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
888年唐昭宗繼位后,宰相崔胤與宦官韓全誨爭權。唐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幽禁,崔胤緊急召喚朱全忠(朱溫)入援。而韓全誨強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貞,朱全忠(朱溫)於是率軍圍困鳳翔。隔年,鳳翔軍糧草耗盡,李茂貞只好殺宦官韓全誨等人,與朱全忠(朱溫)和解。朱全忠(朱溫)趁機掌控朝中大權,還屠殺宦官數百人,派兵控制長安。崔胤後悔不已,有意擺脫朱全忠(朱溫)的威脅,暗中招募六軍十二衛,被朱全忠(朱溫)在長安的眼線所察覺。904年朱全忠殺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同年8月弒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朱溫)本想等統一后再奪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於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不久又殺之,唐朝亡,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他改名朱晃(朱溫),國號梁,史稱後梁,他即後梁太祖,最後定都東都汴州。
五代各朝雖然掌控中原與關中地區(除後梁未控制關中),但是沒有像唐朝一樣成為所有藩鎮認可的共主,主要勢力範圍也不出華北地區,只能說是一個藩鎮型的朝廷。各地藩鎮在唐朝滅亡后,初期有些政權依舊使用唐朝年號割據一方,有的奉五代為正朔,其他則是保境固守或稱帝爭天下。不管他們的外交策略是什麼,這些藩鎮都已經獨立自主,其中十個同時或相繼存在的具代表性的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家稱為十國。
中原地區歸附後梁的半獨立政權有義武節度使、北平王王處直、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盧龍節度使劉仁恭(911年其子劉守光稱帝獨立)等,獨立的是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建立的岐國,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建立的晉國。蜀地方面,西川節度使、蜀王王建建立前蜀;湖廣一帶,佔據江陵周圍的荊南軍高季興在後唐時獨立,湖南武安軍馬殷建楚國,兩廣(嶺南)清海軍劉隱建南漢;江南地區,佔據兩淮吳地的淮南軍楊行密建吳國,浙江錢鏐建吳越國,福建王審知建閩國。另外,交趾靜海軍曲承裕自立,在越南歷史上被稱為曲家,是越南地區脫離中國的開端。項族組成的定難軍也在陝北夏州一帶割據自立。位於河西瓜州的歸義軍一度建立金山國。此時晉、岐與吳依舊奉唐室年號,而前蜀稱帝,均不承認後梁,其餘政權都臣服後梁。因此也難怪歐陽修說:“嗚呼!五代之亂極矣。”
後梁太祖朱全忠(朱溫)針對唐朝後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強烈改革。他極度厭惡宦官,曾拒絕在南方避難的宦官返回京城;討厭唐廷高級官員,啟用失意士人如李振、敬翔等人,並且聽從李振建議,屠殺宰相裴樞、崔遠等三十名高官,史稱白馬之禍。這些失意士人重實際而輕名義,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發展,致力減輕賦稅;對軍隊十分嚴厲,如大將戰死,所部士卒一律斬首,稱“跋隊斬”。然而後梁太祖晚年荒淫無度,甚至不顧倫理,經常召諸子之妻入宮陪侍。外交方面,後梁立國之初,幾乎所有國家與藩鎮都表示臣服,只有晉、岐、前蜀與吳敵視後梁,依舊奉唐室年號。其中晉國的李克用更是後梁太祖的死敵,自開國起後梁太祖就北伐晉國,在潞州(山西長治)與李克用僵持不下,史稱潞州之戰。
李克用因憂勞去世后,其子李存勖在李克寧、張承業的輔佐下而獲得勝利。910年後梁太祖懷疑成德軍與晉密結而率軍進伐,迫使成德軍王鎔與義武軍王處直倒向李存勖。李存勖率軍於柏鄉(河北柏鄉)擊潰後梁軍,成功救援成德軍,而梁軍元氣大傷,史稱柏鄉之戰。北方之雄劉守光為人殘暴,且是晉的強敵。他於909年被後梁封為燕王,建立燕國,911年稱帝,史稱桀燕。隔年,李存勖派周德威討伐劉守光,朱溫親自率軍救援,但被晉軍擊潰。劉守光最後於隔年被李存勖攻滅。
朱溫敗退洛陽后病危,次子朱友圭不滿朱溫有意立養子朱友文為太子,趁機刺殺朱溫而繼位。然而朱友圭荒yin無度,不得人心,913年其弟朱友貞聯合天雄軍(即魏博軍)楊師厚進伐奪位,史稱後梁末帝。楊師厚去世后,天雄軍等河北諸鎮都陸續歸附晉國,再加上916年魏州之戰中梁軍慘敗於晉軍,後梁北疆只能勉強維持在黃河以南。918年李存勖率軍南征,與梁軍相持於濮州一帶。梁軍慘敗,但晉將周德威戰死,梁晉戰爭沉寂了一段時期。921年張文禮殺成德節度使、趙王王鎔,控制成德軍,聯合契丹國與後梁,對抗晉國。然而李存勖率軍於鎮州擊潰梁趙聯軍,又奪得河北三鎮后。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即後唐庄宗),以光復唐朝為號召建國號唐,史稱後唐,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將王彥章採取牽制鄆州(山東東平)的方式,成功圍堵唐軍於楊劉(今山東東阿)附近。雙方對峙良久,唐軍軍糧不足,有即將撤退的跡象。然而梁廷趙岩、張漢傑等人進讒言,使王彥章被撤換,後唐庄宗又率軍經鄆州迂迴攻入空虛無兵的汴州。城破之日,後梁末帝無奈命皇甫麟殺死他,後梁亡。
後唐庄宗滅後梁后,定都洛陽。此時河北三鎮已定,後唐國力強盛。岐國李茂貞對後唐稱臣,後唐庄宗封他為秦王。公元924年李茂貞去世,後唐庄宗的長子李繼岌擔任鳳翔節度使,正式吞併了岐國。前蜀王建在建國后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得前蜀在經濟與軍事都十分強盛。但918年王建去世后,其子王衍奢侈無度,殘暴昏庸。925年後唐庄宗派郭崇韜、魏王李繼岌率軍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滅亡。後唐對外強盛,但是內憂積重。後唐庄宗定都洛陽后,招回宦官以任樞要之職,任用李襲吉等保守派,一切與唐朝後期政治相同,朝政日益敗壞。
後唐庄宗自認基業已固,不務政事,肆情縱慾,自取藝名“李天下”,寵信伶人敬新磨、伶官景進等人。當時軍隊龐大,國庫吃緊,然而其妻劉皇后干預朝政、貪婪愛財,將稅收一半歸後宮,使得朝廷還要暫扣軍糧以補其他支出,形成極大的隱憂,不久征蜀唐軍即因故兵變。
郭崇韜雖然完成滅蜀任務,但李繼岌對於不能深入參與軍務而感到不滿。他密報朝廷,意圖陷害郭崇韜。後唐庄宗有意先調查再決定,但劉皇后自行命李繼岌處決之。公元926年郭崇韜被殺,唐軍軍心渙散,兵變四起。劉皇后又不願將自己的財物用於勞軍,使局面更加惡化。不久,魏博軍在趙在禮率領下於魏州(河北大名)叛亂,唐將李昭榮平定失敗,後唐庄宗只好派李嗣源前往平定。李嗣源於魏州受部眾與叛軍擁護,反而率軍南征後唐庄宗。各地唐軍不願為後唐庄宗作戰,汴州與洛陽陸續被陷,後唐庄宗於內亂中流箭而死。
李嗣源攻入洛陽后殺盡叛臣而稱帝,即後唐明宗,後唐庄宗的長子李繼岌自殺於長安。後唐明宗執政期間革除後唐庄宗時的弊政,朝政逐漸安定。他誅除宦官,任用士人;撤銷不少冗餘機關,建立三司等財政機關;提倡節儉,興修水利,關心百姓疾苦;加強中央軍力,建立侍衛親軍以壓制藩鎮。這是五代少見的穩定時期之一,史家稱後唐明宗是五代時期僅次於後周世宗的明君,他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宋朝所繼承。然而到晚年後唐再度走入內亂。
933年後唐明宗重病,其子李從榮奪位被殺,幼子李從厚繼位,即後唐閔帝。此時後唐明宗的兩位大將養子李從珂任鳳翔節度使、女婿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均擁重兵。宰相朱弘昭、馮贇本想以調動節度使的方式來分離軍權,反而激起叛變。公元934年李從珂以清君側為由攻入洛陽,後唐閔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石敬瑭俘虜,最後被李從珂所殺。李從珂稱帝,即後唐末帝。內亂期間發生后蜀獨立之事。原來在前蜀滅亡后,後唐庄宗以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不久後唐明宗叛變奪位,孟知祥練兵意圖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