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9宮8卦
我仔細查看着這個墓室,墓室內除了正中央的這顆青銅樹之外,其它地方則是空空如也。
青銅樹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要麼上翹要麼下垂。
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站立着一隻鳥,鳥一共有九隻。
神樹的下部懸着一條像是龍一樣的生物,它的頭朝下,尾在上,且神樹和這條類龍一樣的東西相貼合,幾乎融為一體。
而最上方則是一顆類似人眼一般的東西。
看到這顆樹的時候,我腦海中想到了一個存在於神話中的傳說,扶桑,若木。
在《山海經海外東經》裏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的說法。
傳說扶桑生長在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是兩根同根生長的桑樹,傳說它有數千丈,樹葉全是紅色的,也是太陽的棲息地,每天太陽都在扶桑樹上升起。
若木則與扶桑相對應,若木位於極西之地,在昆崙山的西面,大小與扶桑相似。
傳說太陽女神羲和,每天帶着太陽從東方的扶桑到蒙谷、虞淵。
這時,太陽會落在若木上,所以若木會發出紅光,覆蓋天空。
扶桑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若木則是太陽落下的地方。
而在扶桑和若木的下方有一條龍,按照神話記載,扶桑的龍是頭在下,尾在上,而若木的則是頭在上,尾在下。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神話傳說。
但看着面前的這顆青銅樹,一時間我也有些疑惑,從先前的壁畫來看,這座墓極有可能是有人為傳說中的應龍所建造的陵墓,為何應龍的墓中會要擺放一顆這樣的青銅樹。
突然,我腦中靈光一閃,盯着面前這顆青銅樹上的這條龍,腦海中思索起來。
應龍。
傳說中黃帝大戰蚩尤,應龍受天帝之命下凡幫助黃帝助戰,而扶桑若木也有可以通天的神話,畢竟這九隻鳥在古時候被稱之為金烏,乃是太陽的化神,而羲和則是金烏們的母親,在四川等地被稱之為太陽女神。
山海經之中,羲和是帝夋的妻子,帝夋和羲和生十日,既十隻金烏。
種種看來,一個想法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那就是這條龍代表的可能不是別的,正是應龍。
應龍從一邊神樹上天,從一邊神樹下天,而神樹則是連通天地的載體,甚至神樹也可以用等級制度來形容,最下方的是地,上面每一層三隻金烏則代表太陽,最頂端的這顆類似眼珠一樣的物體就和前面一樣,代表的是神。
而應龍則是神身邊的使臣又或者說是手下。
有關帝夋的傳說大部分都來自於山海經之中,山海經里帝夋是羲和的丈夫,即是太陽的父親,同時也是常羲的丈夫,常羲生十二月,既是月的父親。
如此說來,帝夋作為日月之父,那麼就是神,而這顆類似眼珠一樣的東西極有可能代表的就是帝夋。
畢竟在山海經之中,帝夋還給了羿一把紅色的弓讓其射殺不聽話的金烏。
種種跡象表明,帝夋在這裏完全可以代表神。
如果這顆青銅樹代表的就是扶桑若木的話,那麼這條龍極有可能就是應龍,而眼球代表的神明則是帝夋,帝夋派應龍下凡。
想到這,這也似乎能夠解釋得通,為什麼這個墓室里要放一顆青銅樹在這裏了。
因為,按照古人修建陵墓的規矩來看,墓主人生前的人物傳記,經歷等都要寫下,這便是墓志銘。
前面的壁畫則是如此原因,而這顆青銅神樹也可以理解為修建此墓者對應龍的崇拜,當然也可以理解古人對神樹,太陽,又或者乾脆點的說,古人對神明的崇拜!
想到這裏,突然間,我想到了什麼。
傳說中,扶桑樹是龍頭在下,龍尾朝上,而扶桑樹在地理上可以代表東方,因為日是從此處升起,前往西方若木處落下。
我剛剛一直在尋找可以用作定位的方向,現在看來,我大可將這顆青銅樹做為方向坐標。
雖說青銅樹在墓室正中央,但青銅樹仍舊可以當做坐標,畢竟這個墓室並不是只有八門,而是九個門,因為我們從一門進入。
修建者不會不知道八門奇門不能多開一門,但這裏多開了一門,我原本以為這就是八門奇門,但現在來看,它可能並不是簡單的八門奇門,而是改進的九宮八卦。
以青銅樹做為東方坐標,再將整個墓室平鋪。
所謂九宮指的是一宮坎(北),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寄於坤),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北),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
現在中間青銅神樹的位置代表東,三宮震也作為東的坐標。
隨着我眼中開始出現墓室平鋪的構造后,三宮震的位置正是我們進入這個墓室的那扇門,換言之它就可以代表三宮震既是東方。
而休門屬水,乃是水神,-在八卦之中屬於坎,一宮便是坎,坎代表的是北方。
以東方為坐標,那麼其餘八扇門在我眼中開始按照方位排列而出,而有一扇門不在八門之中,在九宮之中,它屬於沒有方位的第五宮居中。
所以它就是出路。
想到這的我激動的扭頭喊道:“我找到了,那扇門就是出路!”
說著,我急忙朝着那扇門跑去,假阿七聽到我說找到了,急忙跟了過來。
“找到了?”
我看了眼假阿七:“嗯,就是這扇門!”
說著,我試探着用手推了推石門,石門並沒有機關的跡象,只是輕輕一推,石門就被推開。
迎面而現的則是一條狹隘且又黝黑的甬道。
甬道不過一扇門的寬度,但很深,電筒光無法照到其盡頭,不知通往何處!
不過,既然已然確定,那麼這條甬道就必定是九宮八卦中唯一的出路。
假阿七沒猶豫,似很信任我,邁步就朝着甬道中走去。
我則緊隨其後跟了上去。
甬道的修建方式也採用的是蜿蜒盤旋而下的建造方式,走了約近五六分鐘。
眼前的視野逐漸開闊。
隨着我們走出這條甬道后,面前則出現了一個差不多七八米大小的墓室,而這個墓室之中凡是燈光所照之處,全是各種各樣精美的青銅器具。
地上甚至有大量堆積而成的貝殼以及很多刺眼奪目的黃金,有些黃金已經泛黑,但大多品相極為完好。
我朝假阿七微微一笑:“看來我們找到陪葬品了!”