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爭奪天下(下)
揭過此事,隨後,擺在更始君臣的,就是如何解決洛陽強敵的問題了。
見此,丞相司直李鬆起身道:“陛下,洛陽吳宣,昔年不過一巫術士而已,蒙得成帝看重,故委以治河事,如今,趁莽大敗,私取洛邑,不從朝廷之令,月前定國上公王匡雖敗,實乃大意爾,臣請朝廷另委良將,發兵函谷,可復洛邑!”
朱鮪一聽,當即蹙眉反駁道:“司直所言太過僥倖,據我所知,那吳宣前不久遣兵支援稽越的劉望於汝南,使奮威大將軍不得寸進,這也是區區一巫術士可為?”
“我聽洛陽歸降餘眾而言,此人在河內郡、東郡、陳留等處,勵行耕耘之策,寬慰將士,頗得人心,可見此舉,圖謀決不在小,如今之勢,絕非某一路之良將可平!”
更始帝劉玄一聽,皺眉道:“既然大司馬這麼說了,不知有何方略?”
說話的同時,又示意着李松暫且寬心。
“臣以為,不如使劉秀持節宣撫河北,而朝廷引兵自南陽和關中共舉兵,屆時,三路而下,定可掃滅此賊!”
此時,更始軍尚不知道吳宣一部分大軍在東郡和赤眉軍對峙,因此並未考慮到招撫赤眉,而在歷史上,赤眉軍聽聞漢室復興后,便在一開始便選擇了歸順更始。
“既然如此……”
更始帝劉玄想了想,念及這些時日劉秀恭順的態度,頓時,就有了決定。
“令司隸校尉劉秀,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持節河北,鎮慰州郡,屆時引河北之兵南下,擊破吳賊!”
雖說,更始帝劉玄給了劉秀官職,但具體辦事之上,卻並不打算安插更多的人手,據此時河北傳來的消息來看,地方上並不安穩,到時候能不能招撫一支大軍,就是更始帝劉玄自己也不確定。
而另一邊,久在頓丘等一線的樊崇等赤眉帥,也終於無法忍耐下去了。
他們畢竟不事生產,許多該有的後勤軍需,根本就不充足,各部能用的戰兵其實並不多,雖說數十萬人看着龐大,但多數是以竹木為兵。
尤其是這些時間來,隨着東郡等地分地勸民農桑,開設學堂的消息傳過來,就令着赤眉軍上下動搖了。
許多赤眉軍一看,這不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嗎?
當即,就有人棄了三老、從事,跑到了東郡投靠吳宣去了,據聞,這些人投靠後,被安排到了陳留郡。
“樊三老,我軍必須進攻PY了,否則,東郡不能盡下,糧乏物絕,屆時不能吳宣來攻,我軍就得不戰而潰了!”
隨着帳幕被掀開,陽光透入帳篷之內,樊崇抬頭看去,講話的人,卻是逢安,他們兩人素來交好,此番赤眉軍數十萬之眾,分佈在頓丘、觀縣、乃至於定陶國甄城綿延範圍幾百里,各軍守望相助。
但如今,對峙近月,別說是他們了,就是赤眉軍其他各部都已經生出了怨言。
“徐宣和謝祿前幾天,更是直接起兵攻到了瓠子河……”
看着樊崇不以為意的姿態,逢安頓時惱聲道。
“如何?”
樊崇問道,面上仍是平淡之色,這些時日,他雖然也想發兵攻擊東郡守軍,但因着對面嚴防謹慎,不同於以往所見新軍,這才一直未下攻擊的命令。
雖說樊崇自己以勇力冠絕赤眉,被眾人信服,但從當年與廉丹新軍交戰之時表現出的才智來看,若真沒有些許心計,只怕早就死在了亂世。
“吳宣和謝祿都是大敗!”
逢安面目有些凝重,這時就是他初聽時,都覺得吃驚,他又道:“這兩人,也是久經沙場,縱橫四方,什麼場面沒有見過,前些時日,他們傳信說,對面的敵軍,打着安民大將軍旗號,他們覺得有利可圖,便率軍而進,在臨戰之時,他們發覺敵人前列布下數重弓弩,後排還有甲士,更有數千騎兵協助……”
“先是,敵軍騎兵故意衝擊我軍,被我軍擊敗,然後引得我軍追擊,一路殺到瓠子河附近,隨後我軍渡河,敵軍主力則以步兵迎戰,然後殺到正酣時,忽有一支人馬披甲的精騎突擊我軍……”
“然後他們就敗了?”樊崇靜靜地聽到這裏,頓時有了數,心裏卻不像之前那樣擔憂,反而輕鬆了不少。
“是的,此番徐宣和謝祿損失了兩萬多人,主要還是因為瓠子河阻攔,導致大部分人沒有衝出來!”
“人馬披甲的精騎,看來這就是對面敵軍的依仗了!”
樊崇轉過身,捏起一桿軍帳內丈許的長戟,這是當初廉丹之物,被他斬殺后所得。
這些年來,隨着一番番征戰,這桿長戟已經飽飲鮮血,但戟刃之上,仍然鮮亮如初,可見長戟製造之優良。
“盡起大軍,攻PY!”
“是!”
隨着樊崇一聲令下,頓丘附近,赤眉軍們立即行動起來,沿着黃河而下,向著PY而去。
PY,乃是東郡治所。
很快,PY方面便有了準備,只不過,擔任將帥的,卻是東郡書院最近嶄露頭角的那幾人。
“哼,赤眉軍也不過如此,近七八萬之眾,不同其他各地的赤眉軍配合一起,反而孤軍向我PY而來!”
“這樊崇,莫不是以為我乃是平均公廉丹或者太師王匡不成?”
說著,命着營中將校準備,將所部以及城內戰輔兵萬人開出城外。
隨後,城外軍中升起姜字旗號,一支千人左右的披甲精騎牽馬緩緩而行。
這支重騎,就是吳宣青燈分身這些年來的成果,當然,主要就是關於妖獸馬的培養問題。
相較於其他馬種,經過和一些特別有潛力的異種妖獸雜交后,這種新型戰馬,不僅負載強,馬力足,就是披甲之後,也能支持甲兵長時間作戰。
但就是對吃食非常依賴,而這隊千人精兵,則是吳宣以妖獸血配合煉丹之法而成,士卒服用之後,對氣血武道的修行非常有幫助。
這也是為什麼吳宣敢在當初分兵三路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有一支強橫的武道大軍,這種陣容也只有當年大漢全盛之時才可裝備。
比如,長安的南北軍。
但現在,隨着當初昆陽之戰,這樣的精兵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