了,也依舊沒有一人放下手中的武器。
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秦軍還在堅定地執行着他們的主將王齕下達的命令——向咸陽方向突圍。
圍剿的戰鬥,一直持續了三天三夜。這還是多虧了趙韋的五千重騎兵的幫助。
終究,二十萬趙軍還是將這十五萬秦軍全部絞殺在了咸陽城外。
秦國最後的一支野戰精銳軍團,終於和秦國最後的名將,一起消失在了他誕生的土地之上。
解決掉了王齕,李牧和田單也是長舒了一口氣,畢竟這人可是能跟廉頗將軍對峙三年而不敗的男人啊!
可惜的是,因為戰鬥過於激烈,王齕的屍身早被戰馬踏爛,若非身上的鎧甲和軍牌,根本認不出王齕來。
不過,作為一名將軍,戰死沙場也算是一種歸宿了吧。
當即,李牧也是命人打造好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將王齕的屍身盛飯其中,連帶着為數不多的數百傷兵俘虜,一同由田單帶領,送還到了咸陽城中。
這一舉動,當然是出於對王齕這位對手的尊重。
但更重要的,李牧自然是想要用王齕的死亡以及數百俘虜的恐懼,威脅和恐嚇咸陽的秦國臣民。
若是能讓咸陽放棄
抵抗那自然是最好,即便不能,也至少讓咸陽的士氣下降一節。
當然,李牧並沒有傻乎乎地在咸陽城外等待着秦王的決定。
相反,在將屍體和俘虜交給了田單將軍之後,李牧便率領大軍向函谷關進發。
秦王的決定,隨着王齕和最後一支野戰精銳的消亡,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
降,不過是讓趙軍輕鬆一些;不降,也不過就是讓大軍多辛苦幾月而已。
很快,在李牧的帶領下,函谷關被徹底封鎖。
隨即近三十萬大軍也是對函谷關發起了兩面夾擊。
函谷關到底不愧是天下雄關,即便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依舊狠狠地頂住了來自趙軍的兩面夾擊。
可問題是,在李牧的封鎖之下,函谷關內不僅食物得不到繼續的供給,每日消耗巨大的箭矢等軍械物資也無法補給。
沒有糧食,短時間內,秦軍還能堅持,至不濟還能殺馬充饑。
可沒有了箭矢,站在函谷城頭的秦軍就只能成為趙軍的靶子,沒有了滾木礌石,秦軍便只能用自己的軀體阻擋趙軍進攻的腳步。
即便是雄關函谷,也很快失去了繼續堅守的可能。
公元前251年冬,曾將六國聯軍輕易擋在國門之外的函谷關終於低下了他高貴的頭顱。
僅剩的三萬秦軍,在飢餓、困頓與寒冷中,走出了關隘,向趙軍投降。
函谷,這個歷經百年滄桑而屹立不倒的雄關,終於不復為秦所有。
而整個關中沃土自此也只剩下了咸陽一城,還在負隅頑抗。
很快,函谷關淪陷的消息伴隨着其守將的印信一起被送入了咸陽城內。
所有人都明白,赳赳老秦,已經完了。
只是,上至秦王,下至黎民,似乎都不願意接受這個現實,依舊固執地堅守着咸陽,試圖等待着奇迹的發生。
很可惜,他們終究沒能等到奇迹的發生,卻是等到了趙王括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