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先滅國者竟是它

第763章先滅國者竟是它

從長平之戰開始第763章先滅國者竟是它趙括是真的沒有想到,剩下的齊、楚、秦三國,最先倒在他手中的,既不是被自己視為唯一對手還有着數十萬兵力的秦國,也不是僅剩一郡之地,不堪一擊的齊國,而是還有着廣袤領土和兵源的楚國。

沒辦法,在悄然間,楚王調集了足足二十五萬大軍,試圖跟趙國決一死戰。

只是,楚王這邊還沒有出發呢,其行軍計劃便已經擺到了趙括的案前。

面對楚王的自取滅亡,趙括的答覆只有一句話:「應戰。」

於是,李牧帶着趙韋和周騏,領兵二十萬來到了楚王預設的戰場,跟楚王來上一場「勢均力敵」的決戰。

不是趙括不捨得給李牧更多的兵力,實在是李牧只想要那麼多,甚至一開始的「喊價」中,李牧只要十萬大軍。

十萬對二十五萬,這着實有些離譜了。

更離譜的是,聽到李牧這個「喊價」的眾將,包括老將田單、樂毅以及新將周騏、孫崮等人在內,都覺得很合理!

見狀,趙括就差罵粗話了。

人家王翦足足要了六十萬大軍才拿下的楚國啊喂,你現在跟我說十萬大軍就能搞定?

人家李信和蒙恬可是帶着二十萬大軍都沒能拿下楚國,甚至還被連斬了七都尉,堪稱大敗啊!

不過,要說驕兵必敗,其他人或許會,可李牧也真的會驕兵嗎?

還有田單、樂毅,這樣的老將,也真的會產生誤判嗎?

不由得,趙括也是反思了起來。

說起來,李信之敗就很蹊蹺。

不僅是戰鬥過程十分蹊蹺,對於主要將領的處置結果更是蹊蹺。

先說這戰鬥過程。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記載的內容是: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與蒙恬會城父。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

翻譯過來,就是李信和蒙恬各領大軍,分東西兩路進攻楚國。

一開始,都很順利,攻平與、攻寢,都「大破」,顯然是斬獲頗豐,才能冠之以「大」字;

緊接着也沒問題,破了鄢郢之後,兩軍合兵一處。

可緊接着就不對了,大軍已經到了城父了,下一步不就是壽春了嗎,怎麼就被「隨之」了?

啥叫「隨之」?

尾隨之意也。

啥叫尾隨?

很明顯不是楚軍尾隨秦軍進攻壽春,而是壽春的楚軍尾隨秦軍。

換言之,秦軍在城父之後,莫名其妙地撤退了!

為啥撤退?眼看勝利就在眼前,怎麼就撤退了?

秦王肯定沒下令,否則史書里不會隻字不提。這樣的春秋筆法寫來的撤退,顯然是並不光明的撤退。

結合後世的猜測,極有可能大軍是孤軍深入被斷了糧道才被迫撤退的。

可明明楚軍已經被「大破之」了,而且還要防禦壽春,還有能力將秦軍的糧道斷絕嗎?

而且,李信和蒙恬即便對上老將王翦稍有不如,但也算是一時的名將了,怎麼會如此輕易被「大破之」過的楚軍給斷了糧道?

這也就算了。

偶爾的失誤也不是不能理解,但離譜的是,秦王對敗軍之將李信的處理,歷史上居然隻字未提。

而從之後其滅韓、滅齊的任命來看,這一慘戰,似乎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在秦國朝堂和軍隊中的地位。

要知道,秦國以法治天下,即便是秦王也無法公然包庇有罪之人。

更別說最重視法的軍隊中了,即便是有秦王的包庇,戰敗的李

信也很難繼續在軍中立足,更別說繼續率軍行滅國之事了。

除非,這次的戰敗,其原因不在李信。

再結合恰逢滅楚之時昌平君的謀反,一條合理的猜測便形成:李信和蒙恬的大軍已經迫近壽春,準備一舉拿下楚國了,而在郢陳的昌平君卻是忽然起兵反秦,攻佔郢陳,切斷了李信和蒙恬軍的後路。

糧路被斷,李信和蒙恬的大軍也只能撤走了。

最可能的結果是,李信以主將的名義讓蒙恬先走,然後自己率軍阻擊壽春出擊的楚軍,這才被楚軍連斬了七名都尉。

即便腹背受敵,李信卻也依舊帶着大軍回到了秦國,而且還保存了蒙恬所部的力量。

這樣一來,戰敗本就不是李信的責任,身為主將,李信還主動承擔殿後的責任,這樣的主將愛那個,誰還能苛責什麼。

秦王對李信依舊信任有加,李信依舊能在軍中頗有威信,也就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些都是一家之言。

不過,從李信蒙恬軍能夠以二十萬大軍打到城父威脅壽春來看,至少二十萬大軍是足夠滅掉楚國的。

至於王翦所言,必須六十萬才能拿下楚國。

趙括大膽地猜測,老爺子這麼辦也是怕了,畢竟歷史上長平之戰後,白起是有機會將趙國一舉消滅的,可是卻被秦王給叫停了。

甚至後來白起不認為有機會滅趙之時,又被秦王催促着去滅趙,最終不得不願徒耗兵力糧草的他,卻是被秦王給賜死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為了避免被朝堂拿捏,王翦直接要了全國的兵力。

只要全國的兵力掌握在王翦的手中,朝廷再想安排些什麼不合理的事情,也得掂量掂量他的份量。

要知道,此時的王翦可是真的想反就能反。

哪怕王翦只是露出一絲絲的不滿,秦王立即就會想方設法讓老將軍滿意起來,而這其中的方法自然也包括借某些人的人頭一用。

也就是說,王翦所報的六十萬大軍,實際上不是用來對付楚軍,更可能是為了用來自保的。

因此,對於攻楚真正所需的兵力,應該還是在李信所言的二十萬上下。

有了這個判斷之後,趙括也是反覆勸說,也終於將這二十萬大軍塞到了李牧的手中。

當然,為了加強李牧的力量,收攏了秦軍重騎鎧甲,經過擴建的五千重騎兵也跟隨着趙韋來到了李牧的麾下。

畢竟,從情報上來看,楚王可是將決戰的戰場放在了壽春附近的平原之上。

平原之上,還有什麼力量能夠跟重騎兵抗衡嗎?

於是,在趙括的堅持下,李牧也是帶着足足二十萬大軍和五千重騎兵來到了楚王既定的戰場之上。

不過,趙國的重騎兵雖然無敵天下,但真正見識過他的厲害的,也就秦軍而已,秦國顯然並不會將這樣的情報跟楚國進行通報。

因此,對於趙軍的到來,尤其是知道趙國只有二十萬大軍到來戰場的消息,楚王是十分興奮的。

但即便不知道趙軍的重騎兵的存在,對於趙軍的戰力,楚王也本該有所了解才對。

可也不知是誰給了他足夠的勇氣,楚王居然選擇了出城與趙軍進行一番野戰。即便兵力的對比是二十五萬比二十萬,但李牧看楚軍的目光是如同在看一群死人。

戰鬥很快在兩軍抵達之後展開。

一開始,兩軍還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只是排除了寥寥一兩萬人展開對攻。

只是戰鬥打響之後,便不是兩人可以完全控制的了。

隨着戰火越發地激烈,不約而同地,兩人便投入了更多的兵力。

從一萬到兩萬、從兩萬到五萬,在從五萬到十萬。

應該說,僅僅一天的時間,兩軍便已經打出了真火,局勢的控制就更難了。

已經退無可退的聯軍倒也爆發出而來令人刮目相看的戰鬥力,一時間倒還真的與趙軍打了個難解難分。

但整體上,趙軍還是遊刃有餘的。

只是苦了趙韋了,明明手上握着能夠瞬間扭轉戰場的重騎兵,卻始終沒派上用場,能不惱火嗎?

幾日連戰,趙韋已經是不知多少次被下面的將士們請命出戰了,而他自己也不知是多少次向李牧請戰了。

只可惜,面對重騎兵營的請戰,李牧是理也不理。

李牧當然不會就這麼輕易將重騎兵這個殺手鐧,扭轉戰場的效果,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從來都是一錘定音。

就這樣,兩軍的鏖戰一直持續了二十餘日,都沒能分出勝負。

甚至趙國朝廷內都已經漸漸起了波瀾,懷疑李牧在擁兵自重。

趙括都被這些人給氣笑了,無他,他們的理由居然是李牧之前拿下漢中和大散關、陽平關,以及十數萬的秦軍,也不過用了區區十餘日,而如今僅僅一座壽春和二十五萬楚軍,李牧居然用了二十餘日都還沒拿下?

這還能怪到李牧拿下漢中拿得太快了,這是趙括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然,對於這樣的上奏,趙括不僅沒有理會,甚至還將上奏之人暗暗給記到了小本本上。

而對於前線的李牧,趙括更是發出信件寬慰:慢慢打,想打到什麼時候,就打到什麼時候,該打到什麼時候,就打到什麼時候。

能有這樣的王上,也真的是李牧的榮幸了。

這當然是建立在趙括強大的自信的基礎上,整個天下,除了他,也沒有旁的人敢如此自信了。

沒辦法,一場長平之戰已經徹底地建立起了其在趙軍軍中的地位。

別說一個李牧,就算是十個八個李牧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跟他這位力挽狂瀾於既倒之人,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李牧也沒有讓召開久等。

就在開戰的一月之後,趙韋終於被李牧拉上了戰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長平之戰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從長平之戰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763章先滅國者竟是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