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歲在傳遞什麼信號?
宋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八月至冬至為講期,逢單日入侍,輪流講讀。
元、明皆沿襲此制,本朝尤為重視。
朱祁鎮沖齡即位,顧命五臣把替先帝教育新皇的重任挑到自己肩。
內閣多次疏請開經筵,皇后悉數採納,始制定經筵儀注。
每月逢二、十二、二十二文華殿進講,由勛臣一知經筵事,內閣學士同知經筵事,六部尚書侍班。正統年間,知經筵事為英國公張輔。另展書、侍儀、供事、贊禮等。
除每月三次的經筵外,尚日講,只用講讀官內閣學士侍班,用侍儀等官,每日一講,每旬一講。
但朱祁鎮註定一好學生,給課的老師都避免的被穿鞋,算總賬。
幾年還好,哪怕朱祁鎮幾乎把朕想讀書幾字貼腦門,但講講即便流於形式也如期舉行。
兩年隨着權宦王振朝野凶名昭著,侍讀基本名存實亡。
所以萬歲日講的旨意從武英殿傳到文淵閣、六部、以及國公府,當事幾方都點措手及。
御講課,手足無措了屬於。
萬歲課,相當概率意味着重臣課,無數血淚經驗教訓反覆驗證的。
朱祁鎮召見侍講、侍讀陣容如:英國公張輔、學士楊士奇、翰林曹鼐以及宰郭琎。
陣容很耐尋味。
英國公張輔勛貴武將代表,雖然身兼着知經筵事的職位,但滿朝文武都知,只榮銜,以示對老臣的恩寵,當得真。
學士楊士奇,就更意思了,七十多歲高齡,眼年關將近,寒地凍,學士幾鬧嗓子,內閣工作都傳紙條,講課?別鬧了!
翰林曹鼐倒真才實學,一甲第一名的狀元郎,關鍵萬歲本事度量,就一讀起書腦袋。
曹鼐除了翰林之外,還一身份,接替楊榮的閣臣選,雖然現還沒明路,但內閣首輔學士楊士奇推薦,管皇后還皇都會給面子。
最後一位郭琎,吏部尚書,百官之首,明宰,萬歲就再胡鬧,也沒到用宰講課的地步,郭很忙的。
聖命難違,接到旨意的四位臣文華殿門碰見了,相視苦笑,往日裏互齷齪的明頭面物惺惺相惜,默契的點點頭。
傳言差點被萬歲誅殺的司禮監掌印王振倒退着從文華殿,笑的從沒么燦爛,明明之死活的朝堂宿敵,此刻成了打相識的老朋友。
“國公,宰,楊學士,狀元郎,快快請,別讓皇爺等急了。”王振沒了往日睥睨的氣勢,姿態放得很低,將幾引到殿門口,低聲自言自語:“皇爺心情錯,岳爺爺。”
四位重臣一臉懵逼,透露陛心情情,伙領了,何的岳爺爺?
能因為萬歲殺,就無恥到隨便認爺爺抱腿。
文華殿內,朱祁鎮侯門口,只等四剛走進便迎,笑:“勞諸位了。”
眾連敢,然後行臣禮。
又一番親切的寒暄之後,朱祁鎮揮手吩咐王振給四位臣賜座,之沒的待遇。
王振敢耽擱,急忙吩咐幾名監準備座位。
等座位追備好,四位重臣又愣住了。
一張師椅,三馬扎,地位高低,一刻就見分曉了。
氣氛一間些詭異,曹鼐的視線三位輩身回穿梭,自知之明,師椅無論如何輪到自己,只知花落誰家。
國之干城社稷柱石的老國公,還百官之首的明宰郭尚書,亦或內閣首輔資歷卓著的楊學士。
而且,如此詭異的座位排序,萬歲到底傳遞什麼信號?
三位朝堂舉重輕重的臣無一例外的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養氣功夫十足,看一點表情波動。
朱祁鎮惡趣味的欣賞了一會,伸手:“國公,請!”
張輔聞聲睜眼,渾濁的雙眸內精光閃爍,雖鬚髮皆白卻精神抖擻,表情剛毅威嚴卓著,氣十足聲若洪鐘:“老臣敢受。”
“何敢受之說?”朱祁鎮正色:“國公忠存社稷,功著國家,雖為武臣,而知理六卿!”
張輔異常激動,眼眶通紅,以袖掩面,瓮聲回:“陛隆恩,臣唯死而已。”
其實一句誇獎,至於如此。
張輔何許也?
國朝名將,故河間王張玉之子,皇帝的誇獎只洒洒水。
只剛才朱祁鎮稱讚張輔句話很講究。
朱祁鎮的好爺爺仁宗朱高熾曾評價張輔:輔,武臣也,而知理六卿。
朱祁鎮的好爸爸宣宗朱瞻基曾評價張輔:卿忠存社稷,功著國家,為武臣而達義。
朱祁鎮糅合了好爺爺好爸爸對張輔的誇獎,雖然點倫類,但新皇的官方認證,祖孫三代變了法的誇一臣子,感動?
而且對位老國公,朱祁鎮一種深深地負罪感。
再怎麼誇也分,因為位國之柱石九年後會被親自帶土木堡,拖累致死。
“再者,國公為師,當坐師椅。”朱祁鎮調侃:“莫非朕為子,還坐得御座?”
句話張輔敢接,只能其餘三位都落座之後,岔開話題:“陛最近讀什麼書?”
朱祁鎮環視四位臣,緊慢的回張輔的問題:“最近讀《宋史》,略所得。”
楊士奇笑着點頭:“以史為鏡,以知興替,善哉!”
其餘三點頭表示對陛的認同。
朱祁鎮做思考狀,揉着巴開口:“一問題想跟國公以及諸位請教。”
四對視一眼,將奏對的機會讓給郭琎,後者拱手:“請教敢當,臣等知無言,言無盡。”
朱祁鎮緊皺眉頭沉吟着,殿內氣氛些安靜,監還以為皇爺口渴了,糾結了好半,硬着頭皮奉熱茶。
面對突兀闖進視線打斷思緒的茶碗,朱祁鎮愣了一會,監即將跪求饒的一刻,笑:“勞了。”
又調轉,點頭:“諸位用茶,必客氣。”
張輔抿了一口熱茶,根本沒品什麼滋味,變了,陛變了,寬仁聖明,明主英姿。
愣神的功夫,只聽見陛已經拋了問題:“讀《宋史》,一直想,若宋高宗支持北伐,岳武穆能否收回被金國攻陷的國土?”
眾臣陷入深思,問題其實並難,稍微了解宋史的都能說些東西。
但陛能問么膚淺的問題嗎?
以史為鏡,知興替,同樣還一句話叫以古照今。
那麼問題又了,明丟了哪塊國土?誰又本朝岳武穆?
張輔訝然,忽地醒悟,然後轉頭看向楊士奇,果然對方擺了一口型,只兩字。
“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